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活出生命價值


【靜思小語】


 


既已「生」,就要「活」出價值——把握人生方向,啟發人人愛心,成就愛的種子。 


正道上,拿捏好方寸


「大家能夠長大成人、上學求知,首要感恩父母養育、栽培之恩。師長如指路明燈,啟發人生方向,不致茫然無知、懵懂度日,所以也要感恩老師的啟蒙。」
既已「生」,所以要知「活」之價值,若是無人引路指路,不知人生何去何從,或許就此無知無明,不由自主地受污染、受惡業牽扯,擾亂社會,釀下悲哀的人生。「師長『導』出一條明朗的『道』路,同學們走上這條路以後,必須自己拿捏好方『寸』,才不會脫軌。所以,老師『教授』道理,學生要用心『受教』,走出真善美的清流!」「求學階段,不僅是汲取學問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建立愛。」上人表示:人生最有價值的就是愛,沒有愛的人生很孤單。但這『愛』不是私情小愛,而是清淨無染的大愛。」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開示


面對煩惱的處理,我的基本立場是「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正面的解讀,就是遇到任何問題,不要一來就視為負面的阻力,而要看成是一種砥礪的助緣。逆向的思考,是遇到順心的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遭逢挫折與不如意事,不氣餒,也不垂頭喪氣;只要觀念一轉變,就能柳暗花明。


很多的人都說,這一生太苦了,希望此生過完了,不要再來世間,因為實在太苦。但是,菩薩不怕苦,菩薩一次一次地再來,他寧可吃苦,願意向眾生學習。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心法 】我正在學習


當你在做義工時,得到的不一定都是讚美,很可能也會聽到批評的聲音,說:「這個人做事怎麼笨手笨腳的?」

這時候你應當說:「對不起!我正在學習。」

也可能有人埋怨你、批評你、指責你,或是對你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要失望、後悔,也不要難過、沮喪,因為這些都是在幫助你成長和修行的助緣。

有人批評,表示那人還很關心你;有人指責,是希望你更努力、更進步。有了這種心理準備,你就永遠不會覺得挫折和失望了。


對於他人的讚歎,固然覺得歡喜,但是做義工的目的不是為了求得他人的讚歎。不過我們見到做義工的人,還是應該予以讚歎,不管他做得好不好,做得快或慢,他能來做義工,就已經值得讚歎了。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心法 】義工的報酬-就是內心的快樂與歡喜


我有一些弟子是大學教授和學生,他們每次到山上做義工,不但自備飲食,而且對於砍樹、開路這樣粗重的工作,毫無怨言。

一天的工作結束後,我代表道場向他們致謝:「真是對不起你們,我們什麼也沒招待,你們卻替我們做了那麼多的工作。」

他們卻說:「感謝有這個機會,讓我們來做義工。我們平常老是忙著賺錢,而今天是單純為了奉獻而來的,所以做得非常愉快、非常高興。今天我們能夠來做義工,就已經得到報酬了,報酬是什麼?就是內心的快樂、歡喜。」

這就是做義工在種因的當時,就已經得到功德的果了。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示精選】


歡喜心快樂做功德


 


有的人會疑惑,做義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讓人得到什麼?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在做的那一刻,就很歡喜,這是為善的快樂。本來所做的一切都在為自己,而我現在還能利益他人,這是一種快樂。


 


另一個是,把自己所擁有的與人分享,就好像把我們的財富存到功德銀行裡,死後昇天國時可以回收功德,享受天上的幸福與快樂,也就是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這種布施是「有相布施」,功德有限。


 


功德無限的是「無相布施」,也就是佛教所說的「三輪體空」,就是布施時,不要想「我在布施」、「拿了什麼東西布施」、「布施的對象是誰」等問題,只是單純為布施而布施。


 


我們不計較功德,功德就無限;計較功德,功德就很有限了。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專談煩惱


05-01 煩惱習氣


1.修佛法除三毒苦 05 -01 A 001  


想解除人生慳貪之苦,就要勤勞布施,以得健康富貴之報。


想解除人生瞋恨之苦,就要心量寬厚,以得喜悅平安之報。


想解除人生愚癡之苦,就要多學佛法,以得智慧解脫之報。


2.以苦為樂如糞蛆  05 -01 A 002


人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等等無量諸苦。假如你不知人生苦,還認為人生好快樂,那就如同糞坑裡的蛆,認為在糞坑裡快樂,那無話可說了!大智釋迦世尊、千佛萬佛都說人間苦,你說人間不苦、還有樂,那是怎樣地顛倒!你不覺悟,就算佛陀親身對你講妙法,你還是沉迷下去,這樣苦何時了?


3.不說是非多念佛  05 -01 A C 009


世間說:「一言興邦,一言喪國」,你一言能使人家的道念、善根完全湮沒,你一句話也能令人家發道心、成佛作祖,你看這一張口多麼厲害!我發現到一般眾生,在一起能互相讚歎、互相勉勵的畢竟是少數,多數都是閒是閒非,這是我們眾生的通病。在這些地方要改,不要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要說真實之法;你要是不會說,就好好地念阿彌陀佛。


4.善惡業力不思議  05 -01 C 001


善業不可思議,惡業也是不可思議。一個有福德的人,叫他說句是非話,他說不出來;惡業障的人一同人說話,就把人說得心裏動煩惱。這就是善惡業的不同,所以善業要精進修、惡業要勉力斷。


5.身口輕賤下流味  05 -01 C 003


一個人化妝,要是你有善根、威儀正派,那化妝還好。假如你未說先笑,身子還未到椅子,底下臀部就先到,那種輕賤的樣子,貴人看了眼睛都不開的,連看都不想看;下流的人看了最好,正合他的味,那是什麼味?下流味!


6.心住於道無煩惱  05 -01 C 004


大家修道要好好制心在道上,只要心在道上,對一切法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切煩惱境就不會入了;心不在道上,你那個昏迷雜亂之心怎麼會平靜下來?就算外面一切的境界都很好,但你業障重,內心同自己過不去,反反覆覆、顛顛倒倒的,你看這多麼可憐!


7.種種習氣就是魔  05 -01 C 005


什麼是魔?魔王是不是三頭六臂、手拿鋼叉、猙嘴獠牙那種難看的樣子?不是,你們無始劫來的習氣懈怠懶惰、打妄語,那就是魔!古祖規約、常住規則總是讓你向上精進,而你總是依著自己的習氣在開倒車。你看你膽子真是大得很,不但師父的話不聽,經典中佛說的話也不聽,佛的戒還能破呢!你就是魔子魔孫了,那還要別的魔來磨你?


8.茶飯是藥勿挑食  05 -01 C 006


佛陀說飲食皆是藥,不要以為有病才吃藥,茶飯也是藥!不吃飯就飢得受不了,不吃茶也會渴得受不了,吃茶飯才能醫飢渴之病。既然茶飯是藥,那還能求它甜、求它香?你怕吃苦藥病怎麼會好,所以挑食這不良的習氣要改掉,有什麼就吃什麼,只要吃飽就好。


9.洪爐革習深感謝  05 -01 C 007


我們無始以來的凡夫,未出娘胎以前,有一些壞習慣不知做了幾千萬遍。現在到了靈巖山寺這大冶洪爐,要改除你那些習慣苦不苦呢?當然是苦!那是凡夫下流才有那些壞習慣,正常的人、上等的君子之人就沒有那些。下流凡夫是人間的渣滓,叫你要洗心革面好好地懺悔,把那些壞習慣除掉,你還不深深地感謝,這樣有沒有智慧?


10.同床共住戒珠圓  05 -01 C 008


佛陀未開示念佛法門之前,教導眾生對治男女之欲念要修不淨觀。不淨觀修成就,不但欲念沒有,就是觀想男女擁抱接吻,也不會起心動念。好像華嚴經上婆須蜜多女,那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善知識之一,她就是以欲來度眾生。同人接吻、擁抱、共住,所謂「擁抱接吻心月靜,同床共住戒珠圓」;她已經證了法性真如空,身心自在,不但自己不造惡,也能化度人不造惡。


11.障學佛人果報大  05 -01 C 010


眾生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好事不會隨喜讚歎,還要障礙、想方法打擊人,這都是業障的凡夫。如果把這種習氣帶到靈巖山寺來,那糟糕了!你不學佛只是害社會上的人,來到靈巖山寺就害了學佛的人,這果報你怎麼受得了!


12.能斷憎愛就成聖  05 -01 C 011


用功有昏散二障,還有最嚴重的就是憎愛兩種煩惱,這些你不用功不知道,你用功才能領略到。無端端的心裏生瞋恨,是那個來擾亂他?沒有!自己要生瞋恨,自己要生貪欲,這兩種是根本煩惱,這個能斷就成聖。你沒有成聖就是凡夫,凡夫就是有這些煩惱,要用智慧來照破,多多的加功念佛、拜佛、修善,消除無始以來這些根本的業力煩惱。


13.作壞夢功未到家  05 -01 C 012


世間人盡是作惡夢、染夢、不清淨的夢,假如有念佛的人說:「我白天念佛,怎麼晚上沒有作好夢,還作壞夢、顛倒想的夢呢?」那是因為你功夫還沒到家嘛!你功夫到家了,夢中也是在修行


14.作顛倒夢罰自己  05 -01 C 013


你如果是個修道者,作了顛倒夢,那醒了就要生大慚愧,好好責罰自己;你要是參禪,醒了趕快把腿子盤起來參;要是念佛,醒了就不要再貪坐,起來多拜佛、多誦經。要把熟處轉生、生處轉熟。什麼是熟處?凡夫就是會顛倒想,那是他最熟的路子,把那個要轉生,轉到沒有;生的要轉熟,我們對於修佛行這條路是很生的,因為無始劫來都在造業,這條路沒有走過,現在功夫要一天天的進,要把它轉熟。


15.想作好夢要精進  05 -01 C 014


夢是假的,但總要作好夢,作好夢你身心快樂、安然;你作壞夢,夢到刀山劍樹、大山來合,你醒來還在床上發抖。要想作好夢,那你在醒的時候要精進,這個功夫你不做到,怎麼會作好夢?要想醒的時候功夫做得像樣,那你要看破放下,不看破放下,功夫怎麼會上路?


05-02 貪染五欲


16.見女如母治邪淫  05 -02 A 001


佛法見一切男女都是父母,把對方當成父母來恭敬,你還敢在父母面前做些不規矩、傷害他們的事嗎?有個好色的人,問一位禪師,到底要怎樣對治邪淫。禪師告訴他:當一個下流的嫖客到了娼妓院,他一撥開紅羅帳、挑起羅絲被,看到裡頭睡的竟是他的老母親,當下他還有染污心嗎?就是有染污心他還敢動嗎?


17.艷福非福殺法身  05 -02 A 002


遇到艷福來了,你要是有佛法的觀念就會想:「你來找我,那你簡直是魔鬼、羅剎、虎狼,想來吃我的。」以佛法來講,吃色身算什麼?吃你的法身慧命才是可怕!佛陀有大智慧,教我們要斷淫,解脫生死。只要你有斷絕的心,就是有境界來找你,你都會退避三舍、離遠遠的;你沒有正確的觀念,人家來找你,那正好!你等候人家來,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搞來了好多苦惱。


18.菩薩見欲如避火  05 -02 A 003


不要認為男女相親相愛多麼好!你沒有清淨安然的禪悅之樂才如


此認為。禪悅之樂是純樂,男女之樂是樂中有苦,一點點之樂招


來大苦,令你老是在輪迴六道中打轉,情欲是生死根嘛!有這個


認識,縱然情欲到了面前,那就好像菩薩見欲如避火坑,欲來了


趕快要逃避,不是像世間人說:「我好有艷福!」


19.茶飯習氣受惡報  05 -02 A 004


你吃飯時,覺得飯菜不好吃就死不吃,好吃就吃得死,有這種茶飯的習氣,將來就受貪味之報、憎味之報。不應當吃的你多貪,不但對道業不好,於胃腸也不好,而且也折福。每個人一食一飲的福報都有定數,你享受多了,福盡壽沒盡就招飢寒之報。


20.道場拔你地獄根 05 -02 A 005


諸位從世俗來,世間的事都明白,世間人每天都睡著五欲的床,蓋著六塵的被,做七情顛倒的夢;財色名食睡,此乃地獄五條根。來到道場,佛陀之慈悲就是要你少食少睡,拔除你的地獄根。


21.五欲魔比虎蛇毒  05 -02 A 006


世間的財色名食睡都是修行者的敵人,五欲之魔實在比老虎、毒


蛇還可怕!被毒蛇或老虎咬死只是死個臭皮囊而已;但若被五欲


之魔吞下,不但生不了西方,還會墮到三塗惡道去。


22.想不生就要節欲  05 -02 A C 001


現在全世界各地都顯得人多,都是抱定生一個孩子就好。再懷孕怎麼辦?想辦法墮胎把他拿掉!他是來投生不是來投死的,那樣結婚還殺人呢!現代人普遍又多了這種罪障。在大陸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所以一般人生女孩就把她丟掉,幾十年前在香港,從珠江流過來那些嬰兒屍體都是女的。像這樣結了婚又想不生就要節欲,想不生又不能節欲,這不是活活在造罪?


23.邪淫轉世失人身  05 -02 A C 005


你守住夫婦之道不邪淫,在因果上說,轉世決定保持人身。你不守夫婦之道侵犯到別人,那就是破壞人家家庭,使人家夫婦感情破裂,甚至因淫而有凶殺事件。其他還有好多事件也是因為這個淫字,弄得自己、國家社會都不安寧。即使你邪淫做得暗密、做得巧,沒有牽連到其他事,那樣巧非正因果,轉世就會失人身,不會投胎做人的;因為你以人身而做畜生事,當然是感畜生果。


24.享福太過有禍患  05 -02 A C 006


現在臺灣人享福享得太過了,照這情形下去很危險!大家要知道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自己不安分,禍患就難免。所以大家要發至誠心念觀世音菩薩,求國家平安、世界安寧。只要國家平安,眾生就可度;一不平安,眾生那有可度之期?


25.少睡方能有成就  05 -02 A C 007


白手成家、成立大事業、有大學問的這些人,都是披星戴月、起五更睡半夜,那有多睡覺的?科學家愛迪生一天就是四小時睡眠,那還照普通講的要睡八小時,那樣能有什麼成就?


26.一切苦處淫欲來  05 -02 C 002


一切的苦處都是由淫欲而來,因為有淫就有生,像出家人根本就沒有夫婦,這就是修清淨梵行,這樣才能不生,不生才不死。守五戒只是不墮落三塗,因為你沒有造三塗的惡因、沒有做禽獸之事,就不會墮落禽獸,但你還是行人道,那就永遠做凡夫!要想脫離凡夫、出三界,一定要修清淨梵行。


27.真修行人不戀床  05 -02 C 003


古來好多修行有成就的大德,都是一安板就進房睡覺,長袍一脫,朝床一倒、被單一蓋,就呼呼大睡了。一聽到打板,被單一掀,長袍一穿就出門了。除了睡覺不會到房裏的,進去爽快,出來也俐落。一個修行人要有這個精神,如果還戀床戀房的,進了房很久才出來,這是與道業有妨礙的。


28.多睡之人是愚蠢  05 -02 C 004


世間人睡眠要有個八小時,學道的人還能睡八小時嗎?那你簡直是懶骨頭!要減省睡眠,這色身有四小時睡眠就足夠了。不要講修道,世俗上一個白手成家的人、一個真正有向上心的人,也是起五更睡半夜,睡三四個小時、四五個小時就好了!愛迪生是大發明家,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凡是多睡的人都是愚蠢,沒有進取心。


05-03 疑慢愚癡


28.妒嫉他人己無福   05 -03 A 001


看到人家好你要歡喜,精神才舒爽、快樂喔!看到人家比你好,你心裡就嫉妒、就好難過,那你自己害自己,這就是眾生苦惱沒福的地方


29.嫌開示長愚癡因  05 -03 A C 001


有的人心裡想:「老和尚開示怎麼講得那麼長!」要我講短一點,普賢十大願王只有請轉法輪,那有叫人開示說短一點的?別人恨不得多聽一點,你還嫌長,你這樣是在種愚癡之因!


30.飲食屎尿所長養  05 -03 C 002


我們的飲食是怎樣來的?並不是妙五塵功德所來的,是肥料那些臭東西所長養的。從前鄉下的農夫專門找狗屎、豬屎、牛屎、人屎來做肥料,就用那些東西來種菜。這些大家都知道的,知道是知道,大家都忘記了,吃東西還要貪,吃了不修善還要造惡業,你看顛倒不顛倒?我們佛弟子要覺悟,好好依佛陀的話來做,千萬不要依自己的顛倒想,那樣永遠在三塗六道裏打轉,即使阿彌陀佛雙手垂下來要接引你,你到什麼時候才去呢?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惡面相唯心造 


「萬法唯心造」,心裏想什麼,面相就變成什麼。心想某人對不起你,面孔就成怒目之相,多難看!心想到感恩,心情就安樂自在,那面孔令人多想再望一眼啊



行菩薩道廣結緣  

你與眾生沒結緣,即使成了佛,還是你一個,你的國土沒有菩薩;成了佛,國土有菩薩,是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與眾生結緣,解眾生苦、予眾生樂。這一切談起來都是因緣、因果法,所以千萬不能想:你在這裏坐著享福,要我來服侍你啊!那是凡情,怎麼能夠學道?你沒道骨、沒道心、沒道氣,到那裏都沒有人緣,人也不會看得起你!


前世種福今生享


我們今天能閒閒靜靜地藉這道場來用功,是往昔之中有種這福因;沒種這福因不會感到這果,有因才有果。前生種今生得,今生種來世享受;你要把握現前,具修福慧。


為人終究是為己


我們做一個人就是要為人服務,看那裏需要就無條件地發心協助,這一切說是為人,其實還是為了自己,所感的福德還是你在享喔!如果你知道為人最後得安樂的是自己,那你一切的為人即使怎樣苦惱,你都不會喊苦,見了一切人啊!都是我的恩人,心境時時都是快樂自在!快樂是自造的,痛苦亦是各人自己所造。相反的,不能隨時和順人,則你只有自尋苦惱!


積善之家有餘慶 


佛法講因果,世間也是講因果,古書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人之家,你本人造善固然你能享福,你的餘蔭到下一代還是好。為什麼?你好心有好報,善人會到你家來投胎,物以類聚嘛!你是造惡業障的人,不但自己受惡報,下一代來的也是壞蛋。好的人不會投生到惡人的家裡,惡的人也沒有福報進善人之家,這是一定的,因果就是如此!


布施愛語結人緣


人人都能行布施:好比與人相見,給人一個微笑、說句柔和的話讚美人,這都是布施。要給人感覺你很慈祥、很自在、好安然、好快樂;不要冷冰冰的,好像人家要求你什麼,喊了你都還不理睬,這樣怎麼會有人緣!沒有人緣,有了苦難,誰來同情你?到你有事時想求人,除了菩薩,誰來幫你忙?那時再倒回頭想想,是什麼滋味?苦味!


行布施不限錢財


布施不一定要錢財,你出力、出精神,乃至說一句好話,或見人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讚歎的心,這都是布施呢!


慈心布施富且樂


微小的動物是最苦的,我們以慈悲心布施牠,並不會少了我們什麼,但因果確乎不可思議!你有同情心、有布施心,自然就會富有,而且還安樂。沒有同情心、慈悲心,憑你自己賺錢快不快樂?不但不快樂,還會因為你有錢帶來無限量的痛苦呢!


隨力發心建道場


你不要說:「現在景氣不好,大家連吃飯都成問題了,那有錢建道場?」建道場當然是要錢,但種種的讚歎、精神上的協助也是需要的,你有什麼力就出什麼力,不是教你做難得做不到的事,佛陀教我們隨分隨力發心嘛!


勸人布施令修福


自己沒有錢不見得就不能布施,你可以勸化你的親戚朋友嘛!人家本來不知道要修福、不知道要布施,因為你勸化他,他聽你的勸勉拿錢出來做功德,他得到福你也就有福了,這就是法施。你要知道,你勸化人家,不是向人家伸手要錢,你是教他修福報,於他有好處,這還有什麼不好意思講的呢?


自布施也讚布施


佛法處處都教人自己布施,也要讚歎布施;你自己布施不讚歎布施,就不能令慳貪人來修布施。你只要多讚歎布施的功德,人家自然就會修,誰不想好?所以說法是最要緊的。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家人惡緣相會時,怎麼辦?


        父女、母子性情不一樣,想法又相反,大家惡業障聚在一起,有怨又不能離開,真是有苦難言,好苦!但學了佛要逆來順受,要了達緣生緣滅,萬事皆隨因緣而變,向好的想,忍過去就好了!


◎如何留錢財給兒女?


  替兒女做功德——供養三寶、做善事,這才是真正留錢給兒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嘛!子子代代都好,所以不可忘了積善。


為什麼你會生個討債鬼?


 誰叫你前世要騙他的錢、欠他的債,所以才生個不順心的敗家子;你前生如果多布施,就會生個還債發財、報恩興家的好兒女。


你會利用時間修行嗎?


 你把看電視、上下班、坐車、走路的時間拿來念佛,把看閒書的時間拿來看佛經,這樣修行就夠了,誰說無閒時?


如何真正的孝順父母、慈悲兒女?


 把兒女送到一個安樂處,讓他永遠脫離輪迴之苦,才是慈悲兒女。陪伴父母好好念佛求生西方,得究竟安樂,才是真正孝順父母。世間凡夫怎麼知道這種孝道啊!


如何使婆媳之間和睦相處?


 媳婦要想:丈夫是婆婆辛苦培養大的,現在將兒子交給我,我應該感謝她才對;要將婆婆當成親生母親來孝敬。做婆婆的也要想:人家也是辛苦把女兒栽培成人,嫁到我家來,幫我照應兒子,我也要感謝媳婦才是;要愛媳婦像愛女兒一樣。大家要互相感恩。


想要相貌端正莊嚴嗎?


 想使相貌好,要修忍辱波羅蜜(不妒不瞋);見人就微笑,看人做善事能歡喜讚歎;乃至供養佛菩薩的像及鮮花供佛,也都是修相好端正的因。但不能有急性子,相隨心轉,要寬宏大量相才會好。


命運可以改變嗎?


 佛法講命是不定、可改變的。你雖好命,但做件缺德事,好命沒了;你雖壞命,但做件功德事,壞命就能轉好。所以要隨時修好因、培好命,切忌修惡因轉成壞運!


你知道修大福報不一定要花錢嗎?


 只要用你的善口說一句好話助人,看到人家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讚歎心,令對方成就,都是修大福報;乃至勸導別人發心種福田,自己也同樣得福報。


如何有福有慧?


 一個人怎麼會無福無慧?因慳貪故。好事與他人,惡事向自己,就是修福。知無不言,歡喜教人,就是修慧。


 要怎樣才會有人緣?


 出錢出力、濟世利民、供養三寶就能廣結善緣。你能修忍辱波羅蜜——處處吃虧,同人家和合,得到人家讚歎欽佩,更是結人緣最好的方法。


為什麼有才能卻仍一生潦倒?


 這就是有慧沒有福。福從那裏來呢?從德行而來。你能行財施、法施、無畏施,救濟人家的逆境、解除人家的痛苦,這都是培福。有福、慧就自在了。


 為什麼事事都不如意?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為往昔之中,嫉妒障礙別人的業報所感。要多生慚愧,多多念佛、拜佛以消業障,進一步要廣修福報成就人。這樣就能處處自在、處處快樂,那不就事事如意、件件稱心了嗎?


 為什麼做事會處處困難?


 一是你沒有福,二是你沒有慧;換上有福慧的人做,一點也不難。你說做事難,但不能怕難就不做;不做怎麼培福慧?無福慧的人好苦!


為什麼會身不由己的做惡事?


 明知道惡不能做,卻偏偏要做,這是惡果業力!那就要多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消除我們的愚癡無明,使我們開智慧;開了智慧就能修善,不會再造惡業了。


 你求觀世音菩薩不靈感嗎?


 不是不靈,念觀世音菩薩絕對有感應,如水絕對滅火;但一定要至誠,而且多念才有力量除苦難,否則少水怎能滅大火?


你想三寶慈光時時加被你嗎?


 只要你能發心做三寶的事,冥冥中三寶慈光自然時時加被;即使做不成也有一半功德,因為你有發心利益人嘛!


為什麼容易修的法你卻做不到?


 不管那一法能不能做到,完全看你的發心如何。你發心,雖難也能做到;不發心,易也做不到。所以諸佛菩薩都叫人發心,怎麼發心?「常思地獄苦,恆發菩提心」。修行之苦怎能比地獄苦的萬分之一?能常思地獄苦,什麼法修不起來?


與其免不了痛苦做事,何不給自己歡喜工作呢?


 以歡喜心做事情,就能做得好,而且身心快樂;做事心不甘、情不願,不但做不好自己也苦惱,何必如此自尋苦惱?既然一定要做,那何不用個歡喜心做呢?大家都開心不好嗎?


 消除煩惱有什麼好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學忍辱,心量要大,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替對方設想、順從人意;讚歎人家好的,不好的不要說也不存於心。這樣不但沒煩惱,別人看到你還歡喜呢!這是消除煩惱的好良方。


你知道生氣有多傻嗎?


 冤家最喜歡你生氣了,你若生氣就中他計;氣出病來沒人替你吃苦藥,最後也「氣」得一事無成,倒楣的是你自己啊!


為什麼你做生意會常失敗?


 你沒福報嘛!沒福報就算有智慧也賺不到錢;就算讓你發了財,生活也不會安樂自在。要多修善修福,即會發財安樂。


 你會看不起人、會恨人嗎?


 把你那看不起人的心,轉來看不起自己無福無慧;把你那瞋恨別人的心,轉來瞋恨自己太沒有道德。這樣就有智慧了,能做一切利人的事情,那誰不把你當佛一樣來恭敬?


錢被騙了怎麼辦?


 人家騙你錢,你就當布施好了,能如此反觀不就是菩薩布施?得來世福不好嗎?有錢被人騙,即是他向你借來生債,下一世你仍有錢財用哩!


苦樂到底是誰給的呢?


 一切苦樂都是自招的。你能喜看別人的好處,心裏多快樂啊!你若專看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對,不單心裏苦又到處無人緣。


你想開智慧嗎?


 放下我是人非,聽從善人教導、耐心學習奉行,則你不單有智慧,還有大福報呢!不能從善如流的人,則你的智福都必有限!


 生命的意義為何?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不惱害人,更要積極利益人,生命才有意義。


看別人事情辦不好時如何反觀? 


要同情人家做事之難,難免有不週之處;沒想到的固然做不到,想到的也不一定做好,因緣不具足也沒辦法。其實自己來做也不一定就能做得好、做得對。要這樣反觀才能培德。


沒有錢如何修大福報?


 假如你經濟環境不許可,看到人家布施,你能隨喜讚歎,那他人布施有功德,你同樣得到。如果你善根福德深厚點,就會想:「這事情這麼好!我沒有錢,那我勸化親戚朋友一起來做!」只要你積極地做,就能修大福報。


為何有本事卻不被重用?


 人沒有萬能,但也沒有不能的,就算你是垃圾也還能做肥料;天無絕人之路,一切都有用!只要肯為人服務,你的才就有價值,你有多種的智慧、本事,就要發心做多種的貢獻。最可悲的是自私自利,那再大的本事也沒人用你。


什麼是最保險的保險公司?


 世間上的保險公司能保什麼險?唯有學佛不造惡業,沒有惡因就不會倒楣感惡果;造善事就有福祿壽,所以學佛做好人,才是真正的保險大公司。


什麼是不用花錢又取用不盡的布施?


 財供養總是有限,無畏施又不是人人能做到;稱念佛菩薩聖號回向人,是布施中的法布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惠而不費的布施何樂而不為?凡是有緣閱讀的人,我都祝福你們念佛布施,得出世福!


你想老了才來學佛嗎?


 很多人總是想:「我現在還要做世間事,等我老了再來學佛。」最怕的是,你還沒有老就到閻羅王那兒報到了。就算不到閻羅王那裏報到,老了就有老苦,還有什麼精神學佛?要趁年輕精神好、身體好趕快修行,才能開大智慧、修大福報。


 如何憑一句話就能免卻煩惱是非?


 你有煩惱,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人家罵你,你也是一句「阿彌陀佛」;人家打你,你還是一句「阿彌陀佛」。如此就能免卻是是非非的煩惱。


 如何解怨釋結?


 要知往昔別人吃你的苦頭吃大了,所以和你結成冤家。因此你修行的功德都要回向冤家,這些功德與他有分,就能解怨釋結。有怨不解,你修行他就來擾亂,於前程何止是絆腳石?是水火之坑啊!生命時時都有危險。修道想順利,第一點要解怨釋結,不能有冤家敵人。


研究佛法遇到難懂之處怎麼辦?


 佛法是心法,是自家珍寶,應該沒有什麼不知道的。研究佛法遇到難懂之處,是因智慧被凡情障住;只要好好念佛、禮拜觀世音菩薩,把凡情妄想歇下,心一靜定,就有智慧光明,再研究就容易懂了。


 聽不懂佛法是否白聽了?


 佛法的功德力不可思議!聞了法,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只要以至誠心聽,即使聽不懂,同樣消業障、增福慧。就如嬰孩雖不知母乳的營養,只要乖乖地吃,自然長得白白胖胖。而且聽了佛法的正知正見,會慢慢消除邪知邪見,絕不會白聽的。


 你可知道罵人就是罵自己?


 人家罵你,你也罵人,這就變成惡口了;你合掌跟他說聲阿彌陀佛,這樣修善口,自然化解是非。多安樂!如果你回罵,對方一定繼續罵;不但罵你父母,連祖宗八代都罵。你看!罵人還不是罵自己?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淋雨的老和尚--「惡緣」&「善緣」


        時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勢 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怎麼辦呢?」和尚著急四望,所幸不遠 處有一座庄園,只好拔起腳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風雨。


        庄園很大,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冷冷地說:「我家老爺向來和僧道無緣,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這麼大,附近又沒有其他的小店人家,還是請您給個方便。」和尚懇求著。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進去問問老爺的意思。」僕人入內請示,一會兒出來,仍然不肯答應,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結果,僕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僕人問明了庄園主人名號,然後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 


       三年後,庄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裏上香祈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到了廟裏老爺忽然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淋著大雨回來,說有 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迴向功 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些善緣,至於詳情,我們也都不是很 清楚…… 


        庄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下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歡講的,一個改造「惡緣」的故事。世界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人生何處不相逢。胸襟寬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與大怨,人我原無兩」的道理,環境與他人施與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勵啟發自己,恩與怨都是成就道業的助緣。相反的,心胸褊狹的人,除了求一時之快以外,積累惡緣阻絕善緣,結果只有逐漸封閉自己未來更多可能的路向。 


或許,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懷修為,可能不易,然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以此為人生成長的標竿之一, 則個人的道路,自然無限的寬廣了!


 


"煩惱如雨傾落入地


  何來塵埃沾染你心"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動中用功(動中考)


「工作太忙了,都沒有時間好好念佛」


「你不會在動中用功嗎?」


 


有的弟子會向老和尚反應說「工作太忙了,都沒有時間好好念佛」,老和尚就反問說:「你不會在動中用功嗎?」譬如在切菜的時候,切一刀念一句阿彌陀佛,搬磚頭的時候,搬一塊念一句阿彌陀佛,走路走一步念一聲阿彌陀佛,和人家說話,一停下來就馬上念佛,每一個工作都心平氣和地去做,在生活中練習,每一個動作都念佛,這就是動中的用功。


 


2.有人去向老和尚告狀,哭著說,某某人說話都刺激他。老和尚聽了就教訓他
說:「俗氣,沒脫俗—俗人才會感覺是別人在刺激我。如果是修行人,心放在修道,目標就是要修正自己的心念行爲。人家如果說我們不好,就是在幫助我們改進修行,就是送西方極樂世界的錢來給我們賺。結果,人家送西方錢給你賺,你不會賺,還坐在那兒哭,哭說別人給你刺激。」


3.

斷殺念


有一天,廣欽老和尚帶著各位出家弟子一同出外出缽,並到野外做工作。有位師父將他的斗笠放在地上,有一隻蜈蚣爬進斗笠裡面藏匿起來。他在全然不知的情況下將斗笠戴上,結果被這隻蜈蚣咬了一口,然後痛得將斗笠摔在地上。因為每個人都有被指使工作,所以即使傷口很痛,也必須忍耐直至工作做完為止。後來,因為痛到已經站不穩了,因此向廣親老和尚報告。結果,老和尚完全沒有問其傷口究竟要不要緊,只問「那隻蜈蚣呢?」這位師父說「當時被咬到因為很痛,所以一時沒看清楚,就把斗笠丟了。」老和尚只說:「那隻蜈蚣這樣被你一摔,不知道有沒有受傷了。」有的人可能會對老和尚的話感到奇怪,為什麼老和尚對弟子的傷如此沒有關懷心呢?事實上,老和尚對真正要修行的弟子,是照顧他的起心動念,法身慧命,勝過照顧身體。因為我們在六道輪迴中一定都有身體的,只是換的身體不一樣而已,有時候是用人的身體,有時候是用動物的身體,例如豬,狗,螞蟻等等。決定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身體,主要是由我們的心念決定。臨終遺念生氣,就會換到地獄受苦的身體;遺念念佛,也會換到佛的金色身。我們時常只會照顧身體,執著身體,而沒有照顧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因此老和尚慈悲地提醒弟子,即使是被蜈蚣咬到,忽然間很痛苦的時候,也要保持慈悲的心來照顧蜈蚣,而不是只照顧自己,憐惜自己!在都市裡生活,蜈蚣的數量較少,蚊蟲的數量卻很多。我們也應該永遠地保持慈悲的心,不要輕易地殺死螞蟻,蚊子等眾生!應該盡力將環境保持乾淨,讓生活環境免於蚊蟲孳生,如此一來,沒有蚊蟲會叮咬我們,我們也不會持續地產生殺念,不是嗎?


4.老和尚說:佛法沒有末法,是「人」末法—是人不懂敬佛、重視法,老是把佛法擺在生活之最末—擺在財、色、名、食、睡之後,更擺在「茶餘飯後」之後,「人情應酬」之末。把學佛重要性擺在最末後的人,就是末法時代的人。如果是敬佛重法的人,永遠是在正法時代的!而從不在乎佛法,甚至和佛唱反調的就是滅法時代的人了!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懺雲老法師開示錄 


如何對治欲念


 



眼觀色、起心動念;耳聽歌舞倡伎。眼看舞,耳聽唱,戴香華鬘、香塗身種種的,都是人假相,哪有些真的!眾生就執著。所以就唯識上講:但有唯識、但有識,哪有實在的些東西!我們本來投胎那一天,就是渾渾沌沌來投胎、因為業力所使。胎胞大了,五官都有了,在母胎中就有。母親要是喝熱的,胎兒的頭上像滾水燙的一樣;母親洗衣服,胎兒壓得膨脹出來再壓,都是受苦的。所以小孩兒生下來就哭,沒有一個小孩生下來「嘎嘎嘎嘎!」就笑,都是生下來就哭。人之初、還性本善,漸漸長大了,欲念越晚出現越好,一者發育年齡欲念晚出現好;二者出現的力量很薄弱,很淡薄就過去了,也是好。末法時期有的就濃厚。濃厚就常常有佛法熏習,有咒降欲魔,有佛號、有經典,拜佛、繞佛、打坐種種,自修、大家再同修種種,作種種的觀法:作不淨觀是對待的;作空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好!


    等著把身體看破了,穿什麼衣服,穿的鞋不是高跟鞋、是高底鞋那麼高,越南式的大褲子,化粧、頭髮種種一切,完了,說這是中國第一小姐,這是見惑、迷惑。中國第一小姐,一下子踩了百步蛇,踩了一腳,百步蛇回頭咬她一口,這簡直就了不得了,百步蛇咬人了,趕快往病院送,趕快開刀,把咬的那地方割下來。百步蛇這方面呢,被人踩了,百步蛇牠爸爸媽媽、百步蛇哥哥姊姊都出來了:嘿!那家ㄚ頭、那小子可惡的,踩我們孩子。兩下你踩我、我踩你,都惹出事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天下本自太平,沒有這些。不以為自己穿得怎麼美、自己化妝怎麼美,也不曉得這是西洋人,老祖母那時候說黃頭髮藍眼珠子,活像個鬼一樣,現在人就同化了,西洋人以為西洋人美,黃種人也以為西洋人美,都是隨那個風習,不隨那個就好。要是對達摩祖師說怎麼美怎麼美,達摩祖師根本聽都不聽!無所謂美。你聽老遠像跑的一樣,廁所門一開、進去了,就聽到「澼瀝噗嚕、澼瀝噗嚕,咚!咚!咚!」是小姐拉屎。還有呢,過年吃多了又吐,眾生就這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天下太平,要是看破了就好了。


    這些都看破了,不以為扭扭捏捏地什麼穿戴、怎樣摩登、怎麼新穎。英國還有一個著名的女子演戲,演戲為了顯得腰越細越好,用帶子把腰勒得最緊最緊,出來一亮相,滿舞臺全體上千人都喊好。扭扭捏捏的,演完這齣戲下去了,小姐叫帶子勒死了,上下血脈不通時間久了。大家越叫好、小姐越扭,扭扭捏捏地,這齣戲唱完了,小姐就死了。眾生就迷惑顛倒。


    要是破了身見,身見叫見惑,以我的身體為見,或是以為他小姐的身體扭扭捏捏的怎麼美,形容叫柳葉的眉、秋波的眼睛、櫻桃小口。百步蛇也是櫻桃小口,眾生就那麼顛倒。要破了見惑就證初果。初果還有欲,還有男女之欲、不過淡薄,可是還有。把欲的迷惑,好比由九十九度減成三十三度,由初果的須陀洹減到相當程度,就是二果的斯陀含、三果的阿那含。三果阿那含、還有欲。等著都沒有了,才證四果阿羅漢。


    過去有一段實事:這個小孩聰明伶俐、又很乖,十七歲得病要死了,父母就哭:這麼好的孩子、賢孝的兒子,怎麼我們夫婦沒有福報?孩子正成長、很乖、十七歲,就要死了!這小孩就說話了:爸爸媽媽!我是斯陀含、二果的斯陀含,我現在要回天上,勸父母不要哭。父母一聽:喔!他自己知道自己、他是二果。這就較比好,就解脫。


    你看這欲念很難破啊!見惑破了,不感覺過年穿什麼衣服美、或是高貴,也不看他西裝畢挺,也不看她扭扭捏捏、高跟鞋多高,破了這些審美眼,審美那個點破了,就證初果、破見惑,有人掉了鈔票、美金,大家都爭,阿難尊者跟隨著佛,佛說:那是什麼?阿難說:錢啊!佛說:那是百步蛇。見惑要破了那樣就好了。五欲中這個欲也是如此。


    見惑破了之後,再破思惑。見惑破了,思惑還要思惟、要想,以為怎麼好;轉過來,根本不想。所以佛門弟子早晨三點半就打板,起來先拜佛、也是運動,接著念楞嚴咒,降伏欲念。接著念佛,念佛一定念到一心不亂,念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時候再發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乃至恆順眾生、普皆迴向。功課最初三拜,心展開;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等著功課要作完了: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能把生滅心要是統理,念念生滅的心就是大眾,能統理一切無礙了才好。這時候每天還要求,早上求韋馱菩薩護法、晚上求伽藍菩薩護法,還確實的。去年前年,蛇好多,還都是百步蛇、雨傘節那一類的毒蛇,廁所也有、院子也有,以至於從門縫進來,以後我說怎麼好?寺裡就提議晚上多念兩遍大悲咒、念三遍祝伽藍,早晨多念兩遍善天女咒祝韋馱,從那以後,很少有蛇了。所以,佛法得要講靈感,確實有靈感,佛經裡處處都是講靈感。從那以後蛇很少很少!以後又出來一條,我就指著OO師說:皈依!皈依!以後就特別乖。


 


南無阿彌陀佛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民國68年10月16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打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
佛七大眾開示:「婆娑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
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婆娑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
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日期:民國68年10月22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
,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下面有人發問。
  答:「要得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
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
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淨,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


  「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
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
得好或什麼。」
  「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
論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
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
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
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
生。」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
、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
的打破。」
日期:民國68年10月23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懺雲老法師與大眾在客堂,請老和尚開示,老和尚說:「
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
,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
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凡是照道理來,
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
的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
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學佛、辦佛法的事業,需要有觀音菩薩的大悲心腸,維摩詰居士的無礙辯才,彌勒菩薩的肚量,有時還要有金剛菩薩的面目,嚴正分明。

◎茫茫苦海、芸芸眾生,我們想要超越苦海,達到彼岸,必須要有佛法。佛法是慈航,能引導我們了生脫死、圓成佛道。其他方法很難很難,為什麼呢?其他說的是外道或是旁門的邪道,不是心內求法、真正求解脫。以戒來說,外道根本沒有菩薩戒、八關齋戒、五戒,以至於沙彌戒、比丘戒… 這些戒。修定來說,禪教律密淨各宗,各有其修定的方法,而外道、旁門、邪教也沒有這些。一般世間的宗教、種種學問,很少能講到禪定和般若智慧。

◎說法啊,當時但是有個理,可是要有親証、有了証悟,那再說法,大家都深信。

◎解釋經典義理而不能在心裡修行,拿著佛經,佛法當哲學研究,或落到口頭禪,但口裡講,或者但寫作,一點也不能觀心、一點也不能實踐、實行,「依文解字三世佛冤」。要是能依解起行,三世諸佛都歡喜。

◎研究百法明門論的宗旨,在能體會到「一切法無我」。要是能在一切法中保持無我的意境,生死就可以了。這要常常熏修、常常熏修。

◎因為一切法無我,我們一切法就放下。一切法就是萬緣,無一切法,萬緣就能放下。那麼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辦事就可以隨緣盡分,左右逢源。

◎佛看眾生就是假人,好比傀儡戲裡的假人一樣。你隨著緣,不要和他動感情,就這樣。說來很不容易,可是要是體會到一切法無我,也就做得到了。這樣好行菩薩道,而且自己打坐好了生死。

◎六根接觸六塵生六識,這根塵識像畫寫生畫三條腿的凳子一樣,哪有些真實的?都是根塵識架起來我們的人生。

◎六根、六塵、六識合起來,就是十八界,架出宇宙人生。我們知道是十八界架起來的,就把它拆開,不教它架起來,不教它根塵識相配合,就沒有這些煩惱。

◎體真,就是体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觀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處,雲消霧散,看見浩月當空,心月是真,雲霧露霞是假。真如是真實的,妄想雜念飄來飄去,都是虛妄的,說是夢幻泡影啊!都是心月上的雲霧霞或露。要體會到空處,見真如,這叫体真禪。

◎但觀因緣性空,不能隨緣盡分,不能八面玲瓏,不能十方上下清楚分明,心裡頭有點癡呆的空相,普通講有些呆板,禪宗講「擔板漢」,擔了個板子,轉小巷子轉不過去,心裡頭呆呆的,不曉得方便。這時候方便,也可以擦擦汗,也可以喝喝水,看香沒有了,我們要點支香,這都是方便。完了心裡還能体真,体真之下還能方便。口渴了喝水,肚餓了吃飯,這都是方便、方便禪。人來了合掌,人說話我點點頭,這都是方便禪。

◎在無為中起有為,修的是最高最上的微妙禪。

◎我們最初用功,但是研究体真禪,體會、研究因緣性空義理,依著作空觀,再依因緣所生,就是方便禪,研究因緣所生法,隨緣盡分,研究假觀,研究久了,自然中觀息二邊禪就了解了。

◎修行要緊在多接近善緣、遠離惡緣,多接近淨緣、遠離染緣,多接近法緣、遠離俗緣。接近善緣,善根就開發;廣結法緣,則道力增長;近清淨的緣,就開發清淨的因。

◎末法時期,要緊知見要高超,看世俗看得清楚分明,而超出一等。大家都昏漿漿的、忙忙碌碌的、熱熱鬧鬧的、顛顛倒倒的,我們佛弟子要清楚分明。知見要學佛的知見、菩薩的知見、祖師的知見,不隨流俗的知見。佛法中我們也看清楚,無論是帶業往生、是消業往生,是新潮派、是名利派、是權謀派種種我們都明白,而不沾染,我們也超出這些,發真實心,發菩提心,為自己生死、為眾生生死,要同証菩提,這是最高上的知見。

◎我希望我們各寺院、諸位同學、居士,將來都是遵崇佛祖一脤相承的佛法,不要出了軌、走了樣。一方面又由這佛祖一脤的的佛法解行兩門推陳出新、再變化方便善巧,來度化一般學生、居士才好。

◎要是發心出家了,就是刻苦耐勞、任勞任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在這裡頭求道業進步、求法喜、求禪悅。要自立自強,要發勇猛心,往前漸漸進行,久久能轉我們這一個道場的風氣,再感化其他的道場,彼此再做連繫,男眾都是兄弟寺、女眾都是姊妹寺。這樣再領導後一輩在家的、在校的小同學,一起往菩提路上走,這有無量光明幸福的前途,善因必有善果。

◎總要能自利才能利他,先安定自己的生活、紀律、功課、解行二門的修行方法,少分利他,多分自利,紮實地漸漸往前進行。

◎要緊還在長期不退,不在一時的勇猛急切,而在長期的往前進行,不退不衰,所心阿鞞跋致叫不退位,這個要緊。

◎世間的事、出世間的事,無不成於慈忍,而失敗在忿躁上。應以慎、約、謙、敏、慈、忍、誠、空八個字來用功。

◎修學佛道未能成就,皆由忽略了微細的律儀。縱然律儀微細,皆為有漏。因此縱使再大的修持功德也會被漏光,而永遠不得成就。

◎要想出家呀,一定性格要直率才能出家。

◎金錢物質有分,沒有的時候,你想求就求不來,體會這是因緣果報,因緣不到,勉強求的,過後果報不樂而是苦果。因緣到了,你不想求,送來了。

◎自己用功要「反聞聞自性」,「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六塵的相,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六識的相,都是法相;而不住生心是法性。我們要反觀觀自性,這是修行的基本。

◎一個人修持,除了像弘一大師,要不然就容易懈怠。而叢林就不容易懈怠,它有定規矩呀!就像靠海邊上有防風林,不但自己一顆樹不能倒,幾百棵樹在那地方,風颳不倒,還能防風。樹林底下種著瓜果種種,樹也能防風,不能把瓜果吹滾了、吹斷了、吹壞了,叢林就是這個意思。

◎諸位要是早晚功課、早午齋的殿堂功課作好了,也可進個學學蒙山,漸漸學、漸漸修,鍛鍊這個心,練心地功夫。心要「依体起用」,就是「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再就是我能伸、也能縮,以至於像廣欽老和尚那樣來去自由,這才好啊!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是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識的心、生滅心,以至於演變到不好的,就是妄想心、雜念,或是染污心,這時候要起觀照﹕「我不要這個心,這不是我的真心。」

◎常常觀察起心動念的心,不被起心動念的心蒙蔽了、跟它走,而我們像個人一樣,在它旁邊走,然後扭頭看看它﹕「怎麼起這個心呢?」這樣,不但身、世界,連心都是我們觀察的境界,這個最重要、最重要!

◎我們學佛的人,最好學寒山拾得﹕「老拙穿衲襖,淡飯肚中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這個「拙」好,說是拙並不拙,這是老實、實在,是學佛的基本,不要世智辯聰。再是寒山門拾得:有人欺我、謗我、辱我、笑我、輕我種種。拾得就答﹕你就忍他、讓他、不理他,過幾年你再看他。那真是字字珠璣,都是金玉。我們儘量不學世智辯聰,八難就沒有了。設有八難、不受三塗苦,才好。

◎佛臨入涅槃最後的說法「遺教經」。祖師說一字一淚、一字一血啊!那很賅要很賅要。

◎我們佛門弟子最初信佛,要明白什麼叫善、什麼叫惡。依著善的做、依著善的修,不善的我們不做,先分善惡。然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再分什麼叫有為法?什麼叫無為法?有為法就是生滅心,從早到晚、從月竟年、從少到老、從生到死,心都在剎那剎那生滅中,這是有所作為,叫有為法。無為法是了生脫死、不生不滅的心,無為而為,那是很高超的,我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我無所為而為。無為法是了生脫死的,有為法再善,也是生滅的、生死的。由生住異滅的生滅心,感招生老病死的身、成住壞空的環境。

◎淫戒為生死的根本,我們要能戒邪淫才好,完全守梵行也好,究竟能了脫生死,畢竟那些是夢幻泡影,苦空無常。

◎百步蛇咬我們一口,只把我們身體給毒死,而淫欲的念頭,生生世世毒啊!毒到六道輪迴中,使我們出不來。

◎修行人精不可漏,精漏則正氣不足,正氣不足則禪定難生,道業難成,而且百病易生。 

◎大多數病要是能節欲、斷欲修梵行,身體就有轉機﹔要不然不但是有病,沒有病也要得病。

◎大多數四、五十歲的人,要是荒唐不改,一夜荒唐,第二天就能中風、麻痺,或者嚴重的腦溢血、心臟麻脾。無明夢中要猛醒,要不然不死不休啊!

◎要想強筋強骨,要斷絕色欲,要是色欲不斷,身體都不能好,何況道業?

◎真正中醫師也說,按著佛法也說﹕「真精不遺」保著鞏固在五臟六腑內裡,以至於骨髓充實,這個才好。要是把它泄漏出去了,這個很不好。所以虛雲老和尚壽高一百二十歲,廣欽老和尚九十五歲,要講滋養,他老人家不吃人間煙火食,吃那一點點,活到九十五歲,那是老和尚要走,不然還能多住啊!那個營養從那來的?就是真精不遺、不泄漏,從這兒來的。百病調養,都需要從這兒下手;轉過來,百病叢生,都是從這個地方不夠、不足所生。尤其是發肓年齡的小孩兒,不要犯手淫,手淫很厲害、很厲害的,傷身體。

◎保精,「養精蓄銳」,此為調身治病之根本方法。精力充沛,則筋肉脈絡腑臟之細胞組織,如新製膠皮,堅軔有力,具伸縮性,能抵抗疾病。倘精力衰竭,則如舊膠皮然,易於破裂毀壞。

◎吃了拉、喝了尿、男女的欲念,都是愚痴的事情,拉呀、尿啊、汗哪種種都是凡夫的苦惱、凡夫的罪過。「吾有大患,在有吾身」,這個身體就是這樣。

◎養息之前先打坐,念念大悲咒,再忙再累也念一遍大悲咒。怕的晚上有鬼魂來攪擾,右脇而臥不容易招鬼神,鬼神一看像臥佛似的,它不太敢隨便過去,你要是像個「大」字這麼一躺啊!魔鬼一看就要過來調理調理了。

◎晚間飯菜做得好,吃得飽飽飽飽,身子發重,惱筋也迷糊了。受八關齋戒才知道晚飯不吃腦筋清楚,身上清爽,這才知道受八關齋戒的好處。

◎受八關齋戒受久了才知道,不吃晚飯是正常的,吃晚飯是不正常的;帶香華鬘香塗身是不正常的,清淨本然才是本來面目。化粧的人信佛,見不到本來面目,他自己的面目都是假面目,怎麼能見到不思善不思惡、清淨本然的面目呢?

◎受八關齋戒一天的功德無量無邊。要是遇到父親節、母親節,我們為父親、母親受一天八關齋戒,供養父母,父母能得無量無邊的利益。

◎八關齋戒是菩提心王的紫禁城,菩提心是國王,戒殺盜淫妄洒是紫禁城,再加個護城河,不叫敵人侵犯菩提心王。要是護城河被人越過,護城河上的堡壘被人攻破,紫禁城就要被打進來,菩提心王就被無明煩惱的賊給抓去了,人就陷在無明黑暗中,所以八關齋戒很重要啊!

◎戒定慧三學,說是三而一,一而三,都不離這一心。在持戒、修定、修慧的時候,這三種法門一起用。有慧才能持戒,知道心中是妄想雜念,知道心中在一心念佛、或不念佛,這都是慧。慧能持戒,慧能修定。不過,通常說是先需要持戒,然後才好修定、再修慧。心中有戒,心中才能有定;心中有定,才能有真實的智慧。

◎戒有三聚。第一、「攝律儀戒」,就是斷惡。第二、「攝善法戒」,就是修善。第三、「攝眾生戒」,就是度眾生。這三聚戒,也是三而一、一而三。我們能攝律儀才能攝眾生,我們攝善法才能攝眾生,我們攝律儀斷惡也才能攝眾生斷惡,我們攝善法修善也才能攝眾生修善,我們要是攝眾生,我們也是眾生之一,也應當先斷惡、修善,都是相連的。說是有三聚戒的分別,若是融會貫通都是相連貫的、三而一的。

◎一切戒律都是從這個心性、自性、法性、佛性流出來的,都能開顯我們的佛性。持戒的心,都是從我們佛性流出來的。遇著境緣,我們能持戒,佛性才能開顯。持戒的功德,持戒的作用,還能會歸我們的心性、會歸我們的佛性。所以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戒法呀,就是防惡止非,都是洗刷我們心地的,開顯我們的自性、真如、本覺理体的,使我們人人本具、各個不無的本性能開顯。

◎佛是法王,我們是法王的忠臣,在佛前打坐的時候,也要忠心、耿耿。我們的法王 ~ 本師釋迦牟尼佛,囑咐我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我們就執持名號,這裡頭不亂打妄想,這才是忠臣。

◎講到威儀,譬如佛說有溝,我們最好不要跳過去,就是遠一點有個小橋、有塊石頭,也是經過小橋或踏著石頭過去,不要我們跳。即使眼前沒有石頭踏著過去,寧可叫我們繞一繞,到遠一點有橋的地方走過去,這是什麼意思呢?一者是保持身業的威儀,二者是保持意業,不慌、不急促、不輕浮、不要跳動。只要一跳過水溝,心裡很難念佛,也很難照顧到不生不滅的心,所門儘量教我們穩重,我們体會體會佛這種意思。

◎照佛法說,西洋的田徑賽種種運動,不合乎宇宙人生的真理,一者是爭強鬥勝,二者是輕浮。

◎弘一大師走路或是應人接物,總予人一種安詳、謙虛、慈悲的樣子。

◎虛雲老和尚不剪髮,是為的怕動念頭,就在禪定中、不管它,有那個功夫。

◎我們佛門弟子遇著病了,就是至誠懇切求佛菩薩加被。和阿彌陀佛有緣,就念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有緣,就念觀音菩薩;還有人和地藏菩薩有緣,就念地藏菩薩,都一樣的靈感。我們至誠懇切的念,求佛菩薩加被,擦我們心這片鏡子。越念越擦,不使惹塵埃,越擦越光明,照著地藏菩薩,照著觀音菩薩,照著阿彌陀佛,和佛菩薩心心相印,我們就這麼求,最好。

◎有煩惱習氣,無論是貪是瞋,就大聲念一會兒佛,就清醒過來、轉過來、好了,要緊在自己應用。

◎要是一時調不好,拜八十八佛,漸漸就輕鬆、漸漸就好。說是自己有法寶,每個人都有種種的法寶。

◎倘使有點魔障的人,不要教他多拜佛、多打坐。拜佛打坐多了,他不能用空觀把煩惱空下去,煩惱和佛號或是持咒誦經攪在一塊,亂糟糟的,精神也容易出毛病。要是能空出一切再去用功,較比好。

◎要是曾經有過精神病的人,或是現在多少精神有點異狀的人,就告訴他,教他多做些功德、利益大眾的事,有這個德行,能調身心,這樣才好。

◎長夜漫漫不能睡,大體都是怕有冤家或是魔障。這時候用短時間修持,好比但持往生咒,跟冤親債主迴向,或者誦金剛經,十六分十六分、一半一半誦,一切不要多,或地藏經,一品一品誦、分開誦,不要一次誦太多。此外,多做公益的事情,多做陰德的事情,多做善事,慢慢就能調好。

◎有時,倘使著了魔、睡不著,就吃安眠藥、鎮靜劑,睡它幾天,人也就好了。

◎八萬四千法門,禪教律密淨五宗,都是融會貫通的,都能成佛,都能了生脫死,並沒有高低上下。要緊呢,是契不契我們的機。在末法時代,就是淨土法門,而尤其是持名念佛,最為契機、最為契機。

◎要是信人人本具、各個不無這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就是理即佛、就是名字即佛;再去念佛,就觀行即佛;念佛念到一心,漸漸往前修行,便是相似即佛、分証即佛;以至於究竟即佛。

◎觀這一念無生、不生不滅的心,就是實相念佛,這是念自性佛。

◎要是只有數息 — 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在末法時代就不如念佛好。念佛也可以數,一句二句數到十句,回來再數。或是五句五句的數,兩個五句就是十句,每十句撥一粒念珠,這樣才好。或是三句三句加四句成十句撥一粒念珠,這樣比光數數字好,還有佛力加被。末法時期就是念佛、持名念佛,契合末法根機。

◎三千大千世界滿中怨賊,我們如一商主齎持重寶,這個重寶就是真如白性、自性彌陀、白性佛啊!我們以尊貴的自性彌陀,再念西方彌陀,念自他不二的彌陀,這樣深深體會去念。持名念佛,無量的功德。持名念佛融會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我們都能收歸一句萬德洪名 ~ 阿彌陀佛。

◎佛的心遍十方,佛能念到我們眾生心裡,每個人都在佛的無量光明、無量壽命中,只要我們回心子轉意、一念佛,佛能體會、加被我們。不過,我們要像佛一樣,佛如母憶子,我們要如子憶母才可以!要專心,不能如子憶母,卻看見伯母來了,又看見姨母來了,又看見姑母、乾媽媽也來了,這樣子我們的母親憶不到、找不到。

◎念佛的行者,要體會﹕就是這一個心,不能學太多,要至誠懇切、尊重,像執持重寶這樣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寶啊!

◎念佛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眼耳鼻舌身意都攝住,最清淨的念,一念跟著一念,念念打成一片,才可以。

◎念佛要緊要攝心,心不讓它跑,專注在佛號上念。念佛方法在一心念,還在一心攝耳聽,由心裡念出來,耳朵聽,聽了收回在心中,再由心中念出來,要緊在一心念、一心聽,很好很好!這是下手的功夫。至於功夫的過程,自己用功,在痛念生死,執持名號。長期念,還需要修種種的功德,勤修三福。對治貪瞋癡則修不淨觀,或是五停心觀。我們一定日日修、月月修、年年修。

◎孝順父母是往生淨土最上、最高的善緣,持佛名號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因。

◎印光大師說,念佛方法要緊是從心裡至誠懇切念,竭誠盡敬,妙妙妙妙!又說要攝耳諦聽,耳朵聽這一句佛號,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也就是反聞聞自性。我們至誠懇切念這一句佛號,由心裡念起,這一句佛號就是自性、自性彌陀,用耳根聽,就是反聞聞自性。

◎觀這一念萬德洪名,就是本命元辰 ~ 我的自性、佛性。我的自性彌陀要和西方彌陀感通,就是至誠恭敬,如齎持重寶,這麼樣拿著念。所以淨土宗持名念佛的方法是最高最上的禪,也是最高最上的密,也是最高最上的觀。這樣念,心裡沒有殺盜淫妄洒的念頭,這是最高最上的戒。這樣持名,禪教律密淨都有,這一句佛號和禪教律密淨五宗都能融通。

◎要是持戒,只在身口持戒,心裡不念佛號,還不夠佛性戒,沒徹底能持。身口持戒,心裡再念佛,才合乎佛性戒、最高最上的大乘戒、心地相應的禪定戒。

◎念佛,我入佛心,佛入我心,和佛心心相印。

◎只要我們回頭、憶佛、念佛、再向佛,眾生的心和佛的心就打成一片。是心本來就是佛,是心要是作佛,是心當下就是佛。「諸佛正遍知海」~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一切一切,都由我們眾生和諸佛相感應,「從心想生」。

◎念佛的人念到懇切處,和佛相應,佛就現身。和佛不相應,佛想現身也現不出來。

◎妄想雜念就是心中鬧鬼,我們正念分明,就不被它迷。

◎我們念佛,要想一心不亂,就是要得定慧的功夫。修定慧的功夫,這裡頭一定要有戒呀,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這也都算是戒。

◎離境、離心、遣離、遣遣,遣到不可再遣的時候,便一心不亂了。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佛的功夫為善根。五根五力 ~ 信、進、念、定、慧,體會體會,那是念佛的功夫。這一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這裡頭就有定、又有慧;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定要精進勇猛去念;要是精進勇猛去念,這裡頭有甚深的信心;這個信心還有般若、有理智,能降伏一切妄想、雜念、不信的心。所以這個善根,不出五根。得要長期的精進去念,念到心裡定、又有慧,一心不亂,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念念念佛,那麼紅塵的境界 ~ 色聲香味觸法,自然都打消了、都忘了,就是「亡所」。我這麼念,一直念去,念到阿彌陀佛心裡頭,入了清淨、不生不滅、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的阿彌陀佛的法身之流,入了自性彌陀真如之流。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就執持名號,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修善根;這一句阿彌陀佛好好的念,就是修福德。

◎卡盧仁波切那老人家來過蓮因寺,來了沒別個地方招待,我請他到藏經樓下坐,我那時多少有考驗的心,也有點對証的心,我問:「念佛的方法,怎麼念好?」卡盧仁波切那老人家想一想:「看著佛像念好。」對!確實如此。

◎念佛念到至誠懇切處,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就沒有能念所念,而心裡任運自然就這麼一直念心,那是徹底的、了生脫死的方法。

◎禮佛,我們念能禮所禮性空寂,禮僧,也是念能禮所禮性空寂。性空寂的時候,我們至誠懇切、竭誠盡敬,能感動佛、感動地藏菩薩僧、觀音菩薩僧。性空寂的時候能感,那麼佛菩薩就加被我們、應我們,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們和佛菩薩心理上的道彼此交通,不可思議。一思議就不對,不思不議,言語道斷、心行滅處,不可思不可議的時候,才能得佛菩薩加被。

◎一念不生,在至誠恭敬之下,心遍十方,就能禮十方佛。因為至誠恭敬之下,但有一心拜佛,沒有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世諸佛也能禮得到。

◎顯宗密宗都是一體,我感,我要敬,感動佛心,我的心入佛心,佛要應我,佛的心能入我的心。密宗的我應佛心、佛應我心,這很重要,顯宗就是感應道交。

◎感應道交難思議的時候就是空有不二了,念自性佛說是禪宗,念他方佛是淨土宗,禪淨不二,自性佛也念,西方佛也念,自他不二的念,這是中道第一義諦,最高最上的境界,空有不二。

◎能禮所禮是俗諦,性空寂是真諦。能禮所禮是有,性空寂是空,空有不二,感應道交難思議是中諦,不二是中諦。

◎知道我們心遍太虛空、遍十方,佛就在我們心中。我們心遍十方,沒有心外,佛在我們心中,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佛的心也遍十方,我的心就在佛的心中。這時候,以我心中的眾生禮我心中的佛。我心中的佛遍太虛空,我自己也遍太虛空,以我遍太虛空無量無邊眾生,禮我自心中的佛,無量無邊的眾生禮我這一心,我以我這一心,禮我心中的佛,這就是清淨法身昆盧遮那佛,這是法性。

◎依著本體光明清淨本然的本覺理体起作用去用,一身變成無邊無量無數的身,一身禮一佛,一身禮無量無邊無數的佛,禮一佛就是禮無量無邊無數的佛,這麼禮,就高啊!

◎觀一切苦惱的眾生都在我心中,我這一拜代替一切眾生懺悔,求消災障,增福慧。

◎先恭敬,然後掃除一切相,依清淨本體起作用,再拜,展開無量身,拜無量佛。內觀這一心,我在我心中禮我心中佛,我心在佛的心中,佛心也在我心中,平等平等。再代一切眾生禮佛,懺悔業障,求哀加被,這是總攝禮。

◎所有佛法的高超義理、微妙意業的觀法修持,都是以至誠、恭敬為基準。

◎我們皈依十方佛、十方法、十方僧,皈依十方三寶,為三寶弟子,而不是拜一個人為師。

◎我們講經說法,以至於辦事、處世為人,儘量保持不離經典,就是不能有我執、自私,不為名、利、眷屬。

◎有人說﹕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可能就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太陽神轉變的。這不是「離經一字還同魔說」嘛!

◎羅什三藏翻譯經典,最後要圓寂的時候發願﹕「我翻譯經典若有錯誤,讓我全身都燒掉,我的舌頭也燒掉;我翻譯經典要是沒有錯誤,祈求三世諸佛加被,給我証明,保留舌頭不燒成灰。」火化之後,果然就留著舌頭。罹什三藏是七佛譯經之師,有這種証明啊!羅什三藏翻譯的「阿彌陀經」決定沒有錯誤,決定是佛說的,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我們深信不疑!

◎能念的心哪,就是「真觀清淨觀」,就是「廣大智慧觀」,就是「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啊—常念、常常念。這一句萬德洪名,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就是「妙音」。我們跟著「觀世音」菩薩這麼學、這麼修、耳根就這麼聽。大眾念佛同修,念佛的聲音,很寶貴呀,超世脫塵,就是梵音,念了又念、念了又念,就像海潮音一樣,「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我們持名念佛的淨土行人,一心持名,一心再觀落日。這樣好比我們有車啊,不但是前面有人拉,這是正行,後面還有人推,這是助行。道路再怎麼崎嶇,我們也能越過去。我們持名是正行,觀落日是助行,就這麼一心觀、一心念。以至於我們持咒,也可以觀落日。誦經的時候也可以觀落日。先觀落日,空出一切妄想雜念,沒有無明,沒有一念妄想,心裡不污染,念念相續、圓圓滿滿的,沒有殘缺。這個落日是清淨、光明、圓滿的。我們念念念佛,就照著落日這麼念。要進一步體會啊,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落日、具足落日。我們要是清淨、光明、圓滿,當体和佛平等平等。這樣至誠懇切,念念再去念佛。

◎水觀能洗心,水觀能滌慮。觀清清淨淨的水,說是阿耨達池的水,最極清淨;說是觀甘露水,觀音菩薩水瓶的甘露水多給我們一些,擺在我們眼前,廣大一片,我們老遠望著水天一色。以至於我們觀想在水中再觀水,清瀅、明澈。這樣觀水,心裡自然沒有六塵,這樣自然能洗心、滌慮,這是助行。這時候念念再去好好持名念佛,這是正行。

◎我們由水再觀冰,平平的水面都結成冰了,映澈、明照,以至於到底。水是液體,還能流動;冰是固體,寧靜、安定,不流動的。要是冰上有白雪啊,潔白無染,都是代表清淨的心。我們這時候還念佛,這時候心不但清淨,而又凝定不動,合乎禪定那個義理。

◎我們一邊至誠懇切念佛,一邊觀想我們打坐的地方,是平平坦坦、金光閃耀、一望無涯的金地,這樣子還念佛。

◎再觀我們坐在蓮花中,這個蓮花啊,是微妙香潔、清新無染。這時候還是持名念佛,一邊觀、一邊念。再觀蓮花合、蓮花開。還觀想蓮花放光明,那個馨香郁馥,不是人間所有,這時我們還念佛、還這麼觀。佛說:念一句佛號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佛又說:要是觀蓮花座啊,能滅五萬億劫的生死重罪。我們就一邊念佛、一邊觀,一邊念佛、一邊觀。這樣子有時候兩種功德都能兼收、兼有。

◎觀佛相八尺金身,肉髻像旭日東昇,在還沒出山一半兒的旭日,紅的、光明的。再觀佛的紺髮,佛的面哪,說是像圓滿的月亮一樣,雙眉中間有白毫,那極光明、極光明的,放白毫光。我們拜佛的時候,就觀想佛的白毫光放出來,我們拜下去,佛的白毫光就進入我們頭頂、進入我們全身,全身充滿了,都是佛的白毫光,把我們身裡頭骯髒、垃圾的東西,大體都是些水呀,骯髒的水、黑水,都沖下去,往下流。這樣子很能清淨我們的業障。再觀佛胸上有卍字,是金色的,而又放光明。然後觀佛的袈裟、佛的裙子,佛的手… 以至於觀到佛的腳、踩著蓮花。這裡頭一觀,白毫最重要、觀佛面重要,其他的但是從心裡一晃、一提撕就可以。這中間還是念念念佛,也就是一邊觀著佛,是助行,一邊持名念佛,是正行。

◎我們必須有一尊很歡喜、契我們機的、我們很好樂的佛相,紙畫的也好、銅鑄的也好、瓷製的也好,常常念佛、觀佛,這樣好。

◎觀落日,能使我們分裂的精神集中,歸於一心;觀水能洗心、滌慮;觀冰能凝心,進一步叫心不動;金地就是真金不變的實際理地、真如自性、常樂我淨,這麼觀金地啊,能使我們的心地,接近佛心、接近佛的地;觀蓮花開、觀蓮花合,我們能役使我幻的心,而不被心所搖動。

◎打坐之前還是拜佛,這樣好修,拜佛懺侮之後再坐,才坐得住。要不然業障隨身也隨心,心裡靜不下去。

◎生死在哪兒?就在心裡頭。生生滅滅的心,這是生死的因、生死的本源,了生脫死呢?就是不生不滅的心,不生不滅的心是了生脫死的因。我們念佛,就是由生滅心,念到不生不滅的心。

◎這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是自性,我們念念念去、念念再聽,就是反聞聞自性,不用別個,這就是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這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我們從心裡念起,要攝耳再聽,全付的精神來念、全付的精神再攝耳聽。

◎這一念彌陀呀,就是我們的自性。在空間是無量光明,在時間是無量壽命。無量光明,沒有絲毫的妄想雜念,無量壽命,一直念念念去,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這才是無量的壽命。

◎我們專拜一佛,念念念佛,念念懺悔、念念拜佛,能得一心不亂。你念了六十二億恆河沙數諸佛,心裡不歸一心,那還不如一心念彌陀、求証一心。

◎千頭萬緒的事情都是由心生,心要不生,一切都不生。就觀照這一念無生,照這個無生,照到不生了,不生不滅,照到真如自性,觀照這一念無生,就是我們自性的清淨法身佛,能了生脫死。你要是打坐,什麼也不想,不能了生脫死,一定觀照這不生不滅的心,要是怕把握不住,你就以不生不滅的心念阿彌陀佛,心、裡再得三昧、一心不亂,這時候能了生死。

◎念念照顧心源,念念觀自己那一念無生,無生而生再念佛,念念的心就心心契合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本體。

◎心法的現相、喜怒哀樂,色法的現相、青黃赤白,不管喜怒哀樂,也不要青黃赤白,不著它,那時候的心理就是色法的性、心法的性,叫法性。這個法性開顯了,不著法相,法性是清淨的,依這個清淨的法性能成佛,所以叫清淨法身佛。

◎我們修行上一切有什麼問題,就默默念觀音菩薩、念普賢菩薩,這兩尊菩薩最關心我們修行的,以至於我們在那兒住,都求菩薩加被。

◎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可說至親至近,我們應當以心印心,以至誠相感。我們感覺大陸做得怎麼好,大陸感覺我們台灣做得怎麼好,我們不想在手腕上、語言上怎樣巧說,要實質的以至誠心、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大仁大義,愛護我們都是黃帝的後裔、都是孔孟的弟子。我們應當以心印心、彼此愛護,究竟中國能後興,同時彼此能借重。

◎住在臺灣的同胞,我們要體會現在這種形勢,大家和合、又安定,大家都幸福;彼此爭鬥,以致激烈的爭鬥,大家都要受痛苦、都要受災禍,不曉得有什麼災禍在後面發生。

◎我們現在的環境可說是千鈞一髮的時候,我們要十分穩重,為的我們全省,本省外省同胞的幸福,台灣全省的安定,我們絕對要高超的知見、理智,和大肚的行願、慈悲、容納,不彼此妨礙、彼此種種擾亂,彼此攜手、彼此照料,漸漸往前做才好。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則徐之「十無益」格言



1.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2.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3.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4.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5.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6.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7. 為富不仁,積聚無益。 8. 劫取人財,佈施無益。


9.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10.淫逸驕奢,仕途無益。


* 玄哆 與 諸位大德分享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個人不會失去奮鬥的目標,社會也才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求願」就是許願、發願,願自己朝著某個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無論是要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或是要學無量的法門,都是一種為眾生無止盡學習的願心和願力。因此,求願是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並且要求自己種福、培福、多付出,也讓自己更進步。

而「貪求」則是無止盡的欲求,無論看見別人擁有什麼,自己都想擁有。例如,看見別人有一棟房子,就興起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的念頭;如果別人擁有一輛進口車,則又轉念想要擁有一輪進口車。無論該不該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貪求並沒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實際的。

有些人利慾熏心,為了貪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走旁門左道,結果往往因而倒大楣。例如,金光黨就是專門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弱點,引誘人上當,來達成詐財的目的。此外,有些人雖不向人求,卻轉而向鬼神、佛菩薩求。例如到廟裡許願,等自己真的發財了,再回到廟裡還願,為神明「安金身」。不過,這種短暫利益的交換,只是一種賄賂神明的手段罷了。

就像在人世間有行賄、受賄的人,在鬼神界也有受賄的鬼神,但是,佛菩薩或是正派的神明是絕對不會受賄的。會受賄的鬼神就像人世間的貪官、污吏一樣,雖然能暫時滿足你的需求,好像真的有點效果,但一時的利益總是像肥皂泡一樣虛幻,很快就消失了,換來的卻是無法自主的未來。即使是「點石成金」的法術,事實上也只是一種障眼法,如果被點的東西本來就是一塊石頭,將來還會是一塊石頭。而神明或佛菩薩真的應許了你的願望,也只是暫時預支自己的福報,以後還是要償還的。

因此,非分的貪求一定會帶來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舉債借來的,借的愈多,將來要還的就愈多,現在的快樂就是將來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獻,罪過是 大的,將來要承受的因果責任難以想像,也許來世做牛做馬都還不起。

其實,人如果想求福報就要先努力培福,如果不培福,而光是享福,就等於是欠債,就像他人借款一樣。所以,一個人該擁有多少就擁有多少,沒有人能夠平白無故地賺到錢、得到富貴。如果真能不勞而獲,將來可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站在佛法的立場,一般人求學、求職、求富貴都是應該的,但我們的追求應該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作為代價。其次,要明白權利、義務和責任的關係是並行的,我們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權利,就要先盡義務,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則就是貪求,即使勉強得到了,禍患也會跟著來。

所以,我們要用「求願」的方法,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奉獻,切勿用「貪求」、迷信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真正的快樂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民國69年3月1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XX師的訓誡:「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
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
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
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事事逞能幹,樣樣要佔上風的,最後都會失敗。不要以為自己
是大學生,樣樣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話,那麼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
進步的,知識份子總是在思想上轉不出來,被自己的思想所縛,而起
我慢。」
  「那些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要以大慈
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日期:民國69年6月6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開示:「一個人若是生活越享受,吃好、穿好,就會助長
我慢的個性。個人條件越優越,則我相越是顯著。」
  「修苦行就是對一切粗賤的工作,都要無分別的去做,主要在磨
我們的傲氣、消業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沒苦就沒道行可言。」


 


日期:民國69年12月2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    *    *    *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對六塵的貪欲,脫色身之束縛,不著五蘊
的色相,坐無相禪,若著有相坐禪,或有形式的用功,則會增長我慢
,執有一個我在做什麼。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    *    *    *
  「出家要有願力—願成佛度眾生,依這個願力去行,才能成就,
否則,出家沒有願力,不會有什麼結果。念阿彌陀佛,也要有成佛度
眾生的願力。」

 


日期:民國69年12月30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除夕,老和尚對眾開示:「在大陸叢林,知客是壓制性的,他叫
你坐,你就坐,叫站就站,不問對或錯,這為的是消業障。」
  「叢林執事人是寺規的代表,是磨鍊無明的善知識,這些人,往
往都以惡人的姿態示現。執事人以種種不合常情的要求,要你去做,
無非是要消你的分別意識,只有唯命是從,才能免去煩惱脾氣,消除貢高我慢,生卑下心,照這樣,才能消業障、開智慧,方是真鄭的修
行境界。」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然一切,不去攀緣,修
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那裡,韋陀菩薩自然擁護你到那裡。要盡心
常住的事情,才能增福慧,否則一輩子不能了脫。」
  「如果生死已了脫,能弘法利生,屆時,雖然我們不求名利,名
利自然也會跟著來。」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開示】震醒人性的光輝


在這次大震災中,我們見到了許多感人的救災事蹟,如許多人以及遠從各國而來的救援隊,還有軍中的官員們,冒著生命的危險,深入災區,搶救與他素不相識的人;更有些人自身遭逢了災難,卻放下自己的悲痛,協助別人救災。當我們正感到整個社會價值觀念偏差、黑暗時,卻看到這次的地震,震醒了人性的光輝,見到了人間的光明面。


對此一現象,我們可從兩個方面去觀察、思考。第一個層面,此現象呈現出我們的社會中,有極多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悲天憫人的人,本來就存在。我自己也接觸到不少的救災人士,也看到運到災區豐富的物資。另外,新聞媒體更報導了各界人士,熱烈的捐款賑災。許多宗教及非宗教團體,都有不少的志工和義工,投入救災的行列;還有許多不屬於任何團體的個人,在災難發生的時候,立即就投入救災的工作了。有的人非常的窮,也在救災;有的人自己家裡面就是受災戶,房子也倒塌,甚至於自己還受了一點傷,還在救災。事實上,這些人平常就是好人,平常就在做急公好義的事。


像這種人,平常就存在,不過因為沒有機會讓媒體及他人發現,也沒有人宣傳、報導這些事蹟。其實,這個社會裡,絕大多數的人是好人,平常就默默的在行善。  

我曾提及我們的人心有問題,這可說是「一顆鼠屎壞了一鍋粥」;然而,在此環境裡老鼠屎還不少,但還不至於比米多。雖然老鼠屎沒有米多,可是所有的米都被它污染了!換句話說,社會中好心的人、善良的人,是絕對的多數,但是,少數的人做了壞事,造成社會的不安。


對於做壞事的人,我常常這麼說:「只有做壞事的好人,沒有專門做壞事的惡人。」做壞事的人,雖有慣犯,但也不是天天做壞事,且好人、好事是更多的,所以,不要對這個社會失望。


從另一個層面來思考,當災難發生時,對曾經為惡的人而言,也有不少已受到了震撼。感受到世間的多災多難,憶起過往所做的壞事,一種「如何來彌補?」「如何來贖罪?」的懺悔心逐漸升起,更化作一股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力量。在災難中體會到「人是多麼渺小」,過去所為已經過去,現在要改過、要補救,要去做好事!


此外,多數的人在平時無所謂善與不善,但是災難發生時,就很清楚地感受到:這麼多的人受災受難,非常可憐,想到自己平時對社會貢獻不多,此時應該積極地投入於救災的工作!

所以,災難並不是一樁絕對地壞事,一次的災難,喚醒了很多夢中人,升起善念與善行,變成好人,而產生了正面的效果!



本文摘自法鼓山「 台灣,加油!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物,佛經上曾說到,父母即是家中的兩尊佛,我們自出生起,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生我、育我、養我、教我,故只要我們身體仍存在的一天,則我們不得不感嘆父母的恩如天般地高,如海樣地深,是我們盡其一生所無法報答得了的。

人間雖然也有不盡責任的父母,但是仍因父母所遺的身體而繼續活著,便是最大恩德了。


摘自法鼓山《宗教人生》.二四○頁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喀巴大師傳


        法尊法師譯


      第一章 顯密諸經之記別


  第二章 略述過去事跡


      第三章 別明現世事跡


      第四章 化機圓滿示現涅槃     


  第五章 大師之弟子


 


第一章  顯密諸經之記別 


宗喀巴大師者,乃於無量劫前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資糧圓滿,應正等覺;唯為化度諸難調故,於邊地中現苾芻身,住持如來聖教,饒益無邊有情而已。然諸劣根有情猶難信解,今以教理略明大師示現之由。大師係文殊菩薩之化身。文殊久已斷盡二障,圓發二智,為七佛師;故此大師亦已成佛久矣!如文殊根本教王經中授記云:「世間我涅槃,地上成空虛。汝(指文殊)現異生身,行諸佛所行。彼時雪山中,有極喜蘭若。」此中記前文殊示現異生之像,地在雪山之中,寺名歡喜也。今藏中有寺建自大師,故大師為文殊之化現,一證也。又空行秘密經云:「曼殊師利號賢慧,增廣教法甚希有。」此記文殊之德號與大師同號,又一證也。又天竺月稱論師授大明杜鵑論師記云:「至尊宗喀巴者,係曼殊師利現苾芻身,於邊地中,為度生故,隨意受生。汝亦生彼,如彼教行,宏廣教法。」云云。又提婆菩薩、佛護論師、靜天論師,皆現彼論師,前為授記云:「於邊地中有至尊宗喀巴曼殊師利,住持教法。汝亦是彼所化度者,應禮彼足,如教修行,修諸心要。」云云。大明杜鵑論師者,即宗喀巴大師之弟子克主傑尊者是也。此中明記宗喀巴之號。又克主傑尊者前身在天竺受生,文殊菩薩現身告曰:「邊地眾生愚蒙,不知取捨之處,實可悲愍。以無明故,趣入邪道,流轉生死。我為安立彼等於解脫及一切智位故,順其下劣意樂,現苾芻身。汝亦是我所化機故,應往生彼中。」云云。又於一時,慈尊現身教云:「於此瞻部洲中,為欲光顯釋迦能仁教法,猶如日輪,故文殊化身,與大師親來無異,汝亦應往宏彼教法。」此二記別,即為記示彼為師徒之關係。如是等教甚多,恐繁不錄。 


 


曼殊師利菩薩者,為化眾生故,現為諸佛長子之身。究其實體,則成佛已久,於無量劫前平等世界中,應正等覺,號曰龍種勝佛;此為健行三摩地經中所說。於未來世當現正覺,號曰普見如來;此出寶積經中。於現在北方,過去四十二恆河沙數佛土,有世界名曰常極歡喜,愛樂殊勝,有如來應正等覺號曰勝解,極歡喜藏摩尼寶積王現在住世。彼中無有聲聞獨覺,唯有一乘,無餘乘名,亦無老病諸苦惱事。彼如來者,莫作異念,即曼殊師利童子是也。此為指鬘經中所說。僅以如上所引經教,已足證明宗喀巴大師為文殊之化現無疑矣! 


 


第二章        略述過去事跡(經論記別,約兩卷有餘,恐繁不錄。) 


 


第三章  別明現世事跡    第一節  大師之誕生 


大師降生之地曰宗喀,距西寧五十餘里。父名達惹哈伽鑪崩格,勇識仁和,心智明利,深心信敬師僧三寶。於諸貧乏,慈悲惠濟,具足成就七功德財,日誦稱讚聖曼殊師利真實名經而為常課,見諸善法,勇樂欲為。母名馨薩(上聲)阿其,本性賢善,無諸諂嫉;見諸有情,舒顏正語;無依無怙,增上哀愍。或時禮敬,或時繞佛,持六字明,常恆無懈,身等三業,進修善品,遠離一切女人過失。大師父母賢善如是,可謂具大善根者也。大師有兄弟六人,大師行居第四。親里眷屬,時足千人,即七族中,人亦甚眾。族中全信三寶,前後出家具沙門功德者,時有其人。(大師入住出胎為覺為迷,略錄夢相,智者自知。)丙申歲底,父於夢中見一大德,以諸花鬘莊嚴法衣,叨利樹葉,形如黃絹,以為下裙,負諸經卷,謂從中國五台來者,向汝借宿。說已即昇樓上佛堂。父因平時誦曼殊名經,即便念云:「為曼殊示化,我當生子,具智慧耶?」又於夢中,見一金杵,光明晃耀,入母身中。意為自綠葉佛土中,金剛手菩薩所擲。醒時即念:「我當生子具勢力耶?」又母夢中見有平原,諸花遍布,有千女人敷坐其中。自亦處內,見自東方來一白色童子,手執淨瓶;自西來一紅色童女,右持孔雀翎羽,左執一大明鏡。其童子指諸女人,問童女曰:「此可否?此可否?」其童女則於諸餘女人各說一種過失而答之。其後童子以指指其母問曰:「此可否?」童女歡顏答曰:「可。」時童子即告母曰:「若如是者,汝當沐浴。」即以瓶水注其頂上,口念浴佛等偈,頌而浴之。自亦覺自身離諸垢穢,安樂非常。醒已,其身輕利,其心快然。便起疑念:夢中所夢,為何相耶?又父及鄰舍諸人,於其夢中,見諸僧眾,從拉薩迎請釋尊像(傳即文成公主由唐所請去之佛像),置於父舍。又諸晝中,三光同現,或雨妙花,或焚妙香,或虛空中,奏諸音樂,或地震動,如是種種希有瑞相,諸人所共知也。(以上皆丙申年事。)


 


次丁酉正月初十日夜,母於夢中見無量不可思議僧俗男女,擎持種種幢幡樂具,口云迎接觀音菩薩。其母周觀四方而無所見。次仰視空中,見於雲中有一金身,高大如山,光明如日,照一切處,宣諸法音。復有眾多天子天女,莊飾圓滿,前後圍繞,漸次下降,身亦漸收,至其頂時,量僅傑手,形極端嚴,入己身中。次諸圍繞,及諸迎者,亦入自身。更有諸餘見聞有情,禮拜旋繞,供養稱讚。從明日後(十一日),智識澄利,快愈常時,一切時中,任運於身,珍重愛護,清淨梵潔。此即大師入胎之晨,亦即釋迦能仁於寶羅筏城現大神通,降伏六種外師,受四大王供,世尊現身遍四王天乃至有頂,令諸見者,及聞法眾,皆發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紀念日也。


 


其夢相中執瓶童子、持鏡童女者,後謂觀音及度母是也。次入胎已,滿九月十日之後,鄰降誕時,其母夢中,見僧眾等持諸供具,謂往供養供堂,問云供堂何在?語未已,昔所見之白色童子已來,由手執一水晶鑰匙,答云供堂在此。即於母之胸中啟一黃色小戶,自內取出前次入內之金身,其身稍粘垢染。前見之紅色童女亦至,洗以瓶水,拭以雀羽,復以梵語種種讚詠諸供養者,供養彼身。大師之母從夢覺已,時為明相初出,明星現時(此明星指七曜中之金星,此星於諸餘星中最明大故),安然降誕。(此降誕晨諸傳中多未明記,依入胎日算,當在十月二十日以後。大師圓寂係十月二十五,故降誕亦有謂在十月二十五日者。今此書所傳,合漢曆即元順帝二十五年,歲次丁酉。)某誕生之次日,於彼境中有一修怖畏金剛(牛頭明王)得成就之喇嘛,號曰義成寶,彼以通力了知,即以甘露丸藥和合食物而為丸,及一有加持之怖畏金剛聖像等,使一具戒清淨近住弟子送來慶賀。後時其父於彼喇嘛,問其所以。告曰:「我前(丙申歲末)於夢中本尊現身,我祈其加持,並請數數示現。本尊即面向宗喀,告曰:『明年此時我來此處,於此中問汝可安樂而住。』說已而去。醒覺後未解所說,遂入定觀之,當時現生者為汝子耳。」此亦足證大師即文殊化身而無疑也。 


 


大師生已,截臍帶時,滴血於地,任運生一白栴檀樹。於樹葉上,或有獅吼佛形像,或有曼殊五字咒文,漸滿億萬,遂名其樹曰□崩栴檀。後於彼建寺,亦號□崩。二字分讀,前字音姑,譯曰身;後字音崩,譯曰億。二字合時,即變音為□崩,譯曰十萬身像。諸不善藏文之發音者,或曰古母巴,誤也。此寺之主持喇嘛為大師父親之轉身,即現住北平雍和宮之阿嘉胡都克圖是也。現在此種瑞應事跡,猶可朝觀,勿容疑也。 


 


大師頂圓如蓋,額形開廣,眉目秀麗,玄丹豐裕,耳肉長垂,肢節充整,諸根明利,肌膚潔白,世人見者無不稱悅。雖在童年,遠離愚童之惡風,厭離放逸之俗習。於諸惡行,本性嚴慎。見諸有情,愛語慶問。舒手將護,施諸貧匱。悲愍實語,安慰無依。智慧深淵,唯法是求。如是種種諸菩薩行,猶如兒童吸飲母乳,無待師誨,任運而趣。總之身語意行,唯妙離惡,地上大士欲隱反顯。故時世人,皆共唱言:此若非佛,定是大地菩薩,為利益眾生,住持聖教而來應化者也。


 


 


第二節  大師之出家(兒童時代之宗喀巴)


大師捨家出家,入佛教門,漸次遊行求聞思等。本生論云:「居家如牢獄,永不思安隱,或貧或富貴,居家如大病。」又云:「若行正法失家業,若住俗舍何成法,正法事業極寂靜,家業須以喧雜成,既與正法有相違,欲利益者誰貪著?」大師亦觀家如牢獄、火坑、蛇穴,常欲出離,祗以幼稚,未能如意。


 


己亥年,師三歲時,有迦瑪巴遊戲金剛,應元順帝之請,自藏來內地,道經師處,為師授居士五戒,(三歲本非受戒年,蓋知器宇非凡,故特授之。)賜號慶喜藏。更授記云:「此童子後往藏中,住持正法,猶如第二能仁也。」


 


於斯年中,父請義成寶大師來家。義師多施資財,告其父曰:「唯願汝將兒惠我。」父如師教,將兒奉施。自此以後,乃至未入藏前,皆在義成寶大師該依止而住。師初至彼處,應誦習之諸經,未待師授,僅以智力思察,誦讀如流,全無礙滯。當未出家前,義成大師即令入怖畏金剛、勝安樂輪、歡喜金剛、金剛手等壇場灌頂,其密號曰不空金剛。是時大師即能受持一切密乘律儀,諸三昧耶,猶如目珠,防護無犯。得灌頂後,未出家前,隨將勝樂輪喜金剛、閻曼德迦等儀規,受持於心,數修勝樂,毫無懈怠。其餘之本尊瑜伽、念誦次第等,同時其行。又如師所教,修曼殊心咒五字明多次。時所居室中石上,多現五字明之字跡,宛如寫成。至癸卯年七歲時,兩臂之金剛薩埵,常於夢中示現。特有阿底峽尊者夢中常至。(阿底峽尊者誕於宋太宗七年歲次壬午,宋仁宗二十年至藏,壽已六十有一。仁宗三十二年,歲次甲午,九月十八日圓寂於那塘,時壽七十有三。尊者圓寂後三百零二年,宗喀巴大師始生也。)後師至藏時,謁尊者像,與前夢中所見無有別異。此即顯示大師受持阿底峽尊者之遺教,令不隱沒之前相也。(此中僅述夢中所見,其實日中亦常見之,如宗喀巴大師秘密傳中說。)師見三有,猶如電閃,剎那壞滅,無可恃依,三苦暗夜,除遣極難,覆蔽一切殊勝功德,大道有情,常迷此苦。更見出家梵行,乃釋迦師子之無上勝儀,三世諸佛皆依此離而成等正覺,稱讚出離,呵責居家。然我何日得出家耶?如是願求常無間斷,猶如天眾趣歡喜園。次七歲時,依具足教證功德海無上無比義成大師而為親教,顯密德藏大善知識童子菩提為阿闍黎,受沙彌十戒,法號慧賢名稱吉祥。於一切輕重學處,殷勤防護,離諸垢染,成妙梵行,莊嚴沙門,出家宏模矣!


 


蓋義成大師早知大師當為法王,故自幼年殷勤將育,猶如培植藥樹嫩芽,亦如輪王愛顧長子。為令智慧開發故,傳授曼殊師利及妙音天女等儀軌修法,若顯若密,一無所吝,悉授與之。大師後入藏時,資糧廣備。故大師常云義成大師恩德最深,雖父母之慈愛,亦不過如是而已。義成大師赴藏兩次,顯密教理通達無遺,特依閻曼德迦獲得成就,建兩伽蘭教導末學。在世之時,屢現神通,記別一切。臨終之時,天樂天花,無量供養,時共見聞。於虛空中復發聲云:「從此去已,當往北方鼓聲佛土行菩薩道。」云云。


 


第三節  大師入藏學法(修學時代之宗喀巴)


 


大師復作是念:我今於佛善說法經中而出家已,如來所教唯有二事,謂讀誦聞思及斷惑修定。於二事中,聞思尤要。故應先依諸善知識聽聞思惟,斷除疑惑;然後取捨修習,極善了知,漸次而行,以免謬誤。若不爾者,自無知解,造次而行,猶如生盲,趣未經路,不僅不至所欲,且有險惡。故須先於顯密教理學習通達,方可修習一切禪定。學習之處,亦以雪山迴環,四時調序,夏無極暑,冬無嚴寒之地為宜。初由諸大菩薩建興正法,次有諸善知識住持增廣,乃至於今教證之流,衛藏勝地,尚有其人。故藏地修學,優美極矣!雖長途艱辛,全無怯弱,猶如薩陀波崙參訪法上菩薩,不顧一切而往依止;亦如善財董子趣依南國參諸知識,不辭勞辛也。由此大師去藏之志,即行確定。爾時義成大師亦加勸勵。於壬子歲,師年十六(明太祖洪武五年也),如諸鵝王,游泳蓮池,大師具足無量踴躍,發大歡喜。將起程時,義成大師告曰:「我今欲為汝說一種法,汝何所欲?」師白曰:「請賜一種於心最有利益之教誨。」義成大師具足神通力故,以未來之記別,而作教誨。告以初應聞思,次應修學,再次應如是修法義,後應如何成熟有情、住持佛法等,皆以偈言而誨之。大師不僅記憶,且書其文句,具如傳載,恐繁不錄。總其教誨應學之程序,初學慈尊之五部論,次習法稱論師之七部因明,進學破離邊執之中觀論等,後具學一切顯密等法,如是次第,令人藏地漸次修學。大師於義成大師前所受之顯密諸法,除前略述外,尚有金剛界頂、法界語自在、不動、大隨求等下三部(藏中密法有四部)之梵譯經教、建壇儀軌、教授法等,上部之三種閻曼德迦、三派傳來之勝樂輪及金剛手等。義成大師更誨云:「防護留難者,為金剛手等。增長智慧者,為曼殊五字明等。增益福壽者,為無量壽如來等。成就順緣者,為多聞天子等。防護一切人非人之損惱,授與一切成就者,為六臂摩訶歌囉等。此皆為我本尊,今授與汝,諸尊行法及供養等,依教修持,切莫間缺。」云云。大師受教後,尚能依教奉行。至藏後,住極樂寺等,學經之時,因諸不便,於多聞天、六臂依怙、祕密主等,時有間缺。由此間缺故,初學經時,順緣稍乏,並諸病惱,常為擾亂。大師云:「此皆未能全依師命所致也,悲夫!」故此後時於金剛手等修持未敢間缺。(大師豈有違師教誨之過,但為警策來學,故示現耳。)


 


又於爾時,義成大師為歡送師故,陳設壇場,啟白一切護法聖眾。以一握青稞,供獻壇上,諸青稞皆光明晃耀,形如珍寶。義成大師喜曰:「當成佛教教主之瑞兆也。」是時師徒互以思深義重,不忍別離。然以事大,不可強留,唯有至誠發願而已。大師於出發前,禮辭義成大師,留戀座前,有依依不捨之情。義成大師勸慰後,互道尊重而別。大師於長途跋涉中,因平時誦習力故,任運持誦,稱讚曼殊師利真實名經而行。時或憶起義成大師之恩德,輒淚垂如雨,回顧大師之方所,每思回返;時誦「不退不回還」之經句輒止。—此亦大師後時不歸鄉井之前兆也。時同行助伴,有前藏止公寺中之化緣喇嘛,名寶吉祥,與師共道;更有舅父二人,及餘赴藏行人為伴。進藏之路,為繞南路而行。大師道經昌都,住宿一夜,十六尊者及摩訶哥囉為之現身。後大師教法流行西康,有慧賢菩薩,於師宿處建寺,即今之昌都喇嘛寺是也。如是漸次進行。至年十七,歲次癸丑,秋季達止公山林,朝謁止公仁波卿於師依(地名),即於座前聽受大乘發心儀軌、大印五法,及止公喇嘛之著述,并拏熱六法等甚深教法。次師之本意,欲先往極樂寺,學諸廣大經典,時因伴友之勸請,隨往公塘(地名)。因該地有一善巧醫師,號寶依處,受持八支醫書(馬鳴等所造)及梵藏一切善巧者之註釋。習練一切手術,未經久時,皆得善巧。大師偶有失調之時,雖有十數名醫為師診治;然用何藥,如何配治,寒熱調均等,仍須請於大師。時諸醫師皆云:「現在藏中之善巧醫術者,無能勝於法王仁波卿(是師之尊稱)者。我等亦略趣足前學習,因聽受諸藥性差別等,較之昔年所學,進步多矣!」師住彼未久,欲廣學慈尊、無著、龍猛、提婆等諸大菩薩之聖教故,遂往極樂寺,(此寺在拉薩之西,止公及公塘皆居拉薩之東。)從極樂住持善滿及上座吉祥獅子座前,聽聞經論。其讀誦阿闍黎,(每日讀若干,皆須背誦於阿闍黎前,故此種規範師,卻類內地之教經阿闍黎也。)則依大善知識德海為正,大阿闍黎鄔錦巴為副。善巧習學現觀莊嚴論之本(頌文)釋(天竺獅子賢論師所造),僅十八日,釋文具熟。次更聽受絳嘉之釋(此書重釋獅子賢論師之釋),未經久時,文義具善。時諸教師及同學者,於師慧力,莫不深生希有之心。大師在故鄉時,曾已學習大乘莊嚴經論,并為他說。近極樂寺有號曼殊寶大善知識,極善慈尊諸論,故又依止聽受大乘莊嚴論等。師住極樂寺時,有薩迦教主,尊號福幢,赴法城阿蘭若(去極樂寺不甚遠),往禮之,從受曼殊五字明結緣灌頂、勝樂身壇灌頂、古□(摩訶哥囉之一種)結緣灌頂等法。如是住極樂寺兩年,習學帕勤(即現觀莊嚴論之略稱),極悉善巧。歲次乙卯,年十九,往桑樸(寺各)等寺,遊諸辯場。(藏中學經得善巧已,往餘寺中立宗,寺中諸師設難應辯。現今藏中三大寺等處,皆行此法,互相研討。)智慧圓明之美稱,由是遍揚。次往後藏,欲直赴薩迦寺。因同行緣力,暫繞路仰垛而往雅鑪。從雅鑪往住寶勝善知識前,受勝樂十三尊及閻曼德迦五尊之灌頂。次往薩迦寺。時薩迦未講經,遂往薩讓慧樸師前,聽受經論。至薩迦講經時,往彼依帕勤立宗。次往拉垛絳(地名,薩迦寺在後藏之西,此寺又在薩迦寺之西北。)諸寺立宗,後至覺摩囊(寺名),於尊勝大師前,受六支加行(時輪金剛法)等。又趣薄棟(地名)回,路經吉蛾雷(寺名),於彼住持前,受迦當朗忍之傳承。次遊藹寺辯場立宗已,回那塘(地寺各)。前學絳嘉帕勤釋時,內中多引俱舍之文,稍難解了;以此因緣,欲學俱舍。故於那塘之義賢師前,聽意樂賢之俱舍釋一遍。然師智慧廣大,非於少義而便滿足,故意猶未盡。時於彼寺一格喜處,見有慶喜吉祥之帕勤釋,較前所學之絳嘉釋,顯然易了,生歡喜心,欲往慶喜吉祥大師處重聞帕勤。更見彼釋中亦引有俱舍論文,詮釋甚顯,念云此師俱舍決亦善巧。隨回仰垛少住,後往內寧(寺名),立帕勤宗。


 


丙辰年,師年二十,夏住賊勤(寺名),於大善知識慶喜吉祥仁波卿前,聽聞帕勤一遍。時彼大師慧辯明利,應釋盡釋,善知機宜,具足無量善巧者相。大師對師生大歡喜敬重之心。爾時重復請講俱舍,慶喜大師云:「我於俱舍原亦善達,近來無諸學者,故亦稍疏,講則必須參閱各家著述;近體失調,況現在正講授帕勤因明,恐不能速辦。我有弟子名仁達瓦(仁達地名),又名童子慧,人皆重之,智慧明利,善巧俱舍,汝可往彼處聽聞。若不廣釋,可請依文指授。如是數數勸勉,必獲利益。」大師與仁達瓦師,前已相識。適於彼夏,由薩迦寺來賊勤。因此得依仁達瓦師聽俱舍世親菩薩自釋(即漢譯俱舍論),指授一次。仁達瓦之講法,非僅依文釋義,將全論要義,前後配合,一切關要,皆能直授於學者心中。大師起最大清淨信心,于彼所講一切,雖僅一次,文義皆了。並將論中最難之處,請問抉擇,映奪彼意,起大歡喜。仁達瓦大師曰:「為汝講授,實須慎也。」


 


按仁達瓦者,童幼之年,智力成熟,厭患世法,消散貪瞋,觀三有如香城,遊勝行(菩薩行)如幻網,童真出家,善習聖教。其經論之傳承,雖必依師,然一切顯密經論之深義,則僅參閱一、二次,本釋正體,善能配置,悉無紊亂,以正理引申,殺誡後學。中觀因明,時多隱沒,而自以慧力開闡正軌。雪山之中,智識無與儔者。師之行證,於增上戒學,離諸誤犯;真菩提心,現行無間;觀諸有情,猶如赤子,但顧利他,不顧自利,視火如蓮;於密乘無上瑜伽生滿二種次第,獲得堅固之三摩也。共不共德,無能與等。以是力故,愛樂善品天神,現前承事,讚言善哉!曾於一時,發願講釋,教導未學。於其夜分,虛空之中,見龍樹無著等諸大論師現身,擊四大法鼓,聲滿世間。如是等殊勝功德,說之難盡。宗喀巴大師之辨了義不了義論,及性相理門論諸書,其思想皆依此師為基礎。故宗喀巴大師生平諸師長中,此為最上。


 


如是從彼處聽俱舍已,雖更無餘義可明,但為順其講辯之軌,又重聞一遍。至賊勤夏季法會解已,於秋季中,師徒共行,赴拉垛(地名)桑靈(寺名)聽仁師講入中論一遍。時聞有獲得成就瑜伽自在,善達五明之羅咱瓦(譯師之稱),號菩提頂,冬季法會,在前藏布達拉(即現今達賴喇嘛之住處)講集論。當時大師知彼為藏中集論之主,故決定於其開講時,赴彼聽受集論。至秋末自拉垛赴藏,至布達拉請其講授,已蒙慈允。然因壽臘高邁,法眷又勸請速歸,遂赴藏。路經法城阿蘭若,師亦隨之。雖未能如願聽受集論,然亦略受餘法。其年冬住極樂寺,次往覺摩瓏(地名)善巧四部難論慧明大律師前,聽聞毘奈耶根本經(德光論師造)及其釋論,并一切支分,隨其所授了解無餘。時於每日聽聞之餘,受持根本經廣釋十七大頁,(每頁二十行,譯漢文可成兩卷,師之念力,可見一班。)悉無間缺,亦無忘失。(師自此以後任學何經,每日讀十七頁以為常課。)大師隨眾上殿修持,眾誦般若行法時,師亦以般若為課誦,心住於諸法幻現無實之義。至眾高聲誦其餘法時,亦未能驚亂師之定心,心亦不起少許分別,唯於明了性空無執之中,專一而住,離諸功用。至課畢,始出定。時眾皆生希有之心,念云:「我等末法有情,雖閉戶專修,動經多載,亦難使一念安住,何緣空性耶?大師聞思修三事並行,實希有也。」


 


時在受持毘奈耶廣釋四十餘卷之間,忽覺(留難之相)背之上半身粗猛疼痛。隨往垛瓏樸有一善巧鄔僅寧主(一種密法名)者前,受其教授卻病法。修之不效。隨回極樂寺設法診治,悉不見效。時極樂寺稍有口舌,師生厭離,遂與數人,同赴後藏。本意直往薩迦寺,祇因途中嚴寒,道復遙遠,故暫住內寧寺避冬。時內寧之學者及隨師行者,力請講授集論。師初於集論未專研究,今略參閱,義皆通達,依自所知講授一次。


 


至戊午年春,師二十二(洪武十一年),繞那塘而赴薩迦,時結尊仁達瓦(結尊二字是尊敬辭)亦在薩迦寺聽道果。此後經十一月之久,住薩迦寺依結尊住。結尊仁達瓦於聽道果之期中,為師評講集論一遍。復於彼時以釋量論(法稱論師造)為主,兼講入中論(月稱論師造),又誦授律藏等經論之傳承。同時依金剛寶大德前,聽聞歡喜金剛第二品薩迦派之註釋。時彼處有一善巧訶字法之老格什,結尊仁達瓦亦勸請大師從彼前請求教授,住靜處修之。自茲以後,所有之病患,痊癒無餘。


 


復次,師徒同往拉垛絳囊仁(寺名)寺度春夏。結尊仁達瓦著集論廣釋曰善說海,授於大師。大師又請詳釋量論一次,復受桑都本續及五種次第(此皆密宗無上瑜伽)。秋間鄉里寄順緣至藏,為領取故,自囊位經薩迦而回前藏。收取之後時因友伴之請,及慈母書信,懸念之言,意欲返鄉一行,省視親眷故,略學回鄉所須之散教授。時忽念云:利少過多,以此何為?遂立志決不回西寧,世間愛顧,深心厭離。後慈母數數函招,並帶白髮少許,色如螺貝,告云:「我年至此,念汝心切,歸來一聚,是盼。」云云。師念回家,實無大益,隨繪自像一張寄呈。慈母展而觀之,其像首呼阿媽。慈母睹此希有境象,生起無量信敬歡喜,覺與大師親見無異,愛念之心頓息焉。大師於一切恭敬供養、承事禮遇等,皆視同幻化影像,虛偽欺誑,無常變壞,不可保信。不加功用,厭患之心,任運現行。是年秋往梅卓拉瓏喇嘛福稱前,聽受多種經論。次閉關靜修,兼閱釋量論之廣釋(書名正理藏論)。以見第二品道建立為緣,於法稱論師之著述理路,引起無量不可壓伏之猛利信心,髮毛戰豎,雨淚驚垂。後凡閱釋量論等時,無不爾也。瑜伽亦云:「有大乘種性者,聞空性時,悲喜交加,不覺淚流,自恨其晚。」入中論等同作是說。師之信重,亦可見矣!昔藏中諸講釋七部量論,及陳那集量論等,僅知為辯論方式,其成佛證解脫之道,則非此中所有(我國內地想亦多同此見)。師以無垢智力總觀一切因明諸論,特見陳那集量論、法稱釋量論等,攝盡一切上下諸乘修行次第,悉無錯道。錯固無果,缺亦然也。且如種穀,雖必須其種,然水等有失,其實亦必無獲;任求何果,悉不能捨此他求。故於陳那、法稱等諸大論師發起不共信心,實非他人之所能及。是年冬季法會住極樂寺,元帝太子帖木兒致書,并供物於座前,師酬書謝之。此為大師與王家通訊之始。次,意於明春法會時遊諸辯場,故即於此閱習舊課。


 


至庚申歲,師年廿四,赴後藏過那塘。時義賢師適著釋量論之釋,令師住聽,師如命聽受一遍。夏季於那塘寺立釋量、集論、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復於彼時依結尊仁達瓦之喇嘛號慶喜吉祥(此人非前聽受帕勤之大善知識慶喜吉祥)者,聽受薩迦軌之喇嘛囊決,及比松索摩。又從虛空瑜伽者,受蘇迦悉地法等。次於秋間,聞結尊仁達瓦赴薄棟,師亦趣向藹寺,從空賢譯師學習寧哦梅隆(詩詞)等。其主要之目的,則為依止結尊仁達瓦。(仁達瓦當時亦住藹寺。薄棟是地名。)溫習入中論、釋量論、集論、俱舍論等,對於帕勤及戒律又請結尊仁達瓦重講一遍。除於入中論講釋外,其餘中觀、寶鬘等重要之論,未得傳承及講釋者,從那塘住持慶喜幢前,受性宗一切重要經論之傳承。復從極樂寺妙寶師處聽受一次。總而言之,當時藏中有性宗諸論,得傳承者晨星冷落,況求能解釋講授者哉!然今藏中講習性宗諸論者,無處無之,斯皆由大師得傳承後之恩賜也。


 


次師徒同赴薩迦,大師依前所述之四部難論立宗。(師於此時可立十餘部難論之宗,祇因諸辯場中未興餘論,故未章餘宗耳。)次年辛酉,回前藏,春季自公塘漸遊桑樸等諸大辯場,依四部立宗。(帕勤已立畢。)時宗喀巴大師之慧辯鋒芒,理教淵深,釋難則勢如破竹,酬問則音同扣響。前後藏境,諸大梵林,或通解三藏之高德,或專持難論之善士,莫不領教心歡,答然悚然。師則智深而慢浪自息,悲重而浮執悉殄矣!


 


以上是學習顯教時代中略錄少分。師所學之經論,實非限於此短文所述。即如學現觀莊嚴時,同時即兼學慈尊其餘之四論十萬頌,與帕勤合釋八千頌攝義、無著世親二解脫軍(師徒二人)等所造之二萬頌,與帕勤合釋獅子賢論師所造之帕勤釋八十頌廣釋八品攝義等二十餘種梵譯釋論。學釋量論(因明類)、入中論(性宗類)、俱舍、集論、戒律等時,亦莫不兼及其他。總之凡藏中所有,或兼聽聞講授,或僅受其傳承,皆深入大師智鑪為融無礙。又藏中佛法中興之時,諸宏揚戒律者,曾唱黃帽之事。今大師受本尊所記別,隨於此求學圓滿時代,亦改黃帽,表揚以宏持戒律為宗旨,對治不守戒律慢恃密法之弊也。


 


第四節  受具及遍學密法


 


如前所述,宗喀巴大師遊諸道場,辯論正法。當爾之時,能以善巧清淨功德,引生學者之信仰,追隨大師聽受法要。復次大師嘗云:「佛法藏內,七眾戒中,最為最上者,厥為苾芻律儀。」即此律儀,便是顯密二種大乘律儀之基礎;正法之能否住世,亦唯視能否依此律儀建立佛法而定。故大師於雅墩(地名)恭請錯勤波(寺名)住持戒寶律師為親教師,錯巴吉津(寺名)住持慧依律師為羯磨阿闍黎,吉津之維那金剛福律師為屏教阿闍黎,并二寺之持律苾芻為證戒僧眾,正受苾芻清淨戒律。增上尸羅充滿身心,人天供慶,由是立矣!


 


大師受苾芻戒後,往特(寺名)寺拜謁名稱菩提仁波卿,請問法義,并祈印證所學。大師學識深邃,感動仁波卿信愛之心,相談之頃,不覺涕淚。後嘗對諸人讚大師之德云:「如是英靈,方能成就如是大功德藏,洵佛法前途之救星也。」云云。時大師於仁波卿前,聽受道果之傳授、拏熱巴之六法及帕摩主巴之著述等。是時有譯師號虛空賢,乃名稱菩提位波卿迎請至寺者,大師欲依彼學梵文聲明等,然因緣不具,未果;後仍從其學。次歲名稱菩提仁波卿圓寂,大師受道俗諸人之請,為名稱菩提作傳,其文詞威稱絕妙。大師於此前後一二年中,曾於桑樸修妙音天女法,感天女現身說法,講授一切儀軌。故大師所造之瑜伽部及無上瑜伽部諸聖讚文,和雅殷重,最為殊勝者也。大師於聲明已得善巧,可於大師著述中之讚詠類閱之。


 


次往聞道場,為弟子語自在各稱等,及諸住持正法者,講演帕勤、因明、中觀諸論。次往前藏,住於剎(寺名)寺,閱經論藏,引生無量觀察妙慧。大師年三十二,首造現觀莊嚴論師子賢釋廣疏,號曰善說金鬘(譯漢文約成五十六卷)。住剎寺日,嘗偕語自在名稱為侍從,往拉薩大招寺大悲聖像前,受大悲齋戒多日。時有一夜殷重祈禱,求觀夢相。語自在夢有兩大海螺從空而落,墜於衣中。墜已,無間合而為一。取吹之,能發無量廣大音聲。(此夢相徵兆,彼於未來在康地賈絨宏揚正法之廣大事業。)大師則夢上昇那塘(地名)牙常牙拉(山名)之險巖,見一平潔白石板上有青蓮花一枝,其花盛開,顏色鮮美,瓣無萎相,莖幹具全。以手取之,念云:「此乃解脫母之三昧形,何以在此,抑是菩薩攝受相耶?」忽聞有聲云:「非也,是壽相也。」


 


大師於此自未多說,但細思維,實表大師超出生死之險巖,高昇解脫之聖道。白石者,表大師意樂,離自利之垢染、煩惱之粗澀也。青蓮盛開,顏色鮮美者,表大師智增慧廣,光顯聖教。華有柄者表正法久住。師取持者,顯廣事業大師就向住持成辦也。


 


第五節  講學宏法


 


次返剎寺。至冬季法會時,往極樂寺為諸求法僧侶宣講法藏。春季赴賈地,於七十餘善知識中講因明、帕勤、入中論、集論等。次還剎寺,續造帕勤釋金鬘論,後於極樂寺方著圓滿。


 


時剎寺中,有一實證大德,名曰智幢,顯密經論遍皆通達,時輪金剛尤稱善巧。師請傳授,諾之。遂俱往覺摩瓏廣講時輪金剛之大疏,號無垢光明,并習學一切事相,及其中所說之籌數等。爾時大師亦兼為諸大善知識講授大小乘經論。次歲夏,往極樂寺,為眾講眾經。冬季住垛瓏錯梅,修持時輪金剛法,兼為隨學者宣講經論焉。


 


前宗基(地名,在前藏之西。)寶稱仁波卿,久於大師發生正信,數數迎請。大師見彼殷勤,遂往焉。至羅剎山時,貢迦法王亦久仰大師之德,殷勤留駕。是春住錫於五明道場,為七十餘通達三藏之法師講演帕勤、因明、集論、俱舍、苾芻戒、入中論等。無量承事供養,皆由貢迦法王任之。


 


次赴牙瓏(地名),住門喀寺,講演經律。一切生活事緣所須,皆宗基寶稱仁波卿所供養也。(此數年中亦間為諸學人傳授密法。)


 


冬季,住門喀札喜棟(寺名)。曾於一晚,共諸善知識圍爐向火,論述先覺傳記,云:「昔大善知識慧師子,於一法會同時能講十一種經論。(每日講十一座,每座講一種。)今釋尊末法之時,佛法難聞,藏地中講經之所,彼講為最多也。」時善知識霞頓等請曰:「若爾者,吾等亦祈大師同時講授爾許經典,大師垂許否?」師曰:「若稍勵力,或亦能之。」諸善知識恭敬勸請,師始允許。即於次日(初十日)閉關,溫閱參究一切經論。至三十日結束眾論,定於初一日開講。時桑樸等處,諸大善知識聞大師將一日講十一種經論,無不歡喜,相繼來會。有奔赴法會恐不及,則紛紛預先來信,請大師慈悲,將開講日期稍延數日。故大師於四日以內,略講諸教論;自初五起,十五種大論同時開講。於日日中,從朝至暮,講十五座,無有間缺。於此殊勝法會期中,所講諸論,小部者講畢兩部,重加兩部以補其座,共十七論。即慈尊五論、中觀五論(中論、迴諍、六十頌、七十頌、細研論)、集論、俱舍、戒律、因明、入中、入行、四百論是也。講此十七論時,每論各依一廣釋為正宗,餘釋為附屬,諸家同異,一時決擇。凡經三月,法會乃圓。在此法會期中,每日晚座講畢,仍修閻曼德迦二種次第瑜伽,未嘗間缺。時諸聽眾咸同讚云:「大師若非為本尊之所加持,則是獲得總持菩薩而無疑也。非然者,不能堪任此大佛事也。」大師又於某一期,曾於一法會,同時講廿一部大論,同日開講,亦復同日圓滿。


 


又因結尊仁達瓦勸勉,住極樂寺諸大道場七年,講說無量經論,教誨後學。每會講時,多同時講十部以上,每部又攝取數部之注釋,其繁難可知。而大師獨自在,慧力之大,亦可知矣!又大師將於專修之年(大師專修之事跡,下文廣錄),曾合講廿九部大論。一切緇素,讚為希有。


 


彼夏季住牙瓏滿迦札(茅蓬名或寺名)閉關,修薄伽梵勝樂輪法,每日四座,並修內古六法等,生起無量內證功德。


 


秋季返拉薩。時結尊仁達瓦亦來拉薩,師徒共住補達落(即現達賴喇嘛住處),研究法義,并教授學人。次結尊返後藏,大師冬住覺摩瓏巖,為無量受持三藏法師講授時輪、帕勤、因明、集論、俱舍等。


 


第六節  獲得龍樹甚深正見


 


庚午年,大師三十四歲。是年春(明太祖廿三年),大師欲學金剛乘講授、灌頂、密傳、事相等法,并欲與結尊仁達瓦研究法義,遂赴後藏,住拏其瓏從錯(寺名)寺住持名稱知識受五種次第密乘法類。時有西寧喇嘛善中觀者,號精進師子,住錫勝樂上阿闌若。大師之弟子三藏法師福稱,與大善知識慧稱,二人往謁請法。喇嘛中觀者云:「我須從汝之阿闍黎(指大師)前,請妙音天女之結緣灌頂。」云云。次與師相會,請傳妙音天女灌頂法。爾時詳談法義。喇嘛中觀者自述:「從童年,文殊菩薩即常時為現身說法,并述以種種方法考其真偽;然至今猶未敢決信,請師為考察之。今日之來請灌頂者,蓋為教而來也。」云。大師即以明中觀等法甚深要義,善為觀察考問,覺其所得境象為真,告曰:「無須疑慮,但須殷重祈請。然本尊之真實身語,實非現前根識之所能見,唯是意識之境界耳。我亦深欲請受文殊菩薩之修法教授等,祇因結尊仁達瓦今將至大倉,我師徒必須相會,時間迫促,不能如願。今後必須請受也。」云云。(喇嘛中觀者之傳,下文略錄。)


 


喇嘛中觀者,文殊菩薩嘗親現身語攝受,實無絲毫虛偽。然猶不敢直信以為實者,係見末代有情略見幻相(乃至夢相),全不加以考察決擇,輒執以為真,隨教妄為,誤入魔境,損壞正法。悲愍此類有情,故於大師前請教,互為印證者也。(法尊按:在我輩薄福眾生,終日已隨魔轉,想心無格外再招魔事,但或如貧婦遭災,遇魔境(見鬼魅現相等亦有之)亦必須深加考察,專仗三寶而後始能無誤也。)


 


次往大倉。時有譯經三藏法師名稱幢、譯師義賢、結尊仁達瓦,與大師同會。更有隨來之諸大善知識,及寺內原住僧眾共集。其一切所須飲食臥具等等,皆由大持律沙門,諸佛長子,廣達眾經,荷負聖教,遠離下劣之心,實趣大士之行,譯經三藏法王,殊勝依怙師利跋陀羅之所供給。爾時稱幢講演帕勤,勝依法王宣演歡喜金剛經第二品,結尊仁達瓦講自造之因明廣釋。大師聽受,廣為決擇重要難處。次師徒同赴巴鄔巴那。大師從結尊座前,聽受密攝根本大教王經(或譯集密)一遍。爾時大師意往貢松法吉祥(或譯法德法勝)前聽受時輪。其夜,夢中聞云:「法吉祥於不頓仁波卿前,聽受時輪凡十七遍。」後大師謁時問云:「師從不頓仁波卿聽時輪凡有幾遍?」師云:「凡十七遍。」與夢中所聞恰相契也。時結尊仁達瓦云:「汝學密乘何必過急?現在講演顯教,能生廣大饒益,宜先事講說也。」師答曰:「我深樂密法,以是欲先求學密耳。」


 


次結尊往薩迦寺,大師則返其瓏,與喇嘛中觀者相會。


 


喇嘛中觀者童年時,其身中心處,自然而發文殊五字明之聲音。曾有一次發聲甚巨而悶絕。蘇已,凡文殊菩薩佇立於前,其身黑色。次請文殊菩薩之灌頂修之。菩薩則數數現身說法,未敢信以為實。次赴藏求學於桑樸寺。初學帕勤獲得聰智名已,意欲遊諸辯場,本尊謂曰:「可將一切資具供於僧田。」師云:「若爾,則求學何濟?」曰:「有寶藏可取耳。」師即如數施眾具已,請曰:「寶藏何在?」曰:「我勸汝捨離世事,專修善行耳。」(本尊以善行為寶藏,誘令捨離名利之貪也。)師即如教捨離事業,往公薄(地名)請學迦瑪崗倉之法數,并大印等而專修之。時本尊示現身語,較前尤為明顯堅實。(本尊現身,多如鏡像、幻化、霞光等相,不類血肉之體,是為不顯不實。若所現身類似肉體,是為顯瞭堅實。此種現身,皆由行者善根顯發,或觀行者所幻現。若為眼根之境,即名幻現,非真實身。其所現實身為意識之境,必須行者三摩地成就方能見也。諸學密者,必須知此,方不致為魔所惑耳。)


 


次往桑耶寺,從錯迦瓦學時輪六種加行。爾時本尊之幻化,愈見明了。次請吉祥山喇嘛童勝為攻真偽。彼以道果中之教授密傳考問,本尊一一答覆如往所說。彼云:「觀此答覆,是真本尊。」云。


 


次欲往後藏,時後藏有巴哈二人最為著名,師問本尊云:「依誰?」本尊答曰:「汝可自往,至崩錯棟時,遇一苾芻,可如彼教。」至已,果遇一苾芻。問之,曰:「可往巴惹瓦處。」至已,習學大印等法。結尊巴惹瓦是一最有厭患心者,以彼為故,師亦深起出離心,現世貪著,任運薄弱。次如本尊所教,往薩迦寺,依結尊仁達瓦聽受中觀及戒律。次東返,住其瓏,即與宗喀巴大師相會也。更從大師聽受入中論月稱論師自釋一遍。總之,本尊文殊師利菩薩為善知識,每晨時覺已,為受一頌,未嘗間缺。並且親教修出離心、菩提心、正知見等法;身心煩惱,何者粗猛,必先對治。即時一切行止,悉依本尊所教而行。師精進無量,所證功德,皆非餘人所能思議。當爾時,本尊曾教授三有涅槃平等之正見,名「金剛語句」。曰:「依種種緣起,當顯真實義,謂初修歸依,集福淨治障。修順逆緣起,身語意自性,甚深教授等,修行菩提者,等住三摩地,身語意蘊聚,斯皆無有我,彼餘我亦無。修行菩提者,當知無我義,蘊界及諸處,顯空及生死,涅槃等緣起,斯皆無自性。遠離生住滅,超有無是我,言說及戲論,無別深寂靜,誰知般涅槃。」(因文之便,譯增三句。此頌并有長行釋文,現存宗喀巴大師著述中,約譯漢文兩卷。)總攝三藏要義,是為甚奇希有。師圓寂火化時,火燄煙雲皆成利劍及青蓮花形。化已,舍利無量,其色紅黃(是文殊菩薩色),澄亮如水精。更有多數舍利合而為一,形成六輻之輪,□輞俱全。尤為希有。


 


宗喀巴大師得遇如是功德無等之大善知識,請受文殊之無量法類。爾時大師請喇嘛中觀者為傳達,請問文殊菩薩多種深義。大師思維,若未獲得甚深中觀之見,即同不得道命之根。然得亦甚難。倘或顛倒執著者,其錯謬過患猶甚於墮常見者。故其尋求正見之心,與薩沱波崙而比勇也。其所問者,亦多為修正見之樞要。文殊菩薩云:「幻有與真空二品,絕不可生遠近之心。尤須特重於幻有。學空墮斷者,必撥無因果,毀謗世俗諦。此過甚於執有。世俗既壞,勝義焉存?幻有真空,必須互依而立。故二諦俱是緣起法(觀待設施之緣起),此乃中觀所特具之勝義也。」


 


後時住歡喜面時,本尊亦數數教授此義。當請問時,菩薩為略辯中觀二派(月稱、清辯)之差別,俱生、分別二種我執如何計著之我,以比量智所破之粗細分齊,通達正見之量度;月稱派建立世俗諦之方法等。又略說顯密二乘共道及不共道之差別;無上瑜伽部桑瓦都巴圓滿次第中五種次第之體性、次序、數目決定等,極難甚深之義。大師請云:「今猶未解。」菩薩囑曰:「此等可暫書寫記之。於喇嘛本尊殷重祈願,修本尊法,集聚資糧,淨治業障;於諸經論詳細觀察,常恆無間,精進莫懈;以吾所說之略義為增上緣,必能速疾通達也。」云云。時大師欲通達龍樹菩薩之中觀正見及桑瓦都巴等,請問云:「藏中能教授彼義者,孰為最宜?」曰:「無過於仁達瓦者。然彼亦不能為汝斷疑無餘,故唯有親教。喇嘛中觀者傳說為最宜,但中觀者不久將返康地。是故汝今宜暫不講說,靜慮深修,不久即當通達也。」云云。又請問云:「月稱論師所釋龍樹菩薩之論義,是否絲毫無謬耶?」曰:「月稱乃上方世界佛最有慧力之一大菩薩,特為光顯龍樹正宗,受生此土。故其所釋龍樹正義,無論顯密,俱無錯謬,必須決定信受。」爾時喇嘛中觀者請問宗喀巴大師之宿世本生(恕繁不錄)云:「此師年齡尚幼,又復智辯超群。現在若專事講宏,必能大揚正法。若驟然捨事專修,他人必怪我。請仍暫以宏法為宜也。」菩薩曰:「以何能補益聖教,饒益有情,非汝所知。他人見謗,須修忍辱。若不靜修,壽必不延,利益亦唯相似。故唯有捨棄眾事,依靜專修,方為要也。」大師依菩薩所教,專修之志決焉。


 


第七節  專學密法


次大師為欲先須學密,然後方可專修故,暫為解關,隨往仰垛(地名)對勤(寺名)朝謁不頓仁波卿。其弟子中有法勝仁波卿者,於時輪金剛最極善巧,顯密無疑,為不頓之上首弟子(即前文之法吉祥是)。大師即於法勝仁波卿座前學法。初謁之,供養黃綢巾一幅;次日早朝,又供鸚鵡緞一匹,請其講授時輪大疏及其事相。適值仁波卿講時輪大疏初品畢,法勝仁波卿歡顏慰曰:「今緣起(猶言預兆)甚善。昨晚之綢色黃,順於地界收攝次第相,是必能究竟圓滿次第之相也。今日之緞為綠色,順於空界生起次第相,是必能究竟生起次第之相也。(斯謂言大師修二種次第,於此一生,必能究竟圓滿,即身成佛也。)今更逢於二品之首,經云『若為成熟諸大人故』之句,緣起尤為至善。我必令汝一切圓滿。」言已,乃自二品講起。圓滿後,重為大師講初品。自秋至春,學時輪疏釋、修行事相六加行法等,一切圓滿。


 


次師欲學全部瑜伽之傳承解釋並事相等,於未學經前,先學事相方能盡善,故先從不頓仁波卿弟子,名香燈壽自在,極善瑜伽事相(即手續等)者,習學金剛界及金剛頂等瑜伽部,一切大曼陀羅之畫規、舞讚、結壇、結印等極為純熟。一日,於夢中見一大寶座,上坐一老僧,首戴佛冠,手執鈴杵,聞云是喇嘛傾薄雷巴(不頓仁波卿之上首弟子),號童子福。大師亦坐彼身前。時喇嘛起立,手執鈴杵,右繞大師三匝,其念珠自然發出藹迦跋等咒聲。次持鈴杵置大師頂上,唱云:「羯摩跋究囉。」喇嘛復座。大師從夢覺已,想昔日之密名為不空金剛,今為業金剛,俱是羯摩部之名而相順焉。


 


次還法勝仁波卿前,自春至秋,請受金剛曼之灌頂法、傳承、密授、指導、舞讚、畫壇等一切事相,更受金剛手大輪等法。次欲往雅鑪(地名)傾簿雷巴仁波卿前受學瑜伽。是夜復夢傾薄雷巴坐寶座上,以賢善坐法而坐;時大師亦坐其前。時喇嘛自以雙手開衣示師,師見彼心內有大咒左繞成輪,字跡炳然。師即讀之。大師後時見傾薄雷巴,與夢中所見無異。(此二夢俱為希有,前夢是灌頂相,後夢是授德相。)


 


次大師如其所夢速往雅鑪。自秋至夏,依止傾薄雷巴仁波卿學習瑜伽諸大曼陀羅,兼學下二部一切密法,并無上瑜伽勝樂無量法義。傳法畢已,傾薄雷巴位波卿云:「今法已歸主,我無所悔矣!」云云。如是學已,仍回法勝仁波卿前,聽受金剛心釋、拏熱大疏,及桑都二派之解釋等。次復從三藏大法師幢稱決擇瑜伽,兼受不頓仁波卿所著之金剛出生大疏、瑜伽根本經、金剛頂經等無量教法。


 


 


第八節  專事修持


 


次壬申秋(師壽三十六),師與喇嘛鄔瑪巴(中觀者)往拉薩朝釋迦佛像,供養發願。次返迦瓦棟(地名,釋為喜面或歡喜首皆可),二人俱閉關修行。二人各居別壇,飲食等事,同聚一處。請喇嘛鄔瑪巴傳述聽聞本尊所說之無量妙法,並問無量甚深難處。大師念云:「今後我當殷勤請求本尊現身,較傳述為便。」隨以此意白鄔瑪巴。喇嘛云:「甚善!」大師殷誠啟請,精進習持。未經多日,忽見壇中有一曼陀羅,藍色鮮美,如塗靛青,光明淨潔,似吠琉璃。上有五色霞網鬘,霞光中間有文殊菩薩,結跏趺坐。身色紅黃,相好莊嚴,觀之無厭。見此,來白喇嘛鄔瑪巴,喇嘛笑曰:「汝似已見本尊矣!」自斯以後,師每欲見時,懇切祈禱,須臾即現。此種境界乃大師所自述也。爾時請喇嘛鄔瑪巴為傳譯,文殊菩薩親為大師傳閻曼德迦等灌頂。在灌頂時,菩薩剎那現彼彼本尊之身而為灌之。大師亦從喇嘛鄔瑪巴聽受菩薩親教鄔瑪巴之無量法教。


 


時大師決定捨事專修,請問本尊攜何人共同修持。本尊記別令偕師利跋陀羅(譯勝賢或吉祥賢)、菩提僧訶(譯覺師子)、寶幢、賢護、妙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