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問答(一)
鄭鴻褀祺居士著
第1問:禪定的前行是什麼?
第2問:為什麼修習襌定,要先懺悔業障呢?
第3問:為什麼修習襌定,要有守戒的基礎呢?
第4問:進入襌定的訣是什麼?
第5問:身如何放鬆呢?
第6問:息如何調柔呢?
第7:心如何無念?
第8問:坐禪的環境如何選擇?
第9問:夏天坐禪可否吹電扇或冷氣?
第10問:坐禪需要什麼用具?穿著要注意何事項?
第11問:坐禪最佳的時間是何時段?
第12問:冷水浴是否有助禪定?
第13問:什麼樣的飲食方式,對禪定有幫助?
第14問:飲食營養如何調配,才會對禪定有幫助?
第15問:睡眠與禪定間的關係?
第16問:禪定可採用那些姿勢?
第17問:脊椎如何直比較正確?
第18問:坐禪中,手該如何放?
第19問:兩肩與胸部如何調整?
第20問:坐禪中,下顎舌頭如何安置?
第21問:坐禪中,眼睛是否閉上?
第22問:初學禪定各可採用那些方法禪坐?
第23問:念佛靜坐如何修?
第24問:持咒靜坐如何修?
第25問:默照靜坐如何修?
第26問:數息靜坐如何修?
第27問:隨息靜坐如何修?
第28問:初學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
第29問:什麼狀況下不適合靜坐?
第30問:初化學者如何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修襌定?
第31問:靜坐中,該如何調整身體的酸、麻、僵化?
第32問:靜坐時間以多久為宜?
第33問:禪定為什麼進步很慢或障礙重重?
第34問:襌定的參考書籍?
第35問:襌定的層次?
第36問:襌定修行者如何調理飲食?
第37問:一個襌定修行者如何修不倒單?
第38問:要以什麼心態修習襌定?
第39問:進階靜坐所應具備的條件?
第40問:什麼是襌定中陰?
第41問:襌定如何進步?
第42問:什麼是觀想?
第43問:如何修習觀想靜坐?
第44問:如何練習觀照?
第45問:修習襌定需要多久才能成就?
第46問:修習襌定中容易打瞌睡怎麼辦?
第47問:襌定的智識具足再修是否比較好?
第48問:如何讓襌坐的時間加長?
第49問:靜坐被驚擾怎麼辦?
第50問:靜坐是否能離苦得樂?
第51問:什麼是欲界定?
第52問:什麼是未到地定?
第53問:靜坐時脊椎如何調整才算直?
第54問:靜坐時或平時的心態,為什麼不能批判?
第55問:靜坐要怎樣盤腿才容易進入狀況?
第56問:觀察力的訓練如何入手?
第57問:與心念有什麼差別?
第66問:靜坐前、中、後要如可調整?
第67問:採用念佛或持咒靜坐時,要怎樣念才恰當?
第69問:精神狀況有問題的人,可否練習靜坐?
第70問:正念如何相續?
第71問:靜坐會不會開悟?
第72問:修習襌定要如何精進?
第73問:靜坐是否要苦修或樂修?
第74問:靜坐會不會改變個性?
第75問:如何有效率的靜坐?
第76問:靜坐如何找到入處?
第77問:靜坐當中如何對治心的狀態?
第78問:靜坐中身與心如何互調?
第79問:靜坐可否採用類比法?
第81問:靜坐多年為何没什麼進步?
第84問:靜坐中,內在心念與外在身相的調整標準有何不同?
第85問:如何利用零碎時間靜坐?
第88問:靜坐時感覺煩燥不安或無精打采時該如何調整?
第89問:如何離相靜坐?
1. 禪定的前行是什麼?
修習禪定是屬於比較高級的修行方式,若想在禪定上,減少障礙,懺悔及守戒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步驟。
靜坐
1. 禪定的前行是什麼?
修習禪定是屬於比較高級的修行方式,若想在禪定上,減少障礙,懺悔及守戒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步驟。
2. 為什麼修習禪定之前,要先懺悔業障呢?
佛法講因果輪迴,不只是今生曾造下惡業,連過去生在廣大無窮的時空中,每個人都曾造下無邊的惡業。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裏的懺悔業障中云:「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鎮疑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所以,如果不透過懺悔就貿然靜坐,很可能會障礙重重,縱使有小小境界現前,那也只是到此為止,難以更上一層樓。即使是大修行人再來人間,也必需透過懺悔業障,才能化解隔陰之迷,更何況是一般人呢?
最簡單的懺業障的方法,就是行住坐臥中不斷的念懺悔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鎮疑,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3. 為什麼修習禪定之前,要有守戒的基礎呢?
戒、定、慧三無漏學,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若能以戒律作為基礎,就不容易再造惡業,自然就容易增長定力。
大乘菩薩道需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其中也提到了持戒,可見持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持戒要有善巧,不要把自己弄得精神緊張,動輒得咎。因為戒律的本質是陶冶並非是束縛,當我們透過戒律的陶冶時,就能慢慢的清淨身口意,也容易增長定境。
最簡單的持戒方法是:諸惡莫作。若犯了戒,懊悔只是浪費時間、精神,只要至誠懇切的懺悔,就能消重罪。
4. 進入禪定的訣是什麼?
把握身放鬆、息調柔、心無念三要訣,自然容易入定境。
5. 身如何放鬆呢?
進入禪定最大的障礙來自於緊張。
初學者可以用站立的方式,從頭部到腳,檢查、調整骨骼、肌肉,然後慢慢坐下;也可以先躺下放鬆五分鐘到十五分鐘,然後右側臥慢慢坐起來。
放鬆不是鬆弛,而是鬆緊恰當,也就是身在負荷力最小的狀態,只要身放鬆調得好,幾乎沒有身體的感覺,也是沒有身體的障礙,自然能久坐不疲。
在靜坐中發覺身體有狀況,也要適時加以調整。
6. 息如何調柔呢?
呼吸的方式及頻率,取決於身體的耗氧量, 當我們打哈欠、伸懶腰就是一種自發式的呼吸調整方式,並不需要動念。
所謂的息調柔就是自然不造作的呼吸方式,隨著我們的身心狀態,自然而然從粗呼吸──細呼吸──斷息。
7. 心如何無念?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不與妄念相應,即是無念。
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一般人歷緣對境的反應模式就是不斷的攀緣,內心從來沒有一刻安定。時下流行一句話:「跟著感覺走真好」,其實,跟著感覺走就是跟著妄念走,如何從妄念的瀑流中,到達清明的岸上,才是禪定的目的。
透過觀察力的訓練,較容易達到,因一般人的觀察力都放在他人身上,很少放在自己身上,當我們客觀的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時,就比較容易從妄念的瀑流中掙脫出來,當你看清楚時,妄念的作用力就逐漸消失了。
在此提供一個不花一秒鐘的方法,就是客觀的觀察自己吃飯,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吃飯上,心無旁騖的吃飯,也可以說安心的吃飯,記得時就練習,忘了就算了,要沒有罣礙的練習,只要耐心地練習三個月左右,就會慢慢瞭解什麼是觀照力,當觀照力愈來愈清明時,也就是被妄念牽著鼻子走的次數愈來愈少。
妄念是友伴,不是敵人。妄念就是業力的變現,也可以說妄念就是你自己,當覺察到時,既不能喜歡,也不能討厭,更不能逃避,必須客觀的面對,就不會迷失,也不會被騙,到最後你才能真正認識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妄念的奴隸。如同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因為一切的一切,都要回歸到自己的內心,只有心解脫了,才能禪定中得到自在。
8. 坐禪的環境如付選擇?
最好選擇通風、明亮、安靜、乾燥的地方。
初學者最好在室內坐較佳,等到禪坐到妄念較少的狀態,才能到大自然的環境坐禪。進階者,除了室內靜坐外,可到室外靜坐,特別是到郊外或山上空氣新鮮的地方靜坐,可將肺部深處的濁氣排出。
專修者則除了室內、野外,還可以在下午或半夜時,到屍林靜坐,此可訓練自己的膽量及修無常觀。
9. 夏天坐禪可否吹電扇或冷氣?
以不吹為佳,若要吹,可將風吹至牆上,再反射回來,間接的吹到。
10. 坐禪需要什麼用具?穿著要注意何事項?
( 一 ) 坐禪所需的用具:
(1) 蒲團:有木棉、椰絲、榻榻米等材質,外型有圓、方, 可視自己需要而選擇(也可使用毯子或枕頭替代),通常用木棉的圓蒲團比較好,直徑約一尺二左右,可將臀部墊高約四指高,以避免脊椎彎曲過大。
(2) 拜墊:有木棉、椰絲、榻榻米等材質,外型有圓、方,可視自己需要而選擇,也可使用小孩的棉被或墊被。拜墊可隔絕濕氣及溫度,避免直接接觸地面,切忌坐在彈簧床上,會造成脊椎的彎曲。
(3) 大毛巾:蓋膝蓋及胯骨, 若天氣較冷可另加一條蓋肩膀、背部(以上用具,( 1) 為必須品, 但日久功深也可不用, ( 2)、( 3) 則不一定需要)
( 二 ) 穿著方面,材質以純棉最好,人造纖維最差;愈寬鬆愈好,同時,拿掉手錶、眼鏡、腰帶、襪子等。
最好坐禪的時間是:淩晨 3:00 ~ 5:00; 次佳時間是:早上 5:00~7:00、傍晚 5:00~7:00、睡前 9:00~11:00。
子時(深夜 11:00~1:00)是睡眠時間、午時(中午11:00~1:00)是午餐、休息時間,此兩段時間,一般人及初學者最好不要坐,但是,對於一個專業修行人,他經過長久時間的練習,自然任何時間修禪定都可以。
熱水浴會讓氣脈緊張,而冷水浴會使氣脈放鬆,當氣脈放鬆,自然容易人定, 所以,冷水浴絕對對禪定有幫助。(冷水浴是指水溫從10 ℃~28℃左右的冷水)
還有,在入坐之前用冷水洗臉、手、腳,確實比較快進入狀況,因為冷水洗過後,可降低身體多餘的熱量。
對初學者可改吃較清淡的飲食,調整營養分配的方式,漸漸改成素食,而且,早上要吃的好,中餐要吃的飽,晚餐吃的少,絕不吃宵夜。
進階者可慢慢的轉換成過午不食(吃飯時間從早上 5: 00 ~下午1:00 ),先從每周一天過午不食,連續四周後再調整一次,最慢七個月內,就可漸漸習慣過午不食。
當連續一個月過午不食後,可停五天,接著再二個月過午不食,停五天,依此類推,到連續五個月過午不食,再休息五天,經過以上調整過程,就能穩住過午不食的習慣。
過午不食的修行,對禪定有極大的幫助,能淨化我們的身體且可累積福報。
專業修行人的飲食方式,可從過午不食轉成日中一食(吃飯時間從早上 11:00 ~下午 1:00 ),慢慢再縮短午餐時間(從中午 12:20 ~ 1:00 )。縮短時間的用意,是不要我們吃太多食物,亦即雖日中一食是吃一頓飯的量,而非吃了三頓飯的量。
在飲食調整的過程中,可多念心經及施食,就此較不容易被心理或生理的饑餓困擾。
還有於農曆初一、十五斷食,可清除身體中的廢物,對禪定也有極大的幫助。
食物的營養對於人,就如同油對車子一樣。車子要加油時,我們一定會加合適的、沒有雜質的油,車子才能順利運轉,對於我們的包身也就是人身寶也要愛惜,不能吃不恰當的食物。
以下介紹不恰當的食物:
(1) 人造的:如汽水、可樂、運動飲料等。汽水、可樂會腐蝕牙齒、刺激胃酸,消耗身體中的鈣質。運動飲料含鈉離子太多,會造成身體電解質不平衡,加重腎臟負荷,特別是在晚上時喝。
(2) 冰的:冰棒、雪糕、冷飲等。低溫的食物含刺激食道發炎、降低胃的蠕動率,以及阻塞氣脈。
(3) 刺激性的: 煙、酒、咖啡、可可、茶及含咖啡因的飲料等。煙會阻塞氣脈,酒會麻痹腦神經,咖啡會刺激心臟,可可對腎、肝、大腸不好,茶會刺激胃。
(4) 燒、烤、油炸的:燒餅、油條、泡面對肝不好。
(5) 不易消化的:油飯、炒飯、炒麵因含有很多油,對胃不好。糯米飯因有黏性不易消化,對胃不好。
(6) 太多調味料的: 蒜、蔥、辣椒、胡椒都會刺激口腔、食道及內臟。
(7) 防黴劑、抗氧化劑、防腐劑等,含有這些東西的食物,會破壞肝、腦、神經系統,所以最好不要吃。
(8) 蛋或蛋類製品:因為容易滋生細菌,最好不要吃。
以下介紹恰當的食物:
(1) 鮮奶:每天喝 1 ~ 2 次,每次 250cc ~ 300cc。
(2) 抗癌蔬菜:芥藍菜、高麗菜、花菜。
(3) 豆腐:可補充蛋白質及鈣質。
(4) 水果: 蘋果、梨子、水蜜桃、葡萄、木瓜、酪梨、檸檬等(芒果、榴漣除外)。
(5) 澱粉質:白米、燕麥片等。
(6) 種子:蓮子、松子、葵瓜子、榛果等。
(7) 用粗鹽取代醬油。
(8) 以蒸煮來調理食物,比煎或炒更好。
(9) 水:口渴時喝煮開過的溫開水最好。
因每個人多年的積習難改,只要慢慢調整就會轉變過來。再者,要細嚼慢咽,也非常重要,口腔咀嚼,需要能量較少;若狼吞虎咽進入胃裏,需要較多能量,才能分解,延長了食物在身體的時間。
初學者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一定要睡足八小時,時間最好是晚上 10:00 就寢,不要超過深夜 12:00。 因為熬夜一定會傷肝,只要睡眠充足了,坐禪一定容易進步。
進階者於禪定有了較好的定境,自然而然可減少睡眠,可從一般的八小時左右,慢慢減至五小時,也就是慢慢提早起床時間,亦即在最佳靜坐時間早上三點時起床。
專業修行人,要改掉白天午睡的習慣,先從想睡的時閑坐著睡或趴著睡開始; 再來就是晚上睡覺時間,從盤腿坐著睡 1 小時開始訓練起, 從 1 周 1 次,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坐著睡 1 小時後再躺下睡,然後再慢慢增加坐著睡的時間,再加上禪定的配合,日久功深,自然養成不倒單,只有不倒單,才能進入很高的定境,也就是三摩地。
大乘菩薩道行者,不只要自度還要度人,每天八小時的禪定絕對少不了,白天、晚上行菩薩道,禪定只有利用睡眠的時間了,可見不倒單,對大乘菩薩道行者是非常需要的。
通常採用單盤、雙盤、緬甸坐、跪坐、正襟危坐等六種。建議用緬甸坐、單盤、跪坐、正襟危坐四種。
初學者可採用:
(1) 緬甸坐:有助於胯骨的鬆開。
(2) 單盤:容易造成脊椎側曲,所以一定要左右腳輪流, 可鬆開在上面那只腳的膝蓋關節。
(3) 跪坐:最適合在飯後坐,可以幫助消化, 但要在軟墊上較佳,時間在五分~三十分之間。起坐後要按摩膝蓋小腿。
(4) 正襟危坐:適合年歲大、腿較僵硬的人坐, 坐椅子只坐十五公分~二十公分左右,大腿與地面平行。
而散盤,是臨時盤腿用,真正在禪坐時不用比方法:雙盤,難度較高,初學者最好不要嘗試,因為禪定重點在於心的品質,而不在於腳。
長期的禪定,會讓全身脈輪逐漸打開、通暢,筋骨柔軟,如此自然而然就可以雙盤。膀骨緊的人,可用手握金剛拳,以掌面輕敲臀部骨頭尖點周圍處,此可慢慢鬆開跨骨,切忌用拉筋的方式,拉開膀骨及膝蓋關節。
脊椎包含了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及尾椎,每個人或多或少有點歪,不是前屈、後屈,就是側屈,當脊椎不正時,會壓迫由脊椎出去的神經,造成相關位置的內臟產生疾病,或神經系統的病變,以及椎間板的壓迫產生骨刺等等,所以,脊椎姿式的正確非常重要。
禪坐時,脊椎絕對不能挺直,只能放鬆的直,如果駝的比較厲害,可墊高蒲團到五個手指以上的高度。自然就容易直,脊椎的直,絕不是垂直,不是如尺一樣的直,而是略微前傾,若有一點彎曲也可以。只要脊椎的負荷力在最小的狀態就對了,如果脊椎的作用力較大,保證絕對無法久坐。
在此介紹一些調整脊椎的方式:
(1) 瑜珈體位法:
眼鏡蛇式可調整胸椎,先全身趴在地面放鬆,然後手掌移到肩膀上方(手不用力),接著由頭部開始,然後胸部,離開地面,腹部不能離開,起來到不能起為止,然後慢慢放下,休息三十秒~四十秒,重覆以上動作共四次,第四次,抬至極限要停一會兒,然後放下,以平躺姿勢休息三分鐘,接著右側臥起來。
輪式可調整腰椎,先全身放鬆躺在地下三十秒左右,然後將手及腳掌靠近身體、手掌、指尖靠近肩部,貼近地面,然後將身體抬起,如拱橋形之後放下,休息三十秒~四十秒,重覆以上動作四次,第四次抬至極限停一會兒,然後放下,以平躺姿勢休息四分鐘,接著右側臥起來。
(2) 以盤腿方式坐著,手掌向前接觸地面, 然後身體慢慢向前彎下,手臂也同時向前伸出,到極限後,放鬆停一會兒,再慢慢起來(可用手撐起)。在靜坐之前,重覆以上動作三~五次,對脊椎伸展有很大幫助。而且,靜坐中,脊椎姿勢也比較正確。
(3) 大禮拜:
向佛菩薩大禮拜,特別是懺悔大禮拜更好,可讓脊椎柔軟、氣脈通暢、化解業力。
在靜坐中,可以手結定印,右手掌指背在左手掌指面上方,兩手拇指圈成橢圓形,放鬆的置於腿上,如果手短些可以毛巾置於小腿上,然後手放在毛巾上,在夏天或者覺得手很熱,也可以拇指扣住中指,以掌背放在膝蓋關節內側面,手臂、手肘一定要放得很鬆,一點作用力都沒有。
兩肩要放鬆,如果有一高一低的現象,不要刻意調成平的。因為長久的積習很難改過,只要兩肩調整的很舒服,就行了,在此提供一個方法來調整,就是在洗澡時,一隻手,從前面伸向後方垂下毛巾,另一隻手,從後方由下往上伸,握住毛巾,漸漸拉進兩隻手的距離,久而久之,兩隻手就能在背後互握,如此,可調整肩膀的緊張與不平衡。
禪定中,絕對不能挺胸,因為挺胸的呼吸狀態是胸式呼吸,容易緊張,不易進入定境,直放鬆自己的胸部,自然呼吸容易轉細。
閉口、微收下顎,舌頭輕輕碰著上顎即可,有時口中分泌很多唾液時,可以緩緩吞下,這是好現象。當氣脈開展時,舌頭會後屈,往上伸,伸的很長,打開一個能量樞紐,也就是瑜珈所說的空動身印。
最好是閉上,一切以自然為主。有些人,閉上眼睛修禪定,有幻象在跟前產生,此時最好是張開三分眼,就能閃開困擾。
有念佛、持咒、默照、數息、隨息這五種方法都不錯。
先以禪定之姿坐著,然後慢慢的、專心的、虔誠的默念佛號。可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自己喜歡的佛號,字字分明,對於一個剛開始習禪的人而言,要靜下來,坐著專心念佛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身體的不適應盤坐、及妄念像瀑流一樣,很快會將佛號忘了,注意力就會在腳酸、背痛等生理現象或潛意識中一些念頭,如「昨天那頓飯很好吃」、「電視或電影的精彩情節」、「所喜歡的人」、「所討厭的人」等情境拉走,等到想了一會兒才覺察到,就產生懊悔在意的心念,批判完自己之後再回到佛號上。
事實上,被妄念拉走是很正常的,只要覺察到後再回到佛號上就對了,懊悔、批判只是浪費時間、心力,完全沒有必要,只要被妄念拉走的次數愈來愈少就對了,平時,除了在靜坐中念佛,行住坐臥當中也要念,這樣進步才快,如同在世間法的學習射箭一樣,不可能一開始就一箭中的,必需日積月累不斷的練習,日久功深自然百發百中。
先以禪定之姿坐著,專心的、恭敬的、默念「六字大明咒」、「滅定業真言」、「阿彌陀佛心咒」等,在一座中,只持一種咒語,不要一直換咒語,如果不適應可先小聲念出,等到習慣以後,再改成默念。
人的心就如野鳥一樣,奔騰不已,沒有一刻靜止,所以才以持咒為正念,對治奔騰不已的妄念,若跟著妄念走了一段時間,覺察到再回到持咒,只要單純地回到持咒上,千萬不要生懊悔之心念,如此,持之以恒,不要太在意妄念,總有一天,妄念會愈來愈少,心境會愈來愈清明。
先以禪定之姿坐著,然後內心保持一個觀察自己一切念頭的客觀狀態,只是客觀看著,並沒有人介入其中,更沒有批評得失的心理,清清楚楚的看著念頭的生、住、異、滅;好的念頭不歡不喜,壞的念頭不驚不懼,看只是看,念頭只是念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觀察力是平行運作的狀態,與所觀察的念頭是同步的狀態,並不是念頭過了才檢討,它就只是看,透過遷流不已的心念,來認識真正的自我。
先以禪定之姿坐著,用自然呼吸的方式,也就是不控制呼吸,然後數出息,而入息不數,第二次的出息數 1,第二次的出息數 2,……第十次的出息數 10, 第十一次的出息數 1, ……這樣重覆從 1 ~10,連續不斷。在練習的過程中,有時被妄念拉走,忘了數數目,覺察到再從 1 開始數; 有時數一數超過 10 了,還繼續數下去,覺察到時,可從 1 再開始,如此,周而復始,連續不斷。
先以禪定之姿坐著,內心保持專注的狀態,清楚分明的觀察呼吸的出入,只是看著不去數它,只要長時期的練習,呼吸自然會轉細,妄念也會愈來愈少,身體也會愈來愈輕安,這是因為心息相依的緣故。
念佛靜坐是以佛號為正念,其他的念頭為妄念,不只是在靜坐中持名,行住坐臥當中也是,這是一個最適合初學者練習的法門。
持咒靜坐是以咒語為正念,其他的念頭為妄念,不只是在禪定中持咒,行住坐臥當中也持咒,只要持之以恒,自然容易人定,這也是最適合初學者的法門。
默照靜坐是以心念作為觀察的物件,對於初學者比較困難,除非在念佛或持咒靜坐得力,進而修默照靜坐才容易掌握。
數息靜坐是以數呼吸的出息,作為安定自己身心的方法,對於一般人是不錯的方法,對於有心臟病、脈不整、氣喘的人,最好不要使用,因為呼吸系統或循環系統有病的人,在練習時難免會有控制呼吸的現象,如此,對原有的疾病,有不良的影響,最好使用念佛或持咒靜坐方式。
隨息靜坐是以觀察呼吸的出入,作為安定身心的方法,如同數息靜坐法所述,呼吸系統或循環系統有病的人,不適合練習。
以上五種方法,在抉擇時,可選一種方法至少練習一周,等到全都練習完後,評估自己的適應性,最後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認真地、專心地練習,日久功深,自然容易入定。
在飽食之後,最好隔一~二小時後再入座;疲倦時最好去休息,等精神好時再入座;激烈運動後最好是散步到氣息平和後,才能入座;重病中,以養病為主,等身體較佳時才能靜坐,當處於憂愁、悲傷、鎮恨、憤怒時也就是業力纏牽之時,最好是先懺悔,將這些負面的作用力化解後,才能入座。但,久修禪定之人,就沒有以上的限制。
可在自己家中,找一個能夠安心坐的最久的地方,那就是靜坐最佳的地點,這是因為只要坐的舒服,就會喜歡坐,也就容易入定;再者,用拜墊隔絕地氣,上面放著蒲團,讓自己調整到久坐不疲的高度,調整好以後,就固定在那裏坐禪。
初學者可用倒數計時器來計算時間, 可附帶準備 1 小杯溫開水、小毛巾、衛生紙、紙、筆等,當靜坐中口喝時,可拿水喝;流汗時用毛巾擦;如果想要上洗手間就去上,不要忍到結束,不然,對身心皆有不良的影響,只要如廁後再繼續坐即可;禪坐中,若有意義的念頭閃過,如果有必要可寫下來,不要掛在心上;如有必要,電話也可放在旁邊,電話鈴響時,可慢慢拿起來對答。只要讓自己心念保持在最少幹擾的狀態下做完喝水、擦汗、寫東西、接電話等,然後繼續靜坐。如果有人按門鈴,或者突然下雨要收衣服,或聞到燒焦的味道要關瓦斯時,可先慢慢出定,調整一下身心,然後慢慢起身去處理,切忌馬上跳起來去辦,如此很傷身心。
姿勢上只要保持舒適即可,不要力求完美,只要姿勢不是太差就好了,當你在靜坐中,要注意的是你的心,只有心的自在、舒展,也就是與空相應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