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經與咒語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門人法海編集


後學德清勘校


 


自序品第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二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于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


 


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


 


客云:『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 十兩 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祖問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水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八月餘日,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當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設作偈頌,枉用心力。』


 


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待法。大難大難!』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變相,及五祖血圖,流傳供養。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問,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水。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會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凡,萬法無滯,一其勿一其,萬境白如如。如如之心,印是其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一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 蒙 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曰:『爾這獦獦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箇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


 


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


 


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水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祖復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啟曰:『向甚處去?』


 


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三更,領得衣缽,五祖送至九江驛,祖令上船,惠能隨即把艣。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才,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矣。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麤燥,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趨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明禮辭。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避。』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因二僧論風幡義,一曰風動,一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其金。』


 


於是為惠能剃髮,願事為師。


 


『惠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惠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 史 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


 


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般若品第二


 


次日, 韋使 君請益。師陞坐,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復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瀰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約「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行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嘆,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智小根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生。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為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開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需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們,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善知識,吾有一無向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 時韋使 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決疑品第三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齋訖,剌丈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


 


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


 


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


 


師曰:「是。」


 


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味,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十直,到如彈指,便親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仃佛印水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才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如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鼇,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了然凡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才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


 


師言:「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鎖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見,何勞向什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眾人且散,吾歸曹溪,眾若有疑,卻來相問。」


 


時,刺丈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定慧品第四


 


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走。」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如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師示眾云:「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誥訶。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師示眾云:「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利,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其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其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妙行品第五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懺悔品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于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


 


眾胡跪。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親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令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衍;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衍,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衍不滅,後過又生。前衍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嚩日囉怛訶賀斛。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薩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囉斛。


 


奉請八金剛


奉請青除災金剛。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奉請白淨水金剛。奉請赤聲火金剛。奉請定持災金剛。奉請紫賢金剛。奉請大神金剛。


奉請四菩薩


奉請金剛眷菩薩。奉請金剛索菩薩。奉請金剛愛菩薩。奉請金剛語菩薩。


 


發願文


稽首三界尊。皈命十方佛。我今發宏願。持此金剛經。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云何梵


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啓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大正乘正分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 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尊重正敎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法界通化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般若無盡藏真言


納謨薄伽伐帝 鉢唎若  波羅蜜多曳 怛姪他唵 紇唎地唎 室唎 戍嚕知 三密栗知 佛社曳 娑訶。


 


              金剛心真言


 


唵 烏倫尼娑婆訶。


 


              補闕真言


南謨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佉囉佉囉 俱住俱住 摩囉摩囉 虎囉 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抺拏娑婆訶。


 


              補闕圓滿真言


唵 呼嚧呼嚧 社曳穆契娑訶。


 


              普迴向真言


唵 娑摩囉 娑摩囉 彌摩曩 薩哈囉 摩訶咱哈囉吽。


 


               金剛讚


斷疑生信 絶相超宗 頓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福德歎無窮 南無金剛會上佛菩薩(三稱)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及與一切 皆共成佛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大悲咒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 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南無那囉謹墀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姪他 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陀囉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遮囉遮囉 摩麼罰摩囉 穆帝隸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囉嘇佛囉舍利 罰沙罰參 佛囉舍耶 呼嚧呼嚧摩囉 呼嚧呼嚧醯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 那囉謹墀 地利瑟尼那 波夜摩那 娑婆訶 悉陀夜 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悉陀喻藝 室皤囉耶 娑婆訶 那囉謹墀 娑婆訶 摩囉那囉 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唵 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婆訶


   


       --------END--------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



 


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宏願地藏王菩薩(三稱)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帝釋梵轉輪之報。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歎。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又常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受記。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汝當諦聽,吾今說之。觀世音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


經典,無讀誦性。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益,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恆河沙劫說難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捨,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墮惡趣尋出離。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婬及妄語,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於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華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若能以此迴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恆沙諸國土。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眾,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讚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                                   


 


 


七佛滅罪真言


 


離婆離婆帝。求訶求訶帝。陀羅尼帝。尼訶囉帝。毗黎你帝。摩訶茄帝。真陵乾帝。娑婆訶。(三稱)


滅定業真言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三稱)


 


補闕真言


南謨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伽囉伽囉。俱住俱住。摩囉摩囉。虎囉。吽。賀賀。蘇怛孥。娑婆訶。


 



四宏普被 萬德功圓 高超十地越三賢 果海逆流漩 悲願彌堅 接物利人


天。 


南無灌頂會上佛菩薩(三稱)                          


 觀音靈感真言


唵 嘛呢叭咪吽 麻曷倪牙納 積都特巴達 積特些納 微達哩葛 薩而斡而塔 卜哩悉


塔葛 納補囉納納卜哩 丟忒班納 哪麻嚧吉 說囉耶莎訶 .(三稱)


 


地藏本願全卷功德力


 


願滅眾生十纏罪 親證菩薩莊嚴地 懺文舉處罪花飛 解了冤 懺了罪 消災


 


眾生增福慧 龍華三會願相逢 彌勒佛前親授記 龍華三會菩薩摩訶薩.


 


 


回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三問訊(禮佛三拜)


--------------------------- END --------------------------------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中)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宏願地藏王菩薩(三稱)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中


 


地獄名號品第五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床;復有地獄,名曰鐵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烊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腳;復有地獄,名曰啗眼;復有地獄,名曰鐵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鐵鈇;復有地獄,名曰多瞋。地藏白言:仁者,鐵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鎖地獄,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床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鐵屋地獄,火狼地獄。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後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冰。或有地獄,無限糞尿。或有地獄,純飛鈒鑗。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胸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鐵蛇。或有地獄,驅逐鐵狗。或有地獄,盡駕鐵騾。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如來讚歎品第六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


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慘悽不樂者。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癒,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云何流布?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利益存亡品第七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迴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獲脫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提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獅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於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是故地藏菩薩俱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聚集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稱佛名號品第九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又於過去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毘婆尸。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中                       


七佛滅罪真言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娑婆訶(三稱)


 



光明正大。感應道交。神資冥福業冰消。


佛日永昭昭。利益豐饒。讚歎果高超。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三稱)。摩訶般若波羅蜜。


 


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三問訊 (禮佛三拜)


 


         續(卷下)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香讚


香雲彌布。聖德昭彰。菩提心廣莫能量。觸處放毫光。為瑞為祥供養法中王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淨身業真言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嚩日囉怛訶賀斛。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薩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囉斛。


南無靈山會上佛菩薩。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南無本師釋加摩尼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宏願地藏王菩薩。南無護法諸天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三藏法師法燈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密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惟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


不可說劫,尚為菩薩。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 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否?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聖女又問大鬼王曰 


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觀眾


生業緣品第三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婬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復有鐵鷹啗罪人目。復有鐵蛇絞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何等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飢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莎婆訶(三稱)


讚神通遊戲。化導無緣。慈悲普濟拔親怨。覺帝廣宏宣。妙用昭然。


頓證禮金仙。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懺悔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最根皆懺悔。


                        三問訉(禮佛三拜)


續(卷中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爐香讚頌(合掌)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嚩日囉怛訶賀斛。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毋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薩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哦哦曩。三婆縳。襪日囉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


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


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脩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録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蝱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尸羅。有雖不破尸羅。而破軌則。有於尸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捨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捨諸惡行。脩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鬬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塚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媚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蒭苾蒭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攣乾消。黃熱等病。或被魘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卻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陀羅尼曰。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於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慇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像。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脩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於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 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花香。塗香。粖香。燒香。花鬘。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獅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蒭二百五十戒。苾蒭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苦能至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 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涕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 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應云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幡燈。復云何造。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蒭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綵幡。長四十九摺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榖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難。若帝后妃主。 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綵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花。燒眾名香。病得除眾難解脫。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脩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阿難問言。九橫云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噉。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咀。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果。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復次可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儞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魔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揵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終


 



藥師讚


藥師佛延壽王。光臨水月壇場。悲心救苦降吉祥。免難消災障。懺悔眾等檀那三世罪。願祈福壽綿長。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


藥師偈


藥師如來瑠璃光。燄網莊嚴無等倫。無邊行願利有情。各遂所求皆不退。南無東方淨瑠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數百千聲)。南無日光徧照菩薩(三稱)。南無月光徧照菩薩(三稱)


藥師灌頂真言


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諦。娑婆訶。


解冤咒


解結解結解冤結。解了多生冤和業。洗心滌慮發虔誠。今對佛前求解結。藥師佛。藥師佛。消災延壽藥師佛。隨心滿願藥師佛。


消解病咒


()哩哆。()哩哆暉吒唎。莎娑訶。



十二藥叉大將。助佛宣揚。五色彩縷結其名。隨願悉圓成。冤業冰清。福壽永康寧。


藥師教主。延壽能仁。日光普照月光臨。


菩薩降福隆。藥叉神明。擁護保安寧。藥師會上。熾盛光王。十二大願妙難量。


苦海作舟航。廣大吉祥。諸佛盡稱揚。藥師會上。琉璃光王。八大菩薩降吉祥。


七佛護壇場。日月威光。滅罪免災殃。藥師大願。功德無邊。大千沙界盡包含。


寶地佈金蓮。我佛弘宣。福壽廣增延。南無藥師海會佛菩薩摩訶薩(三稱)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迴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END------------------------------------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悲咒




2006/08/10 13:08


大悲咒


1.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2.南無.阿唎耶.


3.婆盧羯帝.爍缽囉耶.                     4.菩提薩埵婆耶.


5.摩訶薩埵婆耶.                                 6.摩訶迦盧尼迦耶.


7.唵.                                                     8.薩皤囉罰曳.


9.數怛那怛寫.                                    10.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11.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12.南無.那囉謹墀.


13.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14.薩婆阿他.豆輸朋.


15.阿逝孕.                                          16.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17.摩罰特豆.                                      18.怛姪他.


19.唵.阿婆盧醯.                              20.盧迦帝.


21.迦羅帝.                                          22.夷醯唎.


23.摩訶菩提薩埵.                              24.薩婆薩婆.


25.摩囉摩囉.                                      26.摩醯摩醯.唎馱孕.


27.俱盧俱盧.羯蒙.                          28.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29.摩訶罰闍耶帝.                              30.陀囉陀囉.


32.地唎尼.                                          32.室佛囉耶.


33.遮囉遮囉.                                      34.摩麼.罰摩囉.


35.穆帝隸.                                          36.伊醯伊醯.


37.室那室那.                                      38.阿囉嘇.佛囉舍利.


39.罰沙罰參.                                      40.佛囉舍耶.


41.呼嚧呼嚧摩囉.                              42.呼嚧呼嚧醯利.


43.娑囉娑囉.                                      44.悉唎悉唎.


45.蘇嚧蘇嚧.                                      46.菩提夜.菩提夜.


47.菩馱夜.菩馱夜.                          48.彌帝唎夜.


49.那囉謹墀.                                      50.地利瑟尼那.


51.波夜摩那.                                      52娑婆訶.


53.悉陀夜.                                          54.娑婆訶.


55.摩訶悉陀夜.                                  56.娑婆訶.


57.悉陀喻藝.                                      58.室皤囉耶.


59.娑婆訶.                                          60.那囉謹墀.


61.娑婆訶.                                          62.摩囉那囉.


63.娑婆訶.                                          64.悉囉僧.阿穆佉耶.


65.娑婆訶.                                          66.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67.娑婆訶.                                          68.者吉囉.阿悉陀夜.


69.娑婆訶.                                          70.波陀摩.羯悉陀夜.


71.娑婆訶.                                          72.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73.娑婆訶.                                          74.摩婆利.勝羯囉夜.


75.娑婆訶.                                          76.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77.南無阿唎耶.                                  78.婆嚧吉帝.


79.爍皤囉夜.                                      80.娑婆訶.


81.唵.悉殿都.                                  82.漫多囉.


83.跋陀耶.                                          84.娑婆訶.


 


◎共八十四句


◎計四百十五字


              ---------------------------END--------------------------


大悲咒持誦須知:


一、凡持誦是咒者 不拘宰官士庶 男婦老幼道士僧尼 當守戒律 竭忠於


        君 孝養父母 不殺不盜 不淫不妬 不嗔不恨 不驕不詐 不綺言妄


        語 不惡口毒舌 尊重是咒 敬而信之 如獲至寶 自然所求如意 所


  願遂心 功德不可思議.


二、凡持誦是咒者 先念經中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云云 再念南


  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 南無阿彌陀佛十聲 欲求某事 即觀想圖中某手


  眼寶相 至心持誦 虔誠拜禱 無不響應.


三、凡持誦是經者 必須庵觀寺院之內 廣設壇場 作種種佈施供養 潔淨身


        心焚修叩禮 乃為盡善 次則家庭靜室 灑掃嚴潔 焚香供養 方可誦


  持 又或力不從心 即望空一香 按日持誦 但辦誠心 自得孚感之應


  甚至舟車鞍馬 旅舍市塵 不及焚香 無由禮拜之處 只於每日清晨盥洗


  之後 至心望空虔誦五遍 勿令間斷 大悲威神之力 亦無有不感應者.


四、凡持誦是咒者 當悟經中所云 廣宣流布 莫令斷絕二句 或印施 或抄


  寫 或口授 務令此咒普為流傳 輾轉濟度 功德無量.


五、持此神妙大陀羅尼之人 必由夙世已曾供養諸佛 廣植善根 始能信心受


  持 是人幼德 已無量無邊 獲福亦不可思議 但始勤終怠 修行人所


        忌 懷不信心 罪業更深 經云 於咒疑者 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 何


  況重罪 普願同志善友 信心堅固 善果圓成 實厚望焉.


 




        ----------------------END---------------------


 


大慈悲咒水的唸服法  




2006/08/10 14:16


大慈悲咒水的唸服法


凡三寶弟子淨口虔修者均可念大悲水療疾,並佈施結緣。


請唸誦時,;必須先梵香頂禮,供開水一杯(多少不拘):


一、應念(一)香讚,(二)淨口業真言,(三)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    靈感觀世音菩薩,(四)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三聲),大悲咒四十九遍,(五)補缺真言,(六)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


此大悲水仗佛威力能治一切大小疑難之症。服此水者必須素口先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如小兒或病者無法念時,凡有關係之人均可同聲代念),然後服下,立刻見效。


如服此水者或其家人能發願放生,或每月齋素幾日,尤見功效,至若潛修大德念大悲水時,水可無限而佈施亦無限,此隨發心者功德如何而定。


二、大悲咒防火災法:


除用大悲水遍瀟居屋可免火災外,可改備黃元紙一張,念咒時儀式同上述;每念大悲咒一遍於此黃紙上印一紅圈「○」。共念大悲咒四十九遍(即印七個「○」或一成行,共七行)並於四角○上,每角○加念觀音靈感真言一遍,加一小咒於角上大○內,然後將此咒紙焚於各家灶君座前,能免一宅火災。如念咒者功德圓滿,能使四週鄰居同受法益,不遭回祿。


三、香
  爐香乍熱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


  現全身南無 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
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五、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六、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訶.
七、淨意業真言
  唵.縛日囉怛.訶架斛.
八、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母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娑婆訶.
九、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縛.韈日囉斛.

十、奉請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南無妙吉祥菩薩摩訶薩
南無除蓋障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十一、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刼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END---------------------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悲咒 (二)




2006/08/10 13:08


大悲咒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嘇.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共八十四句


◎計四百十五字


   -----------END------------

大慈悲咒水的唸服法  




2006/08/10 14:16


大慈悲咒水的唸服法


凡三寶弟子淨口虔修者均可念大悲水療疾,並佈施結緣。


請唸誦時,;必須先梵香頂禮,供開水一杯(多少不拘):


一、應念(一)香讚,(二)淨口業真言,(三)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    靈感觀世音菩薩,(四)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三聲),大悲咒四十九遍,(五)補缺真言,(六)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


此大悲水仗佛威力能治一切大小疑難之症。服此水者必須素口先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如小兒或病者無法念時,凡有關係之人均可同聲代念),然後服下,立刻見效。


如服此水者或其家人能發願放生,或每月齋素幾日,尤見功效,至若潛修大德念大悲水時,水可無限而佈施亦無限,此隨發心者功德如何而定。


二、大悲咒防火災法:


除用大悲水遍瀟居屋可免火災外,可改備黃元紙一張,念咒時儀式同上述;每念大悲咒一遍於此黃紙上印一紅圈「○」。共念大悲咒四十九遍(即印七個「○」或一成行,共七行)並於四角○上,每角○加念觀音靈感真言一遍,加一小咒於角上大○內,然後將此咒紙焚於各家灶君座前,能免一宅火災。如念咒者功德圓滿,能使四週鄰居同受法益,不遭回祿。


三、香
  爐香乍熱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


  現全身南無 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
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五、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六、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訶.
七、淨意業真言
  唵.縛日囉怛.訶架斛.
八、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母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娑婆訶.
九、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縛.韈日囉斛.

十、奉請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南無妙吉祥菩薩摩訶薩
南無除蓋障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十一、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刼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END---------------------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006/08/10 08:1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觀自在菩薩


觀 自 在 是 觀 世 音 菩 薩的 別 名 , 以 字 面 來 解 釋 也 相 當 好 , 意 思 是 觀 察 諸 法 實 相 本 空 後 , 對 一 切 的 外 境 外 緣 就 隨 意 而自 在 了 。 觀 自 在 是 修 行 證 果 的 境 界 , 此 時 一 切 都 如 悠 遊 的 白 雲 , 任 意 浮 遊 於 萬 里 天 空 , 一 切都 不 再 是 掛 礙 , 一 切 都 已 安 然 , 所 以 才 能 對 於 萬 事 萬 物 產 生 隨 緣 而 自 由 自 在 的 態 度 , 這 種 生命 之 啟 , 多 麼 值 得 我 們 身 處 五 濁 惡 世 ﹝ 劫 濁 、 見 濁 、 煩 惱 濁 、 眾 生 濁 、 命 濁 ﹞ 中 的 眾 生 羨 慕啊 ! 但 是 不 只 能 羨 慕 而 已 , 因 為 「 眾 生 皆 有 佛 性 」 , 我 們 應 努 力 的 修 行 , 只 要 肯 不 斷 的 自 度度 人 , 總 有 一 天 , 我 們 也 會 與 觀 自 在 菩 薩 一 樣 的 自 在 啊 !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是 解 脫空 慧 的 意 思 , 也 可 以 解 釋 成 「 到 彼 岸 的 大 智 慧 」 。 因 為 , 唯 有 證 入 圓 滿 的 涅 槃 , 才 能 完 全 解脫 三 界 輪 迴 的 生 命 困 境 。 而 想 證 入 圓 滿 的 空 慧 , 必 須 〝 老 實 修 行 〞 , 而 且 不 只 是 行 , 還 要 「行 深 」 , 就 是 必 須 把 這 大 智 慧 深 化 到 生 命 的 最 深 處 , 如 此 方 能 在 面 對 任 何 外 境 時 , 保 持 如 如不 動 的 自 性 , 故 此 句 才 巧 妙 的 點 出 「 行 深 」 二 字 , 因 為 這 才 是 實 修 的 關 鍵 之 處 , 如 果 沒 有 念茲 在 茲 、 須 臾 不 離 的 保 持 般 若 , 便 沒 有 辦 法 真 正 解 脫 三 界 、 永 斷 輪 迴 。 故 一 個 修 行 人 , 如 果真 有 出 三 界 的 〝 沖 天 志 〞 , 則 必 須 戮 力 以 赴 , 方 能 真 正 如 願 以 償 !



照見五蘊皆空


當 一 個 修 行 人 經 過 因地 努 力 的 修 行 後 , 當 他 通 達 了 無 常 、 無 我 的 空 慧 之 後 , 他 剎 那 明 白 了 原 來 一 切 的 本 質 皆 空 ,連 這 個 五 蘊 色 身 ~ 一 個 與 我 們 生 命 最 密 切 的 存 有 , 它 的 本 質 也 是 空 。 這 時 他 徹 頭 徹 尾 的 照 見了 色 、 受 、 想 、 行 、 識 的 虛 妄 , 而 從 這 虛 妄 中 徹 底 的 覺 醒 了 過 來 。 於 是 他 不 再 受 這 些 外 相 、外 境 、 外 緣 的 束 縛 , 他 已 經 完 全 自 由 了 , 因 為 他 僅 從 自 身 的 五 蘊 , 就 已 經 完 完 全 全 的 明 白 了宇 宙 至 極 的 真 理 - - 空 。



度一切苦厄


當 一 個 修 行 人 證 入 果地 後 , 他 自 由 解 脫 了 。 於 是 他 才 有 真 正 的 能 力 去 救 度 一 切 的 苦 厄 , 因 為 唯 有 自 己 到 達 了 彼 岸, 才 真 正 能 夠 正 確 無 誤 的 , 帶 領 猶 在 苦 海 沉 浮 的 三 界 眾 生 也 同 樣 的 到 達 彼 岸 。 故 一 個 良 好 的修 行 人 , 他 的 知 見 是 如 法 華 經 所 說 〝 唯 一 佛 乘 〞 , 因 為 只 有 究 竟 成 就 了 , 我 們 才 能 完 全 明 白, 什 麼 是 〝 本 地 風 光 〞 、 什 麼 是 〝 本 來 面 目 〞 , 否 則 都 只 是 聞 人 說 空 亦 鸚 鵡 學 語 罷 了 。 所 以, 只 有 究 竟 成 就 , 才 能 度 盡 一 切 苦 厄 , 就 如 偉 大 的 觀 世 音 菩 薩 , 他 其 實 是 正 法 明 如 來 倒 駕 慈航 , 化 現 與 三 界 眾 生 較 接 近 的 菩 薩 而 方 便 度 眾 。 我 們 常 聽 到 人 們 虔 誠 的 讚 頌 觀 世 音 菩 薩 : 「千 處 祈 求 千 處 應 , 苦 海 常 作 度 人 舟 。 」 那 有 求 必 應 、 無 量 無 邊 、 悲 願 深 切 的 胸 襟 , 令 人 不 禁感 激 涕 零 、 動 容 良 久 。 啊 ! 南 無 大 慈 大 悲 救 苦 救 難 廣 大 靈 感 觀 世 音 菩 薩 , 那 度 盡 眾 生 一 切 苦厄 的 廣 大 悲 願 , 是 凡 夫 俗 子 望 塵 莫 及 的 。 但 是 啊 ! 我 們 不 能 氣 餒 , 而 應 奮 力 效 法 , 如 是 , 則總 有 一 天 也 能 如 觀 世 音 菩 薩 一 般 〝 尋 聲 救 苦 〞 、 〝 苦 海 常 作 度 人 舟 〞 了 。



舍利子


舍 利 子 是 佛 陀 的 十 大弟 子 之 一 , 以 智 慧 通 達 稱 著 , 心 經 便 是 應 其 問 而 應 機 說 法 , 充 滿 了 佛 陀 的 證 量 精 華 以 及 諄 諄教 誨 的 慈 悲 為 懷 。 緬 懷 佛 陀 在 世 , 能 有 幸 跟 隨 佛 陀 親 聆 法 音 是 多 麼 的 福 報 廣 大 , 但 是 啊 ! 末法 時 代 的 佛 子 啊 ! 儘 管 佛 陀 早 已 涅 槃 , 儘 管 世 界 動 盪 不 安 , 我 們 還 是 要 珍 惜 一 切 的 經 藏 , 深心 閱 讀 , 則 如 同 佛 陀 在 世 , 亦 如 同 親 自 參 與 法 筵 !



色不異空


一 切 的 色 相 , 它 的 本質 都 是 空 。 無 論 色 相 產 生 了 什 麼 樣 的 變 化 , 例 如 無 垠 的 天 空 , 也 許 會 刮 風 , 也 許 會 飄 雨 , 也許 會 有 幾 朵 白 雲 流 浪 , 但 是 啊 ! 天 空 還 是 天 空 , 並 不 會 因 為 風 、 雨 、 雲 、 雷 、 電 等 而 改 變 ,所 以 色 相 的 本 質 即 空 , 所 以 一 切 本 空 。 以 一 切 本 空 的 諸 法 實 相 來 看 , 則 有 的 本 質 即 空 , 故 色不 異 空 。



空不異色


如 果 把 角 度 再 調 換 一下 , 就 是 從 空 的 本 質 來 看 , 由 於 空 的 本 質 當 然 還 是 空 , 而 色 相 的 本 質 也 是 空 , 所 以 當 然 也 是空 不 異 有 , 也 就 是 空 不 異 色 。 這 段 以 反 過 來 的 角 度 探 索 空 與 有 的 關 係 , 但 空 畢 竟 是 空 , 所 以不 論 從 那 一 個 角 度 探 究 , 它 依 舊 是 〝 空 〞 。 因 此 , 空 是 顛 撲 不 破 的 宇 宙 真 理 , 只 有 真 正 了 解、 明 白 、 安 住 、 鞏 固 於 空 了 , 才 是 真 正 的 修 行 人 。



色即是空


萬 事 萬 物 的 本 質 是 空, 宇 宙 中 的 森 羅 萬 象 , 從 日 月 星 辰 到 草 木 蟲 魚 , 一 切 的 一 切 , 都 是 色 相 , 而 色 相 的 背 後 所 蘊含 的 真 理 就 是 空 , 所 以 有 即 是 空 , 也 就 是 〝 色 即 是 空 〞 。 此 句 是 從 前 句 〝 不 異 〞 推 演 而 來 。〝 不 異 〞 就 是 〝 等 於 〞 , 〝 等 於 〞 就 是 〝 即 是 〞 。 故 不 論 正 說 、 反 說 , 都 是 在 在 說 明 〝 緣 起性 空 〞 的 真 義 。



空即是色


色 可 以 解 釋 成 人 身 的〝 色 蘊 〞 , 這 是 以 自 身 的 觀 點 來 觀 察 , 那 麼 應 用 於 此 四 句 , 即 可 還 原 成 〝 色 蘊 不 異 空 , 空 不異 色 蘊 , 色 蘊 即 是 空 , 空 即 是 色 蘊 〞 。 而 推 演 出 來 的 話 , 則 〝 一 即 一 切 〞 , 所 以 也 可 以 把 這四 句 推 廣 成 : 〝 色 相 不 異 空 , 空 不 異 色 相 ; 色 相 即 是 空 , 空 即 是 色 相 。 〞 所 以 心 經 的 結 構 相當 嚴 謹 , 佛 陀 先 善 巧 的 教 導 我 們 從 最 近 的 色 身 觀 察 起 , 而 如 果 我 們 明 白 了 色 身 的 本 質 是 空 ,那 麼 就 容 易 明 白 其 他 萬 事 萬 物 的 本 質 , 也 一 樣 是 空 了 。 所 以 佛 陀 是 最 偉 大 的 教 育 家 , 把 宇 宙至 深 的 道 理 , 用 最 顯 淺 的 例 子 生 動 的 開 導 啟 示 我 們 , 真 是 令 人 讚 歎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前 面 已 把 五 蘊 之 一 的色 蘊 與 空 的 關 係 說 得 清 楚 明 白 , 所 以 此 處 就 省 略 了 重 複 說 明 的 地 方 , 把 五 蘊 的 其 他 四 蘊 : 受、 想 、 行 、 識 , 以 一 句 「 亦 復 如 是 」 帶 過 。 因 為 話 如 果 已 經 說 清 楚 了 , 又 何 必 多 廢 唇 舌 , 所以 這 裡 又 是 方 便 善 巧 之 處 , 也 是 再 度 揭 示 〝 一 即 一 切 , 一 切 即 一 〞 的 真 理 。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心 經 的 重 點 主 旨 也 不外 乎 是 要 說 明 〝 一 切 本 空 〞 。 站 在 空 的 立 場 而 言 , 不 論 一 切 的 外 相 呈 顯 什 麼 , 它 的 本 質 終 究還 是 空 , 所 以 , 「 空 相 」 是 指 一 切 都 是 空 的 相 貌 。 空 如 同 一 個 最 千 變 萬 化 的 演 員 , 他 可 以 化各 種 不 同 的 妝 , 他 可 以 演 各 種 不 同 的 角 色 , 但 無 論 如 何 , 他 還 是 他 , 並 不 會 因 為 化 妝 的不 同 ,或 是 角 色 的 不 同 而 有 所 改 變 。 「 空 」 亦 然 , 無 論 空 的 相 貌 如 何 的 不 同 , 空 的 本 質 , 穿 透 這 些外 相 紛 雜 之 後 , 空 畢 竟 還 是 - - 空 。



不生不滅


心 的 本 質 - - 空 。 心是 一 切 萬 法 的 源 頭 , 既 然 如 此 , 它 可 以 是 山 , 可 以 是 海 , 可 以 是 日 , 可 以 是 月 … … , 它 可 以 是 一 切 的 一 切 , 但 是 分 析 到 最 後 不 能 再 分 析 之 時 , 萬 事 萬 物 之 間產 生 了 共 同 之 點 , 那 就 是 - - 一 切 都 由 心 所 創 造 , 一 切 都 只 是 心 王 的 遊 戲 罷 了 。 「 空 」 是 宇宙 最 終 極 的 存 有 , 請 注 意 , 這 〝 存 有 〞 二 字 也 只 是 假 名 安 立 , 因 為 空 已 經 超 越 有 或 無 , 實 在不 能 說 它 是 有 , 也 實 在 不 能 說 它 是 無 , 總 而 言 之 , 當 一 切 的 妄 念 止 息 之 後 , 空 的 狀 態 就 豁 然開 朗 了 。 故 切 記 不 能 以 相 對 世 界 的 有 或 無 去 理 解 「 空 」 , 因 為 這 是 一 條 行 不 通 的 路 , 只 有 脫離 了 語 言 文 字 的 束 縛 , 以 直 觀 的 方 法 才 能 碰 觸 到 所 謂 的 「 空 」 。 所 以 , 不 論 一 切 如 何 變 化 ,「 空 」 還 是 「 空 」 , 「 空 」 已 經 超 越 了 現 象 界 的 生 、 住 、 異 、 滅 , 它 是 沒 有 所 謂 開 始 或 結 束, 更 沒 有 所 謂 的 生 或 死 , 它 是 一 種 「 不 生 不 滅 」 的 永 恆 境 界 。



不垢不淨


五濁惡世是污垢的,涅槃是清淨的。是嗎?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以第一義的眼光來看的話,其實根本沒有所謂髒或乾淨,輪迴或涅槃的差別,因為它只是它,不會因為外在的乾淨與否而改變,故心經再度標指出空的特性--不垢不淨。其實無論代換成任何相對詞,它都是能夠繼續說下去的,例如〝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尊不卑〞……。



不增不減


心的本質既然是空,那麼當它在創造一切萬法的時候,它的本質當然也是空,例如天空中的晴時多雲、偶陣雨,儘管天氣變化多端,天空還是天空,並不會因為天氣的好或壞而改變,更不會因為天氣的好或壞,而使天空變得更大或變得更小。難道下雨時,天空就被塞滿了?難道放晴時,天空就變大了嗎?那當然是沒有,故由此可更進一步的了知空的另一個特性--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一切都是幻相,一切都是幻有,只有空是永恆、是常。空,無所掛礙、無所粘滯、一絲不罜……,於此徹底畢竟空中,無一可得,故無色,無一切色相,一切眼所見皆為虛幻,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空中一切了不可得,既無色,則其他四蘊亦無,受、想、行、識,本質亦空,空畢竟空,一切的感受、想念、行為、意識皆空,故空中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空亦復空,一切的外相、一切的感受,都是妄念,都是不實在的,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實體可言。一切的感受所接收的訊息,都是心王的遊戲,都是表相,都是聚散無常的,唯有認清此點,才能真正擺脫感官的限制,走向開悟解脫之路。



無色聲香味觸法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照亮千古的真理名句,古往今來,讓多少沉迷於大幻化網中的三界修行人猛然驚醒是的,一切的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舌所嚐、身所觸,都是虛幻不實,只有當色聲香味觸法的幻化脫下騙人的外衣後,空的真相才真正水落石出。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在這無常的世間,一切的存有都是虛幻不實的,不論是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或是心意識所感受的世界,都脫離不了大幻化網的牢牢籠罩。啊!有志的修行人,怎甘心如此受盡愚弄?請快快醒過來,從一切的色、聲、香、味、觸、法中覺醒過來,不要再相信一切都是可以依據的,我們一向被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捉弄得相當可憐而不自知,今生既有幸得聞佛法,就應全力以赴,不出三界誓不休!



無無明


千古如長夜啊!如果一個人沒有了佛法,就如同永遠陷於黑暗的瞽者,空有雙目而不見物,如果我們擁有健康的眼睛,卻沒有佛法的話,那麼我們比一位盲者還要盲目,因為如果心靈沒有智慧,身、口、意就會隨業力逐流,業上牽業,而於三界苦海沉淪,永無出期。可是啊!如果心靈擁有智慧,就算眼盲,他也是擁有一盞明燈的人,那乎會照亮苦海航道,只要順著乎逆流而上,總有一天會到達光明的彼岸--涅槃。在這樣解脫的境界裡,當然是沒有黑暗,也就是無無明的存在了。啊!佛法的智慧是破除無明的慧日,願慧日普照人寰,願無明消逝無蹤!



亦無無明盡


無明是解脫的相反,無明盡則是正解脫。但是在絕對的解脫境中,空即是法爾如是,又那來無明或無明盡的對立或分別呢?故心經簡明扼要的告訴我們:離開了一切的解釋、分別、妄想、批判、臆測、預設、盼望等等的心意識作用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體悟、證入空。



乃至無老死


佛是慈悲與智慧圓滿的象徵,而且已經脫離了生死輪迴的強大束縛,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生住異滅變化、沒有生老病死、沒有悲歡離合、沒有一切執著的永恆。



亦無老死盡


凡夫眾生,如果不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是難以證入不生不滅的空性。這樣的空性,是沒有老死、沒有去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當然也就沒有老死盡、沒有去來盡、沒有時間盡、沒有空間盡了…… 。



無苦集滅道


人世如無邊的苦海,眾生如無依的落海者,在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的八苦,甚至千苦、萬苦、億苦中載浮載沉。善緣聚合的時候,或有短暫的自在與快樂,但是畢竟於生死苦海中,這一點點的甜味根本微不足道。總而言之,這五濁惡世即是一個大苦聚,充滿了黑暗、痛苦、挫折、殺戮……,只要睜開肉眼,就知道世界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和平,一切都在浮盪不安的氣氛中迭蕩。但是啊!大部份的眾生都沒有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多麼的污濁與殘酷。人們為了名利,不惜巧取豪奪;一場天災,可以奪去無數人身寶;一次戰爭,可以死去多少二十餘年辛苦成長的年輕生命。啊!這多麼痛苦的五濁惡世,實無一值得留戀,也從來不曾留下什麼。這是真正的實相。問題是,眾生多半已經習慣了這樣充滿無盡無邊苦痛的無常世間,半麻木、半昏沉、半自欺、半無知、半無奈的一天又一天的過著日子。只有比例不多的修行人,在過去生功德福報的導引之下,聽聞了帶來滅苦究竟方法的珍貴佛法,遵循著偉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一步一步走向覺醒之路--明白了人生真的是「苦海無邊」,然後積極的修行、滅苦、證道。一心一意嚮往著那沒有痛苦的佛國淨土、那沒有一切憂悲苦惱的永恆之樂。在這樣無憂的境界裡,當然也沒有苦集滅道的修行必要了。因為,一切已經圓滿,一切已經具足。



無智亦無得


智慧第一!在這無明的五濁惡世,唯有憑藉佛法的大智慧,才能讓我們順利的出離三界。故智慧如明燈,能夠驅散黑暗;如船筏,能夠得度彼岸;如橋樑,能夠越過窮山惡水;如良醫,能夠治癒宿疾;如良藥,能夠藥到病除;如良馬,能夠千里奔騰;如利劍,能夠削鐵如泥;如盔甲,能夠保護慧命;如珍寶,能夠買得法身……但是在已經究竟解脫的境界中,智慧法爾具足,一切任運,故也就沒有智慧或不智慧的分別了。既然智慧通達,一切圓滿,當然也就不會缺少什麼,既不缺少,也就無須獲得。



以無所得故


那麼,空的重要特性在那?一言以蔽之--無所得。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本不生,一切圓滿,一切具足。當你已經是空,你還缺乏什麼呢?當你已經不缺乏任何時,請問你還需要終日汲汲營營,席不暇暖的去追尋什麼呢?既已無需追求,又何需獲得什麼呢?



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是〝菩薩〞--一個澈見諸法實相的有情。他是一個智慧通達的人,他是一個悲願深切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澈底明白萬事萬物背後的真相,已經不再作繭自縛,已經能夠於這虛幻不實的世間,保持看清一切幻相的如如不動,然後再以這樣的智慧為出發,繼而去教導猶迷戀三界的芸芸眾生。這樣的人是稀有的、難得的,這樣的作為也是稀有的、難得的,誠如阿彌陀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一個覺悟的有情,是一個完全沒有執著的人,他雖然活在這個五濁惡世裡,可是他的心啊!就宛如一輪皎潔的明月,發出瑩澈清淨的光輝,普照十方。雖然有時會有幾朵烏雲遮蔽,但是明月還是如此的清澈、圓滿,並不會受到烏雲的影響。他又像一朵潔淨芳香的蓮花,雖然生長在污濁的泥沼裡,卻開出最美麗清香的花朵。為什麼他能如此呢?那就是因為他擁有「般若波羅蜜多」的緣故。因為,般若是出三界必備的條件,是佛家不共的法門,唯有佛法能夠究竟解脫三界,因為佛陀所傳下的真理,並不是佛陀所發明,而是發現。這個偉大的發現,為人類帶來無比的光明與希望--天不生佛陀,萬古如長夜!這實非溢美之詞,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如果沒有般若,我們就不可能明白宇宙的究極真理--空,如果不了解空,我們就會永遠在〝有〞的現象中打轉、迷失、流浪,不知醒轉、振作、出離,那麼,輪迴便成為一個難醒的漫漫長夜,而佛陀所帶來的般若教誨,正如一輪照亮無盡無邊黑暗的太陽,驅散了障蔽眾生的無明,帶來無比的光明。故知般若是多麼的珍貴、是多麼的重要。心經的主旨,正是字字句句都在重複這個訊息──般若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的大智慧!



心無罣礙


心是主宰,心是心王,心是一切的開始,心是一切的源頭。宇宙的森羅萬象,都是心意識的變現,都是心王的遊戲,都是心的作用變化。心是真正的修行重點所在,所以我們的修行須臾不能離開心的修行--這才不是盲修瞎練,心外求法。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一切的本質就在於心,心解脫了,一切就解脫了,心不解脫,生命就無從解脫,足見心才是修行的主要方向,而非枝枝節節、變化無窮、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毫無頭緒、亂無章法、不知所云的現象界。其實啊!現象界就像一場夢,夢中的情節毫無規則可言,因為這些情節都只是心意識的反射罷了,可是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層道理的話,我們就會把這些紛云的情節,當作千真萬確的事實來對待。這時,得與失就變得十分鮮明、高與下就變得十分差異、美與醜就變得非常不同、尊與卑就變得非常不一樣……。然而呢,我們都上了大當--上了自己心意識遊戲的大當,因為站在心的本質立場來看,這些都是虛幻的,猶如看一場電影,總不能為了劇中人物的悲喜而悲喜不已吧!?猶如作了一場夢,總不能為了夢中的主角得失而得失不已吧!?然而,道理說起來明白易懂,可是一旦我們被業力牽引、被隔陰之迷障蔽,任你是大修行人來轉世,如果你不夠用功的話,一樣只是口說空而行不空、拾人牙慧罷了。所以,對於諸法實相的認知,我們實在需要一分一秒都不離開的自我警--一切的一切,不論是眼所見、鼻所聞、耳所聽、身所觸,……儘管當下是多麼的栩栩如生、千真萬確、驚心動魄……其實啊!都只是心的妄念投射罷了!如果我們能安住於這樣的正知見,那麼我們當然就是一個心中沒有罣礙的人了,這樣的境界,是多麼的輕安自在啊!但是,如果我們只要還有一絲執著--任何方式的執著,包括對於某種觀念強烈的主張、某個人非見他不可、某種食物每餐必吃不可、某種娛樂每周非作不可、某種行為非完成不可、某種想念非想不可……內容儘管千萬變化,依個人習氣而不同,但是它絕對可以歸納二個字,就是〝執著〞。只要有一絲的執著,就有一絲的罣礙,只要執著全部沒有了,那就是解脫三界的莊嚴神聖時刻的降臨了。故「心無罣礙」,是多麼的稀有難得啊!願身為佛子的我們,精進再精進,早日達成一絲不罣的超凡入聖、解脫境界。



無罣礙故


沒有執著的人,就是沒有罣礙的人,也就像一個在空中運動的人,不論他抬起右手、放下左腳、快走、慢跑、前進、後退……對他而言,統統沒有任何的障礙,因為,沒有東西能夠阻擋了空啊!說得更具體一點,一個沒有罣礙的人,就是沒有得失心的人,因為,當你放下了一切的得或失,那麼你才是真正在修〝般若波羅蜜多〞的人。因為,現象界的一切變化都只是一場終須謝幕的戲劇,真正透視掌握了此點,這個人便不再受任何得或失的影響而產生憂悲苦惱了。請不要小看憂悲苦惱對於眾生的傷害,當我們陷於這樣的情緒之中時,一切的實相都將模糊不清,那麼〝果中生因〞的無奈悲劇,便將生生不息的隨著我們六道輪迴,難有出頭的一天。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得失心理。天氣放晴也好、下雨也好;自己有錢也好、沒錢也好;別人喜歡自己也好,不喜歡自己也好……既然一切都是過去世的因感召今生的果,既然這些結果也都沒辦法影響心的如如不動,那人又何必作一個自我困閉的春蠶呢?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是非心理。別人的對與錯,自有他對與錯的因與果,我們又何必強烈批判或無法見容呢?因為,如果我們真的希望世界上只有美好與光明,那麼,請不要從要求別人開始,而是從要求自己作為開始吧!既然都只是這夢幻舞台的臨時演員,又何必太計較別人的演技不好呢?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高下心理。別人比我高也好、比我美也好、比我有錢也好……。既然一切都是作一場夢,我們又何必太在意情節的起伏呢?所以,既沒有了得失、是非、高下……心中當然也就無所罣礙了。這樣的人,就是沒有任何牽絆的人了,是世上稀有難得的人,是眾生的依皈,是眾生的指引,是眾生的模範。



無有恐怖


一個沒有罣礙的人,心中就必定安然,隨處自在。既無得失,就沒有得或失的不安與恐懼;既無是非,就沒有是非與否的焦慮或迷惑;既無高下,就沒有大小評判的分別與差異……這樣的人,是完全從恐懼的陰影籠罩中走出來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難道假的老虎真的會把人給吃了嗎?難道假的魔鬼真的能夠傷害人嗎?難道假的玩具拿到手就快樂了嗎?難道假的名聲有了就不缺少什麼了嗎?他深深明白,一切都可以放下了,一切都不再是問題,一切都可以安心了。這樣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已經從生命的隱隱不安以及最深層的恐懼──莫明的恐懼、不知所以然的恐懼、茫然的恐懼、微細的恐懼… …之中澈底脫離了出來。生命不再是一個囚籠或苦聚,生命成為無盡的幸福與喜悅,而這所有的關鍵都在於--心。



遠離顛倒夢想


心完全解脫妄念的糾纏之後,變得清明、自主、理性,此時,當幻化網撤開之後,一切才開始顯現其本來面目。黑白不再顛倒,一切都已回到其本應擁有的位置;主客不再易位,心不再誤認妄念為主人;本末不再混淆,心終於明白了自己是--佛。人世如幻,浮生若夢,如果我們不趁早認知這個事實,我們依舊會陷在黑白顛倒、主客易位、本末混淆的生命困境中不能自拔。故既已聽聞佛法,即應精進、慈悲、智慧,永遠的告別那令人憂悲苦惱不已的顛倒與夢想。



究竟涅槃


三界流浪,何時是休息的家鄉?孩子啊!你不覺得累了嗎?──佛菩薩如是問。孩子啊!你不想回家嗎?--佛菩薩如是關懷。孩子啊!心就是家鄉,就是永恆的家鄉,充滿了無限的平安、幸福、喜樂。--佛菩薩如是說。孩子啊!心就是佛,就是涅槃。--佛菩薩如是叮嚀。孩子啊!如果一切都已經具足,一切都已經圓滿,請問你還需要流浪嗎?如果家鄉就已經在腳下,你還需要家鄉嗎?--佛菩薩如是慨歎。是的,是心作佛,心即是佛。只要我們的心放下了一切的執著,而且安住於這樣如如不動的狀態,那麼,家鄉早已經在溫馨的等待我們--從無始劫以來,直到今天。如果你想回家,如果你想不再回到這憂悲苦惱的人間,其實,你只要回到你的〝心〞就可以了,你的身體可以繼續在人間生活的,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只在於心啊!一切的答案、一切的奧秘、一切的終點、一切的開始……都在於--心。心是涅槃,眾生皆有佛性。



三世諸佛


三世是指過去世、現在世以及未來世,三世也可指多世,但是由於時間的觀念其實也是妄念,故時間只對於三界眾生有意義,事實上,法界是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的。故三世諸佛的說法是針對三界眾生能夠理解的狀態來說明的。而且故意把三世和諸佛並列,也是提醒我們,諸佛的存在是超越三世,也就是諸佛的存在是永恆,沒有所謂的過去、現在或者未來。所以,我們會發現,人類最大的執著,在於對時間和空間的執著,由於有了時間的妄念,所以我們才有長壽或短命的強烈分別與貪取;由於有了空間的妄念,所以我們才有大或小的強烈差異與執取。故時空的觀念,就是最大的妄念,如果連時空都沒有了,請問又何來的長壽或短命、大或小的分別呢?故所謂三世諸佛,就是已經超越了時空的束縛,漫步於永恆之境的自由解脫之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般若波羅蜜多」是成佛的必備條件,只有依靠這到彼岸的大智慧,三界眾生才有可能真正出離輪迴不已、三界流浪的生命窘困。如果沒有這大智慧,眾生必於生死大海中頭出頭沒、難有出期。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是明白為何有生死輪迴、為何有憂悲苦惱的智慧,如果找到了輪迴的因,當然才有可能斷輪迴的果。而因果律是宇宙的至極真理--雖也是入佛門的基礎理論,但也同時是最甚深幽微之佛家真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耳熟能詳的句子,卻簡明的把因果關係一語道破。因為因果律是最客觀的宇宙公約,它絕對是公平無誤的--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如果輪迴是因為不明白生命實相而導致輪迴不已,那麼,只要明白了生命的實相,自然也就止息了輪迴。故十方三世諸佛,都是由於澈底明白了生命實相而成為諸佛的。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諸佛的解脫境界。此時一切都已經圓滿,一切都已經具足,輪迴生死早已成為昨日惡夢,一切都美好、幸福、安樂,再也不缺少什麼,再也不需要什麼,再也不流浪三界、辛苦備嚐了。這樣的境界,是多麼令人艷羨啊!然而,身處輪迴惡夢的三界眾生,只要一天不放下執著,便一天不可能到達這樣的境界,這樣的境界,並不是憑空可以到達的,是需要經過無量劫以來累生累世的修六度萬行方能達成。故知成佛是一件艱苦卓絕的事,成佛是一件無比莊嚴神聖的宇宙大事!因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究竟覺,就是涅槃,就是空,就是輪迴生死的盡頭。而這充滿無限光明的彼岸,是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的,絕非一生一世就能成就。故所謂的〝即身成就〞,是指你已經修六度萬行歷經無量劫,這很可能就是你的最後一生,但是,請注意,這其中還是充滿了各種變數--例如今生的努力、過去生的證量以及各種複雜多變、甚深難測的因緣果報……在在都可能使〝即身成就〞這個偉大的理想,成為破碎的美夢。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我們千萬別小看所謂〝五濁惡世〞的染污力,當我們一誕生在這個濁世裡,當我們一開始呼吸這充滿各種染著的氣,當我們一旦經過劇大痛苦的投胎過程時,一切的證量、一切的福報、一切的記憶……都隨著投胎過程中,神識昏迷於劇大的旋轉,而成為過眼雲煙。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一切都得從牙牙學語開始,任你是大修行人來轉世,只要是尚未成佛者,必定有所謂〞隔陰之迷〞的障蔽,故經典才說〝菩薩亦有隔陰之迷〞。所以啊!不論你遇到多麼殊勝的法門,不論你過去生的證量有多高,不論你的福報有多大,不論你的功德有這麼多…… 如果你今生不好好的努力,嚴肅、神聖、莊嚴的去面對你自己的修行,那麼,即使你本應〝即身成就〞,也很可能就因為一次嚴重的造業而導致延宕二、三、四、五、六、七生,甚至更多生以後才究竟成就。所以啊!佛陀才再三耳提面命: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於此末法時代,暮鼓頻催之際,猶流浪生死的佛子啊!怎能不警醒?怎能不策勵?怎能不珍惜人身?怎能不珍愛佛、法、僧?長壽滅罪經說:「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諸佛菩薩能到彼岸,凡夫眾生,定當淪沒。」,普賢菩薩警眾偈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滅,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但念無常,如救頭燃。」啊!佛國淨土才是我們永恆的家鄉,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啊!唯有依憑到彼岸的大智慧,我們才能一路順風回家;唯有放下一切對於三界的留戀,我們才能真正打開淨土的大門;唯有不再計較一切的風風雨雨、得得失失、是是非非……我們才能快點回到永遠不需要流浪的安全避風港。般若波羅蜜多,是船筏,能載我們風和日麗的到家。般若波羅蜜多,是橋樑,能讓我們過渡驚濤駭浪。般若波羅蜜多,是利劍,能斬斷一切的多餘葛藤。般若波羅蜜多,是明燈,能指引迷航的水手。般若波羅蜜多,是路標,能告知我們正確的方向。般若波羅蜜多,是羅盤,是生死大海中不可或缺的儀器。般若波羅蜜多,是良藥,能醫治一切的疑難雜症。三界眾生,皆已於六道輪轉中疲累已極,但是儘管疲累;如果沒有大智慧,我們還是無奈的疲累已極。三界眾生,皆已於生離死別的悲淒雨淚中哀傷過度;但是儘管哀傷,如果沒有大智慧,我們還是無奈的哀傷過度。三界眾生,皆已於漫無邊際的無明中寂寞已久;但是儘管寂寞,如果沒有大智慧,我們還是無奈的寂寞獨坐至地老天荒啊!所以啊!般若波羅蜜多是珍貴的,是值得用全部的生命力去學習與瞭解、證悟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生的學佛因緣--以智慧為先導,統攝其他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只要如是而行,必有得究竟覺的一天。



是大神咒


咒語--是宇宙最莊嚴的聲音。不同的咒語,是不同的佛菩薩所教導的,例如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教導眾生唸〝六字大明咒〞,地藏菩薩教導眾生唸〝滅定業真言〞;藥師如來教導眾生唸〝藥師咒〞……只要是佛菩薩傳下來的咒語,當然就是最神聖的聲音,但是儘管咒語各有不同,每一位佛菩薩的智慧都是相同的圓滿--般若波羅蜜多。故可以說是最圓滿的咒語,而且是最神聖的咒語。只要擁有此咒,何處不得究竟成就呢?故也可以說是最神效的咒語啊!



是大明咒


般若波羅蜜多,不但是神聖、神效,而且是清明眾生的清醒劑,只要有了大智慧,就離開了無明,只要離開了無明,就不會胡裡胡塗、懵懵懂懂、癡癡傻傻、昏昧不明的於此無常世間妄造無邊業了,只要不再造業,就不再受到未來果報的束縛,這樣的人,就是宇宙最清明自主的人--佛。所以智慧如清明的咒語,能夠讓昏沉愚癡眾生醒過來--於一切虛妄不實的幻相中醒轉過來。智慧又如清明的甘露,能夠潑醒已經沉睡無量劫的三界無明眾生。



是無上咒


無上正等正覺,是要靠無上心法--般若波羅蜜多才能成就的。故大智慧也就是無與倫比、至高無上的咒語,能夠讓眾生脫離苦海,永別生死。故三界眾生宜好好修持般若波羅蜜多,才能真正找到無上的皈依,無上的心咒。



是無等等咒


般若波羅蜜多,是最究竟的境界,既是最究竟,也就好比世上最究竟圓滿的咒語,能夠讓眾生得究竟成就。故三界眾生應皈依般若波羅蜜多,宜視之為究竟的依靠,如此日久行深,必能如觀自在菩薩一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能除一切苦


當一個修行人已經證得無上究竟覺時,一切的苦難,到此完全結束。就猶如一個歷盡滄桑歸來的天涯遊子,經過了無數流浪的歲月,吃過了多少辛酸苦頭,閱盡了多少的物換星移……終於,回到了思念已久的家鄉--一個無量劫以來便思念不已的家。然而,如果還未歸家苦,是數說不完的;苦難,是沒有結束的--只要我們還身處三界,這就是我們註定的運命!啊!唯有到彼岸的大智慧,能終結這三世迷離、業力牽纏的無量苦!身為佛子的我們,宜大精進,奮力自度度人才是!而這自度度人真正依憑,即--般若波羅蜜多!



真實不虛


唯有法界才是真實的境界,三界一切皆為幻有,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而到達真實境界彼岸,只有唯一的交通工具--般若船。如果你還沒有搭上這艘般若船,請你要趕快搭上;如果你已經搭上了這艘般若船,則請你趕快划進!猶如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所說:「願我速乘般若船」。因為,生命短促,業力催逼,不趁著順境、人身寶尚能學佛時勉力而為,一旦無常來到或業境現前時,一切都將隨業力的波濤洶湧而消逝無蹤。--滄海桑田、桑田滄海,無量劫的歲月都已流逝無蹤了,當今這短短的人生寄旅,不也很快就成明日黃花?幸福學佛的修行人啊!莫待無花空折枝。悲願深切的佛子啊!怎忍眾生以苦為樂?智慧如海的佛子啊!怎忍世間暗無光明?大悲為上首,方便為究竟!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願眾生一起到達光明的彼岸!智慧啊!大智慧!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結束時的咒語如是祈願與讚頌著在這無明的三界擁有般若,是最彌足珍貴的一件事,而一個發過悲願的菩薩,也唯有同時擁有了悲與智才能真正實現他內心歷千百劫而不滅的菩提大願:願眾生離苦得樂願眾生早證菩提願眾生圓滿所願願眾生得究竟覺。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無量壽經 卷上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香讚


爐香乍熱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蠡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者大淨志.尊者摩訶周那.尊者滿願子.尊者離障閡.尊者流灌.尊者堅伏.尊者面王.尊者果乘.尊者仁性.尊者喜樂.尊者善來.尊者羅云.尊者阿難。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與大乘眾菩薩俱。普賢菩薩.妙德菩薩.慈氏菩薩等。此賢劫中一切菩薩。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善思議菩薩.信慧菩薩.空無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慧上菩薩.智幢菩薩.寂根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處兜率天弘宣正法。捨彼天宮降神母胎。從右脅生行七步。光明顯曜。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振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示現算計文藝射御。博綜道術。貫練群籍。遊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瓔珞。遣之令還。捨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
行如所應。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按樹枝。得攀出池。
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徵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加趺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釋梵祈勸請轉法輪。以佛遊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獲諸豐膳。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授菩薩記成等正覺。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殖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遊諸佛國普現道教。其所修行清淨無穢。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為。此諸菩薩亦復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所住安諦。靡不感化。無數佛土。皆悉普現。未曾慢恣愍傷眾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菩薩經典究暢要妙。名稱普至導御十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聖所立而皆已立。如來導化各能宣布。為諸菩薩而作大師。以甚深禪慧開導眾人。通諸法性達眾生相。明了諸國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善學無畏曉了幻法。壞裂魔網。解諸纏縛。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現滅度。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諸根智慧廣普寂定。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典。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濟諸劇難諸閑不閑。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入眾言音。
開化一切。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
為眾生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任。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猶如孝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之若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菩薩無量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裏。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法。今日世雄住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行。今日世英住最勝道。今日天尊行如來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於是世尊告阿難曰。云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佛言。善哉阿難。
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普令群萌獲真法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
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口*食]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諦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
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捨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
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爾時次有佛。
 
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
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遶三匝。
長跪合掌以頌讚曰。
光顏巍巍  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
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炎耀
皆悉隱蔽  猶如聚墨  如來容顏
超世無倫  正覺大音  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  三昧智慧  威德無侶
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  諸佛法海
窮深盡奧  究其崖底  無明欲怒
世尊永無  人雄師子  神德無量
功德廣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
震動大千  願我作佛  齊聖法王
過度生死  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
戒忍精進  如是三昧  智慧為上
吾誓得佛  普行此願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  百千億萬
無量大聖  數如恒沙  供養一切
斯等諸佛  不如求道  堅正不卻
無數剎土  光明悉照  遍此諸國
如是精進  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
國土第一  其眾奇妙  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  而無等雙  我當愍哀
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  心悅清淨
已到我國  快樂安隱  幸佛信明
是我真證  發願於彼  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  智慧無礙  常令此尊
知我心行  假令身止  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  忍終不悔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佛語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
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挍知其數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脩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係念我國殖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 
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踊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
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
說此願已而說頌曰。
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  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靡不聞  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道  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  普照無際土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  滅此昏盲闇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  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暉  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常於大眾中  說法師子吼
供養一切佛  具足眾德本  願慧悉成滿  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量智  通達靡不遍  願我功德力  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剋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人  當雨珍妙華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
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阿難。
法藏比丘於彼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殖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之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
無有虛偽諂曲之心和顏軟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惓。專求清白之法。以慧利群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遠離麤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彼我兼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諸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人天。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阿難又問。其佛成道已來為經幾時。佛言。成佛已來凡歷十劫。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車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入間。光赫焜耀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
其寶猶如第六天寶。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
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踊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知。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咸共歎譽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大眾。普為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不能盡。佛語阿難。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劫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能如大目揵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於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挍。不能究了多少之數。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於意云何。其所渧者於彼大海。何所為多。阿難白佛。彼所渧水比於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歷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佛語阿難。如目連等。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猶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頗梨樹。珊瑚樹。瑪瑙樹。車磲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玻梨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車磲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車磲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精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車磲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精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車磲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精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車磲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瑪瑙為莖。車磲為枝。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精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車磲為莖。紫金為枝。
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精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車磲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出妙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國。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不遭苦患。目睹其色。耳聞其音鼻知其香舌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阿難。若彼國人天。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以為交露覆蓋其上。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
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車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車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煖自然隨意。
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
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應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車磲瑪瑙珊瑚虎珀明月真珠。如是眾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廝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飢寒困苦人理殆盡。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積聚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諍。
是以壽終福應得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人。遇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
猶彼乞人在帝王邊。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諸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人天踐之而行。無量寶網彌覆佛上。
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絞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 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葉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佛說無量壽經 卷上



補闕真言


南謨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伽囉伽囉。俱住俱住。摩囉摩囉。虎囉。吽。賀賀。蘇怛孥。娑婆訶。


佛道道心一氣通 說法度世吉祥光


無量壽佛開覺醒 喚醒迷津啓德芳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阿彌陀經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


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耨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


眾。亦復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


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


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


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


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


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  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何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何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何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何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何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何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丕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終


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曩謨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毘。阿彌唎哆。悉耽婆毘。阿彌唎哆。毘迦蘭帝。阿彌唎哆。毘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隸。娑婆訶。(三遍)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稱誦彌陀聖號若干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各十稱)


南無大勢至菩薩。(各十稱)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十稱)



大慈菩薩發願偈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  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  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  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  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  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三皈依文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九鍾十五鼓)


回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不唱此四句偈,改唱西方歌詞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亦同樣為回向)




讚偈


彌陀佛大願王  慈悲喜捨難量  眉間常放白毫光 度眾生極樂邦


八德池中蓮九品  七寶妙樹成行  如來聖號若宣揚 接引往西方


彌陀聖號若稱揚  同願往西方。       


淨阿彌陀佛咒

唵啊密嘌恒砲精曷羅吽 誦滿十萬遍得見彌陀佛 
    


淨土法門


若善男子善女人。畏生娑婆之苦。但求西方極樂。每日要限定諷誦彌陀經至少三卷。念南無阿彌陀佛至少三千。無決或多最好。有人每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萬聲。臨命終時。生西方即是上品。既是上品。即登佛位。


昔梁朝。有道珍法師。常住廬山。念佛作水觀。忽夢江水瀰滿。眾人乘船。言。往西方。珍言。我一生修西方業。可附我而去。船上人云。法師雖講經功德甚大。未誦彌陀經並往生咒。淨業未完。不得往生也。故求生西方。要專稱佛號彌陀經往生咒。奉為日課。臨命終時。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法門


釋迦佛在世時。有翁婆二人。用穀一斗。記數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佛云。我別有方法。令汝念佛一聲。得多穀之數。乃教以念。南謨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出寶王論。嘗以秈穀校之。一合千八百粒。此數乃二千石之數。佛自以此教二老人。則其功德甚大可佑矣。若愚人。不能念者。且單念亦可。教人全念。得大福報。或兼持誦小阿彌陀經。或大阿彌陀經。或其他佛經。隨數多少。迴向願生西方皆可。


十念法門


每日晨昏向西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氣極為度。聲不高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十氣連續。令心不散。專精為功。名為十念。藉氣束心也。作此念已。念大慈菩薩發願偈一遍。願同念佛人。盡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復頂禮而退。如不識字人。教念此偈。得大福報。


現前感應


觀堂行人:誦彌陀經。未終卷。安然坐脫。歸如入定者。


釋處謙:精修淨土。一夕誦彌陀經畢。稱讚淨土。告眾曰。吾以無生而生淨土。 


   如入禪定。奄然而化。


郡鐘嫗:日誦彌陀經十遍。念佛不輟。一日語其子曰。見白蓮華無數眾聖迎我。


   遂端坐聳身化去。銀臺金臺者。


子華禪師:誦彌陀經。六月忽疾。夜香氣。樂音空中曰。粗樂已過。細樂續來。


    君當往生。良久念佛而化。


善導大師:凡得親施。用寫彌陀經十萬卷。勸人受持。亦有讀誦至萬遍。五十萬


    遍。


僧俗歸仰:至有感極焚身供養。得念佛三昧者。不可勝紀講演者。


沈三郎:晚歲回心念佛。因病。請僧講彌陀經。即化去。


念阿彌陀佛十種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請眷屬。隱形守護。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鈕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


十、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手持金


  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死心禪師云:念南無阿彌陀佛。若不生淨土。我當墮拔舌犁耕地獄。


說此經典即見彌陀


當來之世。諸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彌陀經百歲。眾生值遇。無不得度。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或書寫刊刻印送。禮拜讀誦供養。為人演說。及至晝夜思維佛剎。及佛身功德。臨壽終時。佛與聖眾。現其人前。接引往生彼國。


持誦回向
凡修淨業者 至心信樂受持 此經諸佛擁護 我佛慈悲說一卷彌陀經 教人念佛得生極樂 永離諸苦 長享快樂 是佛親口說 六方諸佛稱彌陀 諸善人受持彌陀經誦十卷 用硃筆點一圈點 滿此圖為一藏 回向菩提 求生淨土


弟子 普為四恩三有同生極樂 說其念佛功德因緣 諸善人汝今解說 西方淨土快樂無窮 若生西方蓮花化生 身體香潔相貌端正 其心智慧無有煩惱 衣食自然無病無老 隨佛自在逍遙無事 其人壽又且無量 從此成佛 更不墮落 種種快樂 說不能盡 皆是佛親口說傳在經典


 +--------------------------------------+ >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 阿 |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 彌 |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 陀 |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 佛 |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                   

(一)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二)稱佛號

南無靈山會上佛菩薩 三稱
南無常往十方佛
南無常往十方法
南無常往十方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十方三世十切諸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護法諸天菩薩
南無伽藍聖眾菩薩
南無歷代祖師菩薩 (各三遍)


(三)變食真言 (三遍)

曩謨莚縳怛他[哦]多。縳嚧枳帝。唵。三跋囉。三跋囉吽。 


(四)甘露水真言 (三遍)

曩謨蘇嚕耶。怛他[哦]多耶。怛姪他。唵。蘇嚕。蘇嚕。[缽]囉蘇嚕。[缽]囉蘇嚕。娑婆訶。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賢聖。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隨願皆飽滿。令今施者得無量波羅密。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供養。

(五)供養真言(三遍)

唵。[哦哦]曩。三婆縳。伐日囉斛。


(六)唱讚
天廚妙供  禪悅酥酡  戶唵蘇嚕薩哩縳  怛他阿哦多  怛你也他 蘇嚕娑縳


訶 南無禪悅藏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END------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無佛馱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具大悲心者 怛姪


他 唵 斫羯囉伐底 震多末尼 摩訶 跋蹬迷 嚕嚕嚕嚕 底瑟吒爍囉阿羯利 沙夜吽 癹


莎訶 唵 鈸蹋摩 震多末尼 爍囉吽 唵 跋喇陀 鉢亶迷吽.


 


消災吉祥神咒


 曩謨三滿哆 母馱喃 阿跋囉底 賀多舍 娑曩喃 怛姪他 唵 佉佉 佉呬 佉呬吽吽入


縛囉 入縛囉 鉢囉入縛囉 鉢囉入縛囉底瑟宅底瑟宅 瑟致哩 瑟致哩 娑癹吒 娑癹


吒 扇底迦 室哩曳娑縛訶.


 


功德寶山咒


 南無佛馱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唵 悉帝護嚕嚕 悉都嚕 只利波 吉利波悉達


哩 布嚕哩娑嚩訶.                                               


       


準提神咒


稽首皈依蘇悉帝 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準提 惟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


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姪他 唵折戾主戾 準提娑婆訶.


 


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


唵 捺摩巴葛瓦帝 阿巴囉密沓 阿優哩阿納 蘇必你 實執沓 牒左囉宰也 怛塔哿達


也 阿囉訶帝三藥三不達也 怛你也塔 唵 薩哩巴 桑斯葛哩 叭哩述沓 達囉馬帝


哿哿捺 桑馬兀哿帝 莎巴瓦 比述帝 馬喝捺也 叭哩瓦哩娑喝.


 


藥師灌頂真言


南無薄伽伐帝 鞞殺社 窶嚕薜琉璃 鉢喇婆 喝囉闍也 怛他揭多也 阿囉喝帝 三藐


三勃陀耶怛姪他 唵 鞞剎逝 鞞剎社 三沒揭帝莎訶.





 


觀音靈感真言


唵 嘛呢叭咪吽 麻曷倪牙納 積都特巴達 積特些納 微達哩葛 薩而斡而塔 卜哩悉


塔葛 納補囉納 納卜哩 丟忒班納 哪麻嚧吉 說囉耶莎訶 .


 


七佛滅罪真言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莎婆訶.


 


往生淨土神咒


曩謨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毘. 阿彌唎哆.悉耽婆毘.阿彌


唎哆. 毘迦蘭帝.阿彌唎哆.毘迦蘭多.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利娑婆訶.


 


善女天咒


南無佛陀 南無達摩 南無僧伽 南無室利 摩訶提鼻耶 怛你也他 波利富樓那 遮利三曼陀 達舍尼 摩訶毗訶羅伽帝三曼陀 毗尼伽帝 摩訶迦利野 波禰 波囉 波禰 薩利縛栗他 三曼陀 修拔黎帝 富隸那 阿阿利那達 逹摩帝 摩訶毗鼓畢帝 摩訶彌勒帝 婁簸僧祗帝 醯帝徙 僧祗醯帝三曼陀 阿他阿笯 婆羅尼.


                  ------END-----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衍。火焰化紅蓮。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稱) 


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日。怛訶賀斛。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沒駝喃。唵度。魯度。魯地尾。薩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耶耶囊。三婆伐日斛。 


法華偈 :


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廣含藏。


白欲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口內醍醐滴滴涼。


假饒造罪過山獄。不須妙法兩三行。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天竺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鈕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鐃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時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大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刪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在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十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鈕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迴去。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大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終


(觀音菩薩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靜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偏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百聲千聲隨意)



南無阿彌陀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靜大海眾菩薩。(各十稱)   






(讚觀音文)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大慈悲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永離惡道。得生佛前。無間重衍。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三昧辯才。現生求願咸令果。遂決定無疑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歎莫能窮故我一心。歸命懺悔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三皈依文)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讚)


觀音大士 悉號圓通 十二大願誓弘深 苦海渡迷津 救苦尋聲 無剎不現身。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稱)


(迴向文)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真言曰


哆唎哆唎。咄哆唎。咄哆唎。娑婆訶(七遍)


觀音靈感真言


嘛呢叭咪吽 麻曷倪牙納 積都特巴達積特些納 微達哩葛 薩而斡而塔 卜哩悉塔葛 納補囉納 納卜哩 丟忒班納 哪麻嚧吉 說囉耶莎訶。(三遍)


白衣大士神咒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三稱)。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怛只哆唵。伽羅伐哆。伽羅伐哆。囉伽伐哆。 囉伽伐哆。娑婆訶。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唱誦(結束)


悉發菩提心 蓮花遍地生 弟子心矇矓 禮拜觀世音 (東邊跪拜)


悉發菩提心 蓮花遍地生 弟子心矇矓 禮拜觀世音 (西邊跪拜) 

求智慧 拜聰明 南無救苦救難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東邊跪拜)


求智慧 拜聰明 南無救苦救難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西邊跪拜)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大悲咒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 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南無那囉謹墀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姪他 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陀囉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遮囉遮囉 摩麼罰摩囉 穆帝隸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囉嘇佛囉舍利 罰沙罰參 佛囉舍耶 呼嚧呼嚧摩囉 呼嚧呼嚧醯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 那囉謹墀 地利瑟尼那 波夜摩那 娑婆訶 悉陀夜 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悉陀喻藝 室皤囉耶 娑婆訶 那囉謹墀 娑婆訶 摩囉那囉 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唵 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婆訶



 

                                          ------END-----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慈悲咒水的唸服法


凡三寶弟子淨口虔修者均可念大悲水療疾,並佈施結緣。


請唸誦時,;必須先梵香頂禮,供開水一杯(多少不拘):


一、應念(一)香讚,(二)淨口業真言,(三)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    靈感觀世音菩薩,(四)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三聲),大悲咒四十九遍,(五)補缺真言,(六)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


此大悲水仗佛威力能治一切大小疑難之症。服此水者必須素口先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如小兒或病者無法念時,凡有關係之人均可同聲代念),然後服下,立刻見效。


如服此水者或其家人能發願放生,或每月齋素幾日,尤見功效,至若潛修大德念大悲水時,水可無限而佈施亦無限,此隨發心者功德如何而定。


二、大悲咒防火災法:


除用大悲水遍瀟居屋可免火災外,可改備黃元紙一張,念咒時儀式同上述;每念大悲咒一遍於此黃紙上印一紅圈「○」。共念大悲咒四十九遍(即印七個「○」或一成行,共七行)並於四角○上,每角○加念觀音靈感真言一遍,加一小咒於角上大○內,然後將此咒紙焚於各家灶君座前,能免一宅火災。如念咒者功德圓滿,能使四週鄰居同受法益,不遭回祿。


三、香
  爐香乍熱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


  現全身南無 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
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五、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六、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訶.
七、淨意業真言
  唵.縛日囉怛.訶架斛.
八、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母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娑婆訶.
九、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縛.韈日囉斛.

十、奉請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南無妙吉祥菩薩摩訶薩
南無除蓋障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十一、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刼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悲咒持誦須知:


一、凡持誦是咒者 不拘宰官士庶 男婦老幼道士僧尼 當守戒律 竭忠於


        君 孝養父母 不殺不盜 不淫不妬 不嗔不恨 不驕不詐 不綺言妄


        語 不惡口毒舌 尊重是咒 敬而信之 如獲至寶 自然所求如意 所


  願遂心 功德不可思議.


二、凡持誦是咒者 先念經中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云云 再念南


  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 南無阿彌陀佛十聲 欲求某事 即觀想圖中某手


  眼寶相 至心持誦 虔誠拜禱 無不響應.


三、凡持誦是經者 必須庵觀寺院之內 廣設壇場 作種種佈施供養 潔淨身


        心焚修叩禮 乃為盡善 次則家庭靜室 灑掃嚴潔 焚香供養 方可誦


  持 又或力不從心 即望空一香 按日持誦 但辦誠心 自得孚感之應


  甚至舟車鞍馬 旅舍市塵 不及焚香 無由禮拜之處 只於每日清晨盥洗


  之後 至心望空虔誦五遍 勿令間斷 大悲威神之力 亦無有不感應者.


四、凡持誦是咒者 當悟經中所云 廣宣流布 莫令斷絕二句 或印施 或抄


  寫 或口授 務令此咒普為流傳 輾轉濟度 功德無量.


五、持此神妙大陀羅尼之人 必由夙世已曾供養諸佛 廣植善根 始能信心受


  持 是人幼德 已無量無邊 獲福亦不可思議 但始勤終怠 修行人所


        忌 懷不信心 罪業更深 經云 於咒疑者 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 何


  況重罪 普願同志善友 信心堅固 善果圓成 實厚望焉.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悲咒持誦的利益


1.      此咒係過去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所說,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時觀世音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 心生歡喜,發誓弘布,安樂眾生,即時應願,身生千手千眼。


2.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頌持大悲神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辨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不果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3.      觀世音復白佛言:『持此咒者,得十五種善生:
(1) 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2) 常生善國.
(3) 常值好時.
(4) 常逢善友.
(5) 身根常得俱足.
(6) 道心純熟.
(7) 不犯禁戒.
(8) 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9) 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10) 恆得他人恭敬扶接.
(11) 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12) 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13) 龍天善神恆常擁衛.
(14) 所生之處,見聞佛法.
(15) 所聞正法,悟甚深意。


 


不受十五種惡死:
(1) 不為饑餓困苦死.
(2) 不為枷禁杖楚死.
(3) 不為冤家仇懟死.
(4) 不為軍陣相殺死.
(5) 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6) 不為毒蛇玩蠍所中死.
(7) 不為水活焚漂死.
(8) 不為毒藥所中死.
(9) 不為蠱毒害死.
(10) 不為狂亂失念死.
(11) 山樹崖岸墜落死.
(12) 惡人靨魅
(13) 邪神惡鬼得便死.
(14) 惡病纏身
(15) 非分自害死。



能信受此咒,宿世必有善因緣。    阿彌陀佛!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
三藏法師宣化講述
一九六九年於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這一部經的總名;“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是簡略的稱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這部經的別名,“經”這一字,是經的通名.什麼叫別名?國為只有這一部經,特別叫這個名字,其他的經典,都不是用這名字。因為佛所說的經典,都叫經,所以“經”這一字,就叫通名。


這一部經以什麼來立名呢?以“人、法、喻”都具足來立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人”,“廣大圓滿無礙”和“大悲心”是“比喻”,“陀羅尼”是“法”;所以“人、法、喻”都具足。這一部經,以“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來做譬喻。陀羅尼是梵語,此云“總持”; 總持就是法,這叫持的法。


先講千手千眼。怎麼會有一千個手呢?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證得的威德神通這種的相。我們念 <大悲咒>,你不要看得這麼容易,這麼簡單。<大悲咒>這三個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見。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不單有善根,而且要深厚-----你不要說念<大悲咒>,就是想要聽<大悲咒>這三個字,也沒有機會給你聽見;


所以說“及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況且你得見著,而又能持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可以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劫、千劫、萬劫,都不容易遇著。我們現在這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聞到<大悲咒>三個字的名字,才能學習、誦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離開經本背誦<大悲咒>。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議的種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我們今天來聽<大悲咒>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聽見<大悲咒>的人有多少?在整個三藩市,能不能有超過五百人以上聽見過<大悲咒>的名字?我相信都不一定。三藩市有多少人口?你這麼計算一下,世界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能聽見 <大悲咒>的名字,自已都要生一種歡喜的心,生一種慶幸的心,生一種難遭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見<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 >,切記不要輕易就把它放過去!


這一次,能講解這部<<大悲陀羅尼經>>,這更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在幾個月以前,<<金剛經>>將要講完時,佛教講堂護法果地和果寧、果前等,就研究想要聽這一部<<大悲陀羅尼經 >>。為什麼要聽這一部<<大悲陀羅尼經>>呢?因為由去年開始,在佛教講堂每個禮拜教“四十二手眼”秘密的法門;


這個秘密法門,不單是秘密,根本我就從來不傳這種的法。因為到美國這兒來,我想把這秘密不傳的法,傳給你們這一班美國有善根的人;


所以在去年,開始教四十二手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門。但是我可沒有到任何地方去向人說:“啊!我這是秘密法,不向你傳。”我這雖秘密法,但是傳給人。傳給什麼人呢?必須要皈依三寶的人,必須要深信佛法的人。


這四十二手傳完之後,有幾位對這部<<大悲陀羅尼經>>發生興趣,想要明白四十二手的經義;


所以由果地居士發起,請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當時,我看這一班人誠心難卻,所以也就答應講這<<陀羅尼經 >>。可是講完<<金剛經>>,又繼續講<<心經>>。<<心經> >雖然兩百多個字,也講了三個月;


不過這兩三個月,只有禮拜天講,不是天天講,若天天講,大約有一個月、半個月就可能講完了。現在<<心經>>已經講完,所以現在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


這一部經,可以說是你們一般人,從來都沒有聽過; 不單你們沒有聽過,就是中國人聽過的也很少;
中國人聽過的,能這部經的意思,都能講解明白,也是不容易,也是很少的。
所以現在我來給你們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你們每一個人,必須要把腦子裡的垃圾,先收拾干淨;
不要打那麼多妄想,不要有那麼多的貪心,不要有那麼多的瞋心,不要有那麼多的癡心。把貪、瞋、癡垃圾,先收拾干淨,也就把每一個人的“糞”給除干淨。要把自已這些不干淨的東西,都掉到外邊去,然後再裝上甘露法水,那時候才能清淨地得到這法的力,這是最要緊的。
現在講“千手千眼”,你說:“修大悲陀羅尼,才能得到千手千眼;這千手千眼,有個麼用呢?我們每一個人有兩只手,有兩個眼睛,已經很好了。兩只手,可以拿東西,兩個眼睛,可以看東西;要那麼多眼有什麼用?要那麼多手十什麼?這研究起來,現在是科學時代,這麼手多,沒有用的,這麼多眼睛,也沒有什麼用。”那麼你要是嫌多,就不需要修大悲法。


我現在把“千眼”先解釋。你有兩眼眼睛,你把這兩個眼眼閉上,就看不見東西,你若睜開才能看見。你若有一千個眼睛,把這個眼睛閉上休息休息,把那個眼睛睜開,換一換,你看!這不是妙嗎?你把這個眼睛閉上休息休息,又睜開兩個眼睛,不單兩個眼睛,而且有千眼那麼多。


這個手眼,所謂“千眼照見”,我們的眼睛,只可以看十里路、二十里路、你用望遠鏡看一百里路,再望元了,恐怕就目力達不到。你有千眼、就怎麼樣呢?百里、千里、萬里、都可以看得見。盡虛空、遍法界,不用看television(電視),你就可以知道,喔!那兩個太空人在月球上走路,你說這妙不妙?你現在要藉著television,才能看得見人到月球裡;你若有千眼,不用television,就可以看得見。不單不用television,也不用你去安裝天線,也不需要給錢。這省了多少事!你說有一千個眼睛不好嗎?現在你知道好了吧?


不單這樣子,你這個千眼,前邊能看見後邊,後邊又可以看見前邊。所以虛老的詩上說:“腦後見肋擎鷂子,頂門具眼捉飛燕。”在腦的後邊,有眼睛可以見到自已的腮幫子。你自已看不見你自已的面;但是你若有千眼的話,後邊可以看到前邊,你自已前邊又可以看後邊,可以看見自已的面目是什麼樣子的?不單看見面,也可以看見你肚裡頭有什麼。你肚里頭有幾條懶蟲?幾條死蟲?這一看就知道。外邊可以看到裡邊,裡邊可以看到外邊,就像玻璃似的。玻璃肚子,玲瓏透體,裡邊的,外邊的,都是沒有隔礙,你肚子裡邊有什麼,都可以看得見。你心是什麼樣子?你肚裡想說什麼話?用眼睛一看,哦!人裡邊 machine,那個個機器怎樣動彈?想要說什麼話?想要起一個什麼念頭?一看就知道。你要不要千眼?現在你知道了,人是不是還認為兩個眼睛就夠了?恐怕現在知道不夠了。千眼就有這樣子的妙用!


“千手”也是這樣。手可拿著東西,你不要說旁的,我們現在就講拿錢。你有兩只手,可以拿十萬塊錢; 我有一千只手,就可以拿一萬萬塊在手裡攢。你拿不了這第多,我就拿這麼多,你說這不是妙啊?譬如分蘋果,你一個人可以拿多少個蘋果,隨便你拿。啊!你有一千只手,就拿一千個蘋果,你有二只手,只可以拿兩個。你看!這是不是有用呢?但是,這不是就這個小用處,這不是像小孩子,來爭著吃,好像我們到果式的家里,她那個小女要吃小桃,like(歡喜)小的。所以這個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能有千手,是救人的。譬如有一千個人掉以海裡,你有二只手,這只手救一個,那只手救一個,只可以救兩個人。若有一千只手,把一千只往海裡一伸,就可以把這一千個要淹死的人都給提上來。你說這一千只手有沒有什麼用?救人啊。所以“千眼照見,千耳遙聞,千手護持”,千手是護持眾生的。哪一個眾生有什麼苦惱,你有一千只手,就伸一只把他救出苦海;若就兩只手,人救不了那麼多人。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就是預備救人,不是預備偷東西的。你要聽清楚!不是到那兒偷蘋果,說我到蘋果樹上,可以有一個只手,偷一千個蘋果。不是的!


這一千只手、一千眼睛,究竟從什麼地方來的?我方才不是告訴你們,就從<大悲咒>裡生來的?你只要念<大悲咒 >、修大悲法、修四十二手。你看四十二後邊“總攝千臂手”,你誦一遍咒,手就多出來四十二只。一遍四十二,十遍四百二十,一百遍就四千二百;你若誦一千遍,就有四萬二千只手,也有四萬二千那麼多眼睛。就看你肯不肯修行!


但是修行要想有千手千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若你修這個法,天天不間斷用功,天天依法修行,就能成就這種不可思議的妙用。人要是今天修,明天停止,那是沒有什麼用的。你讀書,想得到人間的博士,從開始到成功,都要有十四、五年的功夫,何況你修佛法呢?你若不真真實實去用功,那是不會成就的。


觀世音菩薩是最勤的菩薩、最精進的菩薩、不願意休息的菩薩。他願意一天到晚救度眾生,不怕工作多,不怕眾生困難多,所以可以說是最忙的菩薩;他不是懶菩薩,不是歡喜休息的菩薩,是最勤的菩薩。他一只手,救人救得少,二只手,救人也救得有限度,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眾生;千眼,可以照顧大千世界的眾生-----他所照顧的眾生,都是受苦的眾生; 他所救度的眾生,也是有災難的眾生。


“觀世音”菩薩的“觀”,就是觀看。觀看什麼?觀看這個世界。世界上什麼呢?音聲。觀,就是能觀的智慧;世,是所觀的境界。觀是“能觀”,世是“所觀”,所觀的世間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困苦艱難的時候,就想起來。想起請來啦?想起大慈悲父,想起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誰?觀世音菩薩。大慈悲母是誰?也是觀世音菩薩。想起來怎麼樣呢?他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他一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用千眼----智慧眼看見,用天耳----智慧耳聽見,於是乎,就用智慧手救這個眾生。因為眾生不是分開有災難的,若百千萬億眾生,同時都有災難; 那麼在同時都得到快樂。因為這樣子,所以叫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就是幫助人的。你若能幫助人,你就是菩薩; 我若能幫助人,我也是菩薩。你若不是幫助人,你就是羅剎;我不幫助人,我也是羅剎。羅剎和觀世音菩薩,正是相對的。你看羅剎鬼女,也生得很美貌,和觀世音菩薩差不多;但是羅剎鬼女就是自私自利!所相差的,就是一個只知道利已,而不知道利人;一個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已。只這一相反。所以,觀世音菩薩相貌很圓滿的,羅剎女相貌也是生得不錯,但是啊!心地不同 ;就是一念之差,就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說: “那我沒有什麼力量,第一我沒有錢,第二我不會講;我怎麼利益人呢?”現在我告訴你:慈悲嘴,你這嘴要慈悲不罵人; 方便舌,舌頭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盡講是講非的;若是人家本有竟見,你能用方便權巧的講話,把這兩個人的意見,都給講和平;調和世間的斗爭,調和世界上的戰爭,這都是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有錢也可以,沒有錢也可以作德。你有錢當然是更好一點,沒有錢也不必擔心,也不用說:“我很窮的,怎麼樣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個好人!所以要學菩薩。


“菩薩”是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菩提”叫“覺”,“薩埵”叫“有情”;是“有情裡的覺悟者”,也是“要覺悟一切的有情”。什麼叫有情呢?一切有氣血的,都叫有情。無氣血的,也是眾生,但是它無情,沒有感覺。雖然說: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句話說草木無情;可是草木也是有情的。不過草木的情,來得愚癡、不聰明。為什麼不聰明呢?就困為盡做一些愚癡事,所以就變成草木金石---這都是十二類眾生之一。


觀世音菩薩有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我也講不出來是什麼樣子。你若想明白,可以問那個小沙彌,他大約對這個有一點研究。我現在講一個公案。


以前有一個人,誦持<大悲咒>,念了大約有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之中,他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大悲咒>也沒有給他送飯來吃, <大悲咒>也沒有給他做一件衣服穿;可是他還是相信<大悲咒>,照常念<大悲咒>。一天念一百零八遍,是最少的呢,他就念很多。


有一次,他出去旅行。在中國,有一些地方有黑店。什麼叫黑店?這種店,就好像土匪似的;土匪是到外邊去殺人、搶劫,黑店是在家裡等著。等著你來到他店裡住下,他看見你身上有錢,或者、帶著金銀財寶,是有錢的客商,他就把你招呼到一個好好的小房間;可是房間有出入的門,他自已可以隨便進來,隨便出去。他預備你住以店裡,給你吃一點麻醉的藥品,你晚上睡覺,就睡得不醒或者他晚間就把你殺了,所有的錢財,都他得到。


這個人住在黑店,但是不喝酒;因為他信佛,所以酒裡放的迷魂藥,他沒有喝酒,晚上他很清醒,沒有像死豬那麼睡得什麼都不知道。他睡到半夜,聽見有人進到他房間,一看這個人拿著一把刀,很光明耀眼;他嚇得不敢動,心想:“這個人拿著刀,一定要來殺我!”正在這時,外邊就有人叫門。要殺人的這個人,一聽有人叫門,就不敢殺人,把刀放到一邊,就去問:“是誰啊?誰叫門啊?Who are you?Who?”外邊人說:“我啊!我姓豆,叫豆輸朋。我有一個朋友,在你店裡住著,他叫什麼什麼名字,明天早晨,你告訴他,到我那兒吃早飯。”開店的一看,外邊人穿的衣服,是警察的樣子。這警察知道他想殺的這個人的名字,這個人是警察的朋友;警察來請這個人明天去吃飯,所以他晚間也不敢殺這個住店的人。


第二天一早起來,告訴住店的人,說:“你有一個朋友叫豆輸朋,他昨天晚間來對我講,請你今天到他家裡去吃早飯。昨天晚間很晚,他特別來的;因為你睡著了,他也不叫你。”這個人一聽“豆輸朋”,啊!這<大悲咒>裡有一個“豆輸朋”,他就明白了,說:“是的!我有這麼一個朋友,我們兩個約定,等一等我到他家裡去吃飯。”他住賊店,沒有被賊殺了,就因為他念<大悲咒>。所以你不要以為念<大悲咒>沒有什麼用,你生命有危險的時候,<大悲咒>就有了妙用,就會現出來。但是你現在生命沒有危險,也不需要<大悲咒>來保護你;所以你只管念,不要管它對你吃飯、穿衣服,有沒有什麼幫助。


前面所講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意思。


“廣大”:廣,是寬廣; 大,是高大。寬廣和高大,也就是一個橫遍,一個堅窮;橫遍就是寬廣,堅窮就是高大。“橫遍十方,堅窮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十方,你們都知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八方,再加上方、下方,總起來十方。廣是橫遍義,大就是堅高義;堅起來,非常高。<楞嚴咒> 上所說的“阿那隸毗舍提”,也就是廣大的意思;這兩句,一個橫遍義,一個堅高義,可是用途不同。一念這兩句咒,妖魔鬼怪、天魔外道,都寸步難行,沒有路可走。橫遍堅高,在 <大悲咒>的廣大,意思是一樣的,但是沒有那兩句功能那樣歷害。“圓滿”:圓、滿; “無礙”:沒有障礙。廣大圓滿無礙的什麼呢?“大悲心”:這大悲心是廣大的,是圓滿的,是無礙的;這大悲心是拔苦的,是救眾生一切的苦難的。所以“悲能拔苦”,拔除眾生所有的苦;什麼能拔眾生所有的苦?就是這個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總持”。總,是總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法之總,也就是一切法之首,也就是一切法的一個頭; 首者頭也,誻一切法的開始。持,持無量義 ; 無量的道理,都在你這裡執持著。你只要能念<大悲咒>,就有這種的功能。
“經”字,是通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這部經的別名。這部經的名字,以人、法為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人”;


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法”、喻:心,是個“喻”,譬喻<大悲咒>就好像人的心似的,所以叫大悲心陀羅尼;這是人、法、喻,都是具足了。“經”,就是經常不變的意思。這部經,以這個為名。


這一部經,句字既然有了,什麼是這部經的體呢?這部經,是以實相為體;實相無相,無所不相。有了體,就要有宗----宗旨。以什麼為它的宗旨呢?以降伏諸魔、制諸外道,做它一個宗旨。以什麼為它利用呢?以生善滅惡為它的利用。降伏諸魔、制諸外道,就是生善滅惡;所以生善、滅惡,就算它一個用。它能以生善,能以滅惡,能以拔苦,能以予樂。又以醍醐做這一部經的教相,無上甘露醍醐妙味,都在這一部經裡生出來。


以上簡單的,用名、體、宗、用、教這五重玄義,和七种立題,解釋這部經的題目。


譯者:【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


講這部經,先講經題;現在講譯人。這部經,是誰翻譯的呢?“唐西天竺沙門”:是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西天竺沙門。西天竺,在印度。印度有五部份:南印度、北印度、東印度、西印度、中印度。這是西印度的沙門。什麼叫沙門呢?沙門,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沙門威儀又是怎麼樣呢?馬勝比丘威儀最好,他遇著舍利弗、目犍連時,穿著袍,搭著衣,在街上走路,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目不旁視,耳不旁聽,走路也攝持正念;雖然在走路,和入定的樣子沒有分別。所以舍利弗和目犍連兩個人一看,“喔!這個人怎麼這麼好呢?”於是乎,就來請教他說:“你在什麼地方學得這麼好的樣子啊?”馬勝比丘就說:“我跟釋迦牟尼佛學的威儀。”他又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他說這一切法,都從因緣生,一切法,也從因緣滅的。“我佛大沙門”,我的師父叫佛,他是沙門; “常作如是說”,常常這樣講。
這位西天竺沙門,沒有用“三藏”兩個字。三藏,就是通達經、律、論三藏的人。這位沙門,大約或者通二藏,或者通一藏,所以沒有加上“三藏”的字樣,只說“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伽梵達摩,是這位西天竺沙門的名字,意思是敬法,也可以說是尊法;是尊法敬法的沙門。譯,是將印度文翻譯成中文。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旛。周匝懸列。】


“如是我聞”: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信成就,你想要學佛法,必須在有信心,如果你沒有信心,你就不能學會佛法,所以一定要具足真正的信心。這是學佛法最主要的條件,必須要有信心。
如是之法,就是說:像這樣的的法,是可信的; 不像這樣的法就不可信。也就是說:正法,你就可信;若是邪法,你就不可以信。如是,是指法之辭,就是指明這個法。如,是不變的意思;是,是無非的意思,沒有不對的。
所有的佛經,都用這“如是我聞”四個字來開始。什麼是這四個字的來源呢?這四個字,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的。在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時,阿難雖然已證二果,但還是感情用事;聽說他哥哥要入涅槃,他就留也留不住----知道他請釋迦牟尼佛不入涅槃,也辦不到。辦不到怎麼樣呢?哭! 就哭起來了。這證果的聖人,也會哭!他哭得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什麼也都忘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對佛太受慕了!你看<<楞嚴經> >,阿難為什麼出家呢?就因為看佛“相好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就生了愛欲,“喔!佛的相這麼好,我時時刻刻都著佛、侍候佛,來幫他做苦工,我也都願意。”就因為這麼一種愛心出家,所以釋迦牟尼這回入涅槃,他所愛的,要沒有了,就哭起來。你們知道,阿那律尊者是個沒有眼睛的人;不是沒有天眼,是沒有肉眼,他的肉眼瞎了。你們大約都有這種感覺,瞎子心裡特別清楚;他肯睛看不見,但是心裡很明白的。他因為眼睛看不見東西,就不打那麼多妄想,所以腦筋就非常清醒。這時,阿那律尊者也知道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就給阿難出主意。他看難哭得這麼厲害,和他說旁的,也不會停止他的哭。
阿那律尊者說:“喂! 阿難! 你哭什麼?”
阿難說:“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你怎麼教我不哭啊?沒有法子不哭的。”
阿那律尊者說:“唉!你現在有很要緊的事情應該辦啊! 你光哭有什麼用呢!”他這樣一講,阿難也就頭腦稍微清醒一點,不哭池。
他說:“哦! 有重要的事情?什麼重要的事情?”想一想,又想不起來; 因為他頭腦哭昏了。
阿那律尊者就說:“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將來要結集經藏; 釋迦牟尼佛 所說的法,要用什麼字,做經的開始呢?”
阿難說:“這是應該的。這件事是對的!還有沒有什麼事情啊?”
阿那律尊者說:“現在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是依佛而住;佛入涅槃,我們到什麼地方去住啊?我們現在是佛帶著我們化齋來吃飯,佛入涅槃,我們還以請為首?誰是我們的教主呢?”
阿難一想:“哦!這件事,也很重要的!你若不告訴我,我現在都糊塗了,什麼也想不起來的。還有沒有什麼事情呢?”
阿那律尊者又說:“佛住世的時候,我們以為師,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以誰為師呢?我們慶該舉出一個首領,一個代表,大家都要聽他的教化。我們以哪一位做我們的師表啊?”
阿難尊者說:“哦!你講這個,也是重要的,這是第三個,還有沒有啦?”
阿那律尊者說:“第四,現在佛住世,有一些惡性的壞比丘,佛自已可以制伏。佛入涅槃之後,惡性比丘怎樣治理呢?是不是惡性比丘又犯戒,就用火燒了?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呢?”
阿難說:“哦!這個也是很重要的。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阿那律尊者說:“沒有了!的問題都已經告訴你,你自已還有沒有什麼問題?你自已再想一想!”
阿難尊者說:“我也沒有問題,這四個就夠了!”於是乎,把眼淚擦干,慌慌張張跑到釋迦牟尼佛住的房子裡,說:“世尊!您老人家就要入涅槃,我現有幾個問題。請問佛,怎麼樣辦理?”
釋迦牟尼佛說:“什麼問題?你說啦!”
阿難就說:“這惡性比丘,佛在世的時候,佛能降伏。佛滅度之後,怎麼辦呢?哦!這是第四個問題,我不應該先問,但是也可以做第一個,請佛您先答覆我。”
釋迦牟尼佛說:“惡性比丘怎樣調伏?你就要默擯。”“默擯”兩個字,什麼叫默?就是不和他講話。什麼叫擯?就是人人都不和他講話,他就受擯斥,受擯斥,他自已覺得沒意思,就走了。這叫默擯,也就是遷單。遷就是move(搬家);
move他的單,單就是sleeping(睡袋)之類的。佛說:“還有什麼問題,你快講吧!”
阿難說:“現在佛住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哪一個是我們的師父啊?我們是不是要另外再找一個師父來拜呢?”
釋迦牟尼佛說:“不必!我入涅槃之後,你們就以“戒”為師,以波羅提木叉做你們的師父。是凡比丘,出家之後就要學習戒律,以戒為師。“這第二個問題,也解決了。
阿難說﹕“我還有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佛住世的時候﹐我們和佛在一起住。佛若不在世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地方住了。怎么辦呢﹖我們住到什么地方去啊﹖”
釋迦牟尼佛說:“我入涅槃之後,你們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就是身、受心、法。身,就觀身不淨。受,就觀受是苦。心,要觀心無常。法,要觀法無我。你若用這四種的觀想,就可以得到定。所以你們要依四念處而住。”阿難說:“我還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特別重要的,比以前那幾個問題都重要。”
釋迦牟尼佛說:“什麼問題這麼的重要啊?你可以講啦! ”
他說:“佛在這一生之中,所說的法,等佛入涅槃之後,我們要結集經藏,編輯經典。經典一開始,應該用什麼字樣,來代表經典呢?”
釋迦牟尼佛就說:“哦!這個問題啊!你應該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來做經的開始。”所以,是凡佛經都用“如是我聞”。就是說:這種法,是我阿難親自聽見的,不是旁人告訴我的。不是我在路上走,有一個人告訴我:“某某地主有位佛,在那兒講經說是我阿難新自聽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用這四個字。
“如是我聞”四個字,有三種的意思:第一是異外道,第二是息爭論,第三是斷眾疑。
第一,異外道。什麼叫異外道呢?外疲乏所有的經典,一開始用“阿、嘎”兩個字。阿是“無”,嘎是“有”。一開始就說“無有”或者“有無”。外道的宗旨和見解,說這一切的萬物,有兩個道理,一個就是“有”一個就是“無”。有就是“常”,就是“斷”。說無論什麼事情,不是“無”,就是有“有”不是“有”,就是 “無”。總而言之,出不了這“有、無”兩個字,也就是出不了“斷、常”兩種的見解:一種“斷見”,一種“常見”。現在這“如果我聞”,也不是斷見,也不是常見,也不是有,也不是無。非有非無,這是個中道。非斷非常,這也是個中道。這是“異外道”,和處道的見解不同。
第二,息爭論。在一切的大阿羅漢裡,阿難當時僅僅證得二果。以後結集經藏的時候,雖然他證得四果,也是很年輕的阿羅漢,好像大迦葉、須菩提,這都是年紀很長,資格也很老。以阿難這麼年輕的人,結集經藏,升座說法,恐怕大眾就來爭。你也爭第一,我也爭第一,你也要first(第一),我也要first.因為first只可以一個,不可以多。這麼多阿羅漢,給哪一個呢?給年紀老的,年紀輕的不偑服。給年紀輕的,年老的心裡也不願意。給中年的,也不知給哪一個好?所以沒有法子處理這件事。那麼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這也不是你的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是誰的意思呢?是師父所說的經典。這沒有得講的了!你也不是first,我也不是 first。沒有first,所以大家都不爭。不會有誰看多幾本書,不久他跑到第一,你就要小心一點了!你看,我說這個法,有幾個心裡知道是怎麼回事,就開顏含笑了。
第三,斷眾疑。阿難結集經藏、登上法座時,啊!大眾頓起三疑。這三疑,是誰起的呢?是那沒有證果的人起的,不是證果的人起的。這三種疑,是什麼呢?因為阿難一升座說法的時候,大約也很高興也現出相好莊嚴。阿難本來有三十相,結集經藏的時候,一登座說法,就高興得不得了,“哦!這回我也來結集經藏,我在這兒作chairman(主席)。”他很高興時,相貌也轉了,就變得和佛的相一樣。所以這些沒證果的,就說:“哦!釋迦牟尼佛活了,釋迦牟尼佛又給我們說法來了!“就懷疑釋迦牟尼佛沒有死,又回來了。
等一等又想:“不對!釋迦牟尼佛已入涅槃,不會再來的。哦!這是其他世界的佛,來到這兒,給我們說法來了!要不然怎麼佛相這麼圓滿呢?”又起了一個懷疑,以為他方佛來。後來又說:“不對!不是他方佛來。這位佛,相貌都和釋迦牟尼佛差不多。喔!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阿難,轉身成佛。阿難現在成佛了!“大家就生這三種的疑惑。等阿難一說“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三疑頓息,“喔!這是阿難聽釋迦牟尼佛說的!”這三種的懷疑都沒有了!
“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成就,“釋迦牟尼佛”,是主成就,在“補陀落迦山”,是處成就。“補陀落迦”,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叫“小白花”。因為山上開小白花,所以就叫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觀世音菩薩所住的宮殿,“寶莊嚴道場中”:這個道場,都是七寶所莊嚴的。“坐寶師子座”:佛在這個山上,坐在師子座上。“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這師子座是用種種雜色的摩尼寶珠造成的。“百寶幢旛”:有百寶造的幢旛,“周匝懸列”:在前邊懸掛著。


經文:【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


“爾時如來於彼座上”: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在師子座上, “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他將要演說總持的法門。陀羅尼,也是總持。總持,也就是陀羅尼。這個地方,是總持陀羅尼,也可以說:<大悲咒>是陀羅尼中總持的咒。“與無央數“:無央數,也就是無量數。和無央數”菩薩摩訶薩“:這些大菩薩,”俱“:在一起。
“其名曰“:這些菩薩的名字,就是”總持王菩薩“:什麼叫總持呢?總,就是總一切法。持,就是持無量義。言其一切的法門,他都受持,都是明白了達一切法門。所以這位菩薩的名字叫總持王菩薩。又有一個菩薩叫“寶王菩薩”。又有一位菩薩叫“藥王菩薩”:這藥王菩薩,專門給人治病的。“藥上菩薩”:藥王、藥上是兄弟兩個人,發願護持佛法的。其中就有“觀世音菩薩”。
又有“大勢至菩薩”:他一舉手一投足,大地都要六變震動,所以叫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這是專門受持<< 華嚴經>>的菩薩。又有一位菩薩叫“大莊嚴菩薩”。“寶藏部薩”:這一位菩薩有無量的寶藏,他什麼寶貝都有。“德藏菩薩”:又有一位菩薩,他的德行無量,所以叫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又有一位菩薩,是屬於金剛密跡護法菩薩之一,叫金剛藏菩薩。還有“虛空藏菩薩”,這些菩薩,你們都認識。
“彌勒菩薩”:又有一位名字叫阿逸多。阿逸多,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無能勝”。梵語“彌勒”,翻譯成中文,叫“慈氏”。彌勒菩薩將來要在這個世界成佛的。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像前邊所舉出來,這是上首的菩薩摩訶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這些大菩薩,皆是受灌頂位。就是將來可以成佛,佛給他授記,授灌頂水。說他將來在某一個世界,某一個國土,某一個時間成佛,叫什麼名字。


【經文:又與無量數大聲聞僧。皆行阿羅漢。十地。摩訶迦葉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數大聲聞僧”:又有無量無數大聲聞僧,“皆行阿羅漢”:都行阿羅漢,“十地”:到十地的果位。“摩訶迦葉而為上首”:老迦葉做他們的上首。阿羅漢,是梵語。有人記得翻譯英文叫什麼?有多少個意思?誰若知道就講。知道的就應該說,不說不可以的。不說,就是吝法!吝法,就是捨不得法。
阿羅漢,有 “應供、殺賊、無生”這三個意思。“比丘”(和比丘尼),也有三個意思,叫什麼?(弟子:破惡,魔….魔怕?)是怕魔?還是魔怕?如果你顛倒過來,意思就不同。在中文上,怕魔,是你怕魔王。魔怕,是魔王怕你。這個中文,應是“怖魔”,就是魔王怕你,不是你怕魔王。魔王怕比丘,但是要好的比丘,要修行的比丘。若不修行的比丘,他不單不怕,他還要欺負。你若修行,魔王怕你。你若不修行,你就怕魔王。除了怖魔、破惡外,還有一個意思,是乞士。
什麼叫十地?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這裡不可以講成“阿羅漢十地”,阿羅漢已經得到十地菩薩的境界。不是“阿羅漢十地”,是菩薩“十地”。這十地的名稱,講<<地藏經>>講了很多次,“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誰記得這十地?果地大約記得。你們有人記得嗎?記得快說!
弟子:遠行地
師父:遠行, okay!這是中文,英文怎麼樣講?知道嗎?
弟子:Traveling afar.
師父:Yes.(是的)
弟子:Happiness(觀喜地),Leaving dirt(離垢地)、emitting light(發光地)、blazing wisdom(焰慧地)、invincible(難勝地)、manifesting(現前地)、traveling afar(遠行地)、tranquil unmoving(不動地)、good wisdom(善慧地)、dharma cloud(法雲地)。
師父:Yes.Very good! (非常好!),這叫十地。


十地的第一地,是“歡喜地”,得到第一地的菩薩,就非常觀喜。觀世音菩薩在第一地的時候,聽見千光王靜住如來說<大悲咒>,聽過之後,由一地就證到八地的果位。由初地,就跳到八地“不動地”。所以到八地的菩薩,才有真正的定力,才真正不動。
第一地,觀喜地。到這個果位上,一切時,一切處,都觀喜教化眾生。因為歡喜。第二就是離垢,所以二地叫“離垢地”。第一歡喜地,還沒有離垢,就是沒有得到清淨。到二地的菩薩,就得到離垢,得到清淨。到三地,因為清淨之後,就發光,有一種光明,所以三地叫“發光地”。四地“燄慧地”,就是光明智慧比發光地又勝一步,又進一步。第五地叫“難勝地”,沒有可以比得了這種的智慧。第六“現前地”,什麼現前呢?智慧光明,常常現前。有的有智慧光明,但是不是常常都現前。到第六地,智慧光明時時都現前的。第七就“遠行地”,智慧光明不但現前,而且可以遍照法界,這叫遠行地。


第八地,叫“不動地”。八地以前,都還談不到真正寂光不動的定力。到第八地,就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雖然不動,可是能“八相成道,百界作佛”。那時候,也可以到八地的果位上。也可以現身到其他的世界教化眾生,甚至於成佛,都可以了。好像世間異人,有的一生出來,就是一個肉團。就好像虛老(虛雲老和尚),生出來就是一個圓ball(球),這就叫穿著衣服來的。穿著衣服生出來這個境界,八地以上的菩薩到世界上來,就是這樣子。八地以前的菩薩來,沒有這種情形。所以無論哪個地方,你過到有小孩子,一生出來就是個圓ball(球),這都是穿著衣服來的。所謂穿著衣服,就是他很清淨的。


第九,就是“善慧地”,他這種智慧,最妙、最好了。第十地,是“法雲地”,就好像雲扶護一切眾生一樣。
“摩訶迦葉”:就是大迦葉,“而為上首”:做上首的弟子。


【經文:又與無量梵摩羅天。善吒梵摩而為上首。


又和無量無量梵天和摩羅天的魔王、魔王的眷屬。善吒梵摩為首,帶著大家。


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為上首。


欲界,就是六欲諸天。欲界六天,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和六欲諸天的天子一起來。有一個六欲天的天子叫瞿婆伽天子,他做領袖。


又與無量護世四王俱。提頭賴吒而為上首。


又有和四王天一起來的,提頭賴吒王做領袖。


又與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目+侯)羅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龍王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天、龍”、“夜叉”:就是鬼。“乾闥婆”:是玉帝那兒奏樂的神。“阿修羅”:就是有天福,沒有天德、天權的。“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緊那羅”也是玉帝那兒奏樂的樂神。“摩喉(目+侯)羅伽”:就是大蟒蛇。“人、非人等”:人和非人等。“天德龍王而為上首”:其中有個龍王叫天德大龍王,他做領袖。


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女俱”:又和無量在六欲諸天的天女一起來的,“童目天女而為上首”:有個天女叫童目天女,她做領袖。


又與無量虛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藥草神。樹林神。舍宅神。水神。地神。風神。土神。山神。石神。宮殿等神。皆來集會。


“又與無量虛空神”:你們知道虛空神叫什麼名字?有人知道嗎?我一考試,一提出問題,把大家就考住了。虛空神叫什麼名字?<楞嚴咒>怎麼說?“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舜若多,就是虛空神的名字,舜若多就是一個虛空神。以前有紐約來的一封信,要我講五眼,我講很多“舜若多”,記得嗎?那就是虛空神嘛!唉!你們聽經都不注意!聽完,就又給回來。你們真是沒有貪心,連法都不要了,這是叫“人空法空”。


“江海神”:江裡有江神,海裡有海神。“泉源神”:水泉也有主水泉的神。“河沼神”:河沼,是小河或者小沼,也有神。“藥草神”:所有一切的藥品、草木,都有一個神管著。“樹林神”:樹林裡頭,有管樹林的神。“舍宅神”:住宅也有個舍宅神。
“水神、火神、地神、風神”:地水火風,這四大都有神。地神是個女的,以前她很貢高,說就是只有她這個神,沒有其他的神。等佛給她說法,說還有水神、火神、風神,有這四種大神。先前她不相信,以後佛用種種的比喻為她講,她才相信了。所以這都是四大的神。
“土神、山神”:這有土地神、有山神。據說老虎就是山神,所以在山上都供著一個山神爺。”“石神”:也有管石頭的神。“宮殿等神”,“皆來集會”:一起都來到這兒聚會。


凡是河,都有一個神管著,不過普通的人不知道。你若得天眼通,就知道哪兒都有神。一切時,一切處,都有神在那兒管理著。
佛有弟子叫迦留陀夷,已證得了阿羅漢果。他過河的時候,就叫河神說:“小婢,住流!”婢,就是給人做工的女人。小婢,還是個小工人,不是個大工人。他走到這兒,就叫河神說:“小婢,住流!”說你不要流水。為什麼要住流呢?你不流水,我好過去。因為證阿羅漢果的人,可以隨便走到水的地方,叫水不流動,他就走過去。左一次,過河的時候他這樣叫,右一次,也這樣叫。河神就不高興了,就到佛那兒控告他,說:“世尊!您這個徒弟一點都不禮貌。見到我,他不但不客氣,還叫:“小婢,住流!”他不應該這麼叫我啊!怎麼可以叫“小婢,住流!”呢?釋迦牟尼佛說:“那好!等他回來的時候,我叫他向你認錯。“


等迦留陀夷回來,釋迦牟尼佛就說他:“你為什麼走到河邊上,叫河神“小婢,住流”呢?你不應該這樣子粗氣!這麼樣子講話,一點都沒有禮貌!”釋迦牟尼佛又說:“迦留陀夷!你去向河神認錯,自已賠一個不是!”迦留陀夷就去了,對河神說:“小婢,莫怪!”本來河神就不願意聽“小婢”這個名字,他還說:“小婢,莫怪!”


釋迦牟尼佛和當時那些大阿羅漢也都笑起來。笑什麼呢?因為他去給人認錯,還叫人家“小婢,莫怪”。本來就因為叫小婢,人家不高興,現在他還叫人家說:“小婢,你不要怪我,我不對了!”不對,你或者應該叫“河神”,或者“尊神”,或者叫她一個其他的稱呼。他不這麼叫她,還叫她“小婢”。


為什麼他向她認錯,還叫她“小婢”呢?這因為在過去五百世,這個河神都是做迦留陀夷家裡的工人,小婢,就是小工人。這麼叫慣了。今生雖然證了阿羅漢果,他個習氣,還認為她是他的小工人。所以見著她,就叫她“小婢”,有這種因果。
由這件事情來證明,所有的任何地方,都有一種神,不過這個神,不像人是可以看得見、碰得見的。你開五眼六通,可以看得見,你若沒有開五眼六通,你就見著他,也不認得,也不知道的。


經文:【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宮。龍宮。諸尊神宮。皆悉震動。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動。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現。】


“時觀世音菩薩”:在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在大會裡,“密放神通光明”:祕密地,他自已放出光明,“照耀十方剎土”:照耀到十方國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和我們現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十方國土,不是在我們這三千大千世界之內,是在這三千大千世界外邊的十方世界。“皆作金色”:把所有的十方世界,和我們這三千大千世界,都照耀變成金色。
有人知道什麼叫三千大千世界嗎?沒有人知道?什麼叫一個世界?一個須彌山,一個四王天,一個日月,叫一個世界。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一千個四王天,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因為三次都說 “千”,這叫三遍言千。所以把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一千個大千世界,叫三千大千世界。你看這有多少?我們現在從這兒到月球去,以為不得了。在月球之外,那還不知道有多少個月球呢?無量無邊的那麼多!你到這個去,那個你還去不了呢!等你都去了,這個世界又完了。“天宮、龍宮、請尊神宮”:天宮、龍宮,和一切尊神的宮殿,“皆悉震動”:都震動了。你說他們的宮殿為什麼震動?“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動”:一切處,都地震了,一切的光明,也都沒有了。為什麼地震呢?就因為觀世音菩薩用他祕密的神通力,所以把這一切的世界都搖動了。前邊說得很明白,若懂中文,我相信都會明白的。“日月珠火星宿之光”:這一切日月星宿的光,“皆悉不現”:諸光都不現。為什麼呢?都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光明太大,把它們的光都吃了。好像飲光氏似的,把一切的光,都吞沒了。吞沒這光,並不是說吃這光。就因為這光,把那個光就顯得沒有了。就是以吃做譬喻,說這個光,把其他的光吃了。


經文:【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即從座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以偈問曰。】


“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在這個時候,總持王菩薩見這個稀有之相,“怪未曾有”:很奇怪的!這真奇怪的!從來就沒有這麼奇怪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啊?你看,總持王菩薩都不知道。難怪我問你們,你們都不知道。總持王菩薩那麼大的神通,都不知道。你們剛剛聞幾句佛法,怎麼會知道這麼妙的道理呢?所以你們雖然沒有考得上,我都原諒你們。“即從座起”:就從座起來,“叉手合掌”:叉起手來,合起掌,“以偈問佛”:以偈頌來問釋迦牟尼佛。“如此神通之相”:現這種神通的相貌,“是誰所放”:是誰所放的光?“以偈問曰”:以偈頌問釋迦牟尼佛。


經文:【


誰於今日成正覺。普放如是大光明。
十方剎土皆金色。 三千世界亦復然。
誰於今日得自在。 演放希有大神力。
無邊佛國皆震動。 龍神宮殿悉不安。
今此大眾咸有疑。 不測因緣是誰力。
為佛菩薩大聲聞。 為梵魔天諸釋等。
惟願世尊大慈悲。 說此神通所由以。】


“誰於今日成正覺”:誰於今天成佛?大地這麼光明,又這麼震動!“普放如是大光明”:普放像這種的大光明。“十方剎土皆金色”:所有十方的剎土,都變成金色, “三千世界亦復然”:三千大千世界也都變成金色。“誰於今日得自在”:哪一個菩薩在今天得到自在的神通力量?“演放希有大神力”:他演揚放出來最稀有的大神通力。“無邊佛國皆震動”:所有佛的國土都震動了,都有地震。“龍神宮殿悉不安”:龍在龍宮裡,本來很平安的,但是他在宮殿裡也不安寧。“今此大眾咸有疑”:現在大眾統統都有疑惑,“不測因緣是誰力”:都不知道這種的因緣,是誰用神通力呢?誰放出這種光明呢?請佛慈悲指示我們。“為佛菩薩大聲聞”:或者,地震和大光明是佛放的?還是菩薩放的呢?還是大聲聞羅漢放的呢?“為梵魔天諸釋等”:或者是大梵天上一切的魔王、諸天所放的光呢?或者是地祇等所放的光呢?“惟願世尊大慈悲”:我現在惟願世尊您大發慈悲,“說此神通所由以”:說一說它的來源,這神通光明,從什麼地方來的?


經文:【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佛說是語已。】



“佛告總持王菩薩言”:佛告訴總持王菩薩說,“善男子”:善男子啊!“汝等當知”:你應該知道,“今此會中”:現在大會裡,“有一菩薩”:有一位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名曰觀世音”:他的名字叫觀世音。“自在”:這位菩薩,是個自在的菩薩。“從無量劫來”:從無量劫以前到現在,“成就大慈大悲”:他所成就大慈大悲的功德,“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他善能修習所有無量無邊這麼多的陀羅尼行門。“為欲安樂眾生故”:他想要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安樂的緣故, “密放如是大神通力”:他祕密地放出這樣的大光明,這樣的大神通力。“佛說是語已”:佛說完這話之後。


經文:【爾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


“爾時觀世音菩薩”:當爾之明,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來,“整理衣服”:把他的衣服,整理整齊一點,“向佛合掌”:對著佛就合起掌來,“白佛言”:對佛說:“世尊!” “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我有一個<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我現在應該說一說<大悲神咒>。“為諸眾生”:為所有的一切眾生,“得安樂故”:能得到安樂的緣故。我說出這個咒,令一切眾生能得到安樂,沒有危險,沒有一切恐怖。“除一切病故”:什麼病都可除去。“得壽命故”:有人若誦持<大悲咒>,就得長壽的報。“得富饒故”:得很多錢財的。“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你看! <大悲咒>能滅除所有人一切的惡業。惡業,包括五逆十惡在內。最重的罪業,都可以消滅。“離障難故”:離一切的魔障困難。“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白法,就是清淨法,就是不染污法。染污法,就叫黑法。沒有染污法,就叫白法,誻清淨的功德。“成部一切諸善根故”:能成就一切所有的善根的緣故。 “遠離一切諸怖畏故”:你們誰要是坐飛機害怕,就念<大悲咒>,這能遠離一切請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很快地就滿足你所希望的。你所求什麼的,都可以滿足,都可以成就的。
“惟願世尊,慈哀聽許”:我現在請求世尊,批准我的請求,慈悲許可我給大家說<大悲咒>。


經文:【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請佛亦然。】


“佛言”:釋迦牟尼佛聽見觀世音菩薩向他請求,要說<大悲咒>。於是乎,他就說:“善男子”:觀世音啊!“汝大慈悲”:你啊!慈悲非常地廣大,“安樂眾生”:令眾生都要得到安樂。“欲說神咒,今正是時”:你想要說<大悲神咒>,現在正是應該說<大悲神咒>的時候啦!“宜應速說”:你應該快點講<大悲咒 >。“如來隨喜”:如來我隨喜你的功德,“諸佛亦然”:十方諸佛也隨喜贊歎你這種的功德。


經文:【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請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觀世音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我念,就是我想起來,已經過去的無量億劫,無量億劫,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劫。劫的數目,沒有法子說得出來。“有佛出世”:那個時候,有一位佛出現於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這位佛的名字,叫千光王靜住佛。“彼佛世尊”:那一位千光王靜住如來,那一位世尊啊!“憐念我故”:因為憐憫我的緣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和還為一切所有的世間,一切眾生的緣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他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千光王如來用金色的手臂,“摩我頂上”:摩我觀世音菩薩頂,“作如是言”:他作這樣的說法。


經文:【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


“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你好男孩子呀,好男人,你應該受持這個心咒。哪個心咒呢?就是<大悲心咒>,就是<大悲心陀羅尼>。“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惡世,就是我們現在這五濁惡世。你普遍為將來後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你應該利樂一切眾生。“我於是時”:我在這個時候,“始住初地”:我證得初地。初地,什麼是初地呢?就是歡喜地。“一聞此咒故”:我一聽見<大悲咒>的緣故,“超第八地”:即刻就超越到第八地。就是經過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到八地上。“我時心歡喜故”:我在當時,心裡就生出歡喜心的緣故,“即發誓言”:就發了誓願。誓言怎麼說的呢?


經文:【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若我當來”:假設我在未來的時候,“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我要是可以對於一切眾生有利益,能安樂一切眾生的時候,“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我希望這<大悲咒>的力量,使我即刻的在我肉身上,就生出一千只手,一千個眼睛,手千手眼都具足。“發是願已”:我發了誓願以後,“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我肉身上,就有千手千眼同時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在十方世界的大地,都有六種的震動。六種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湧、起。震、吼、擊是屬於聲。動、湧、起,是屬於形。“十方千佛”:十方千佛世界,“悉放光明”:同時都放大光明,“照觸我身”:這光明就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和照耀所有的十方無邊世界。


經文:【從是已後。復於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復生歡喜。踴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


“從是已後”:從這個之後,“復於無量佛所”:又在無量無邊這麼多佛的地方,“無量會中”:在無量法會時在,“重更得聞”:又得聞<大悲陀羅尼咒 >。“親承受持是陀羅尼”:我親自受持這總持咒。“復生歡喜”:又生出很大的歡喜,“踴躍無量”:跳起來啦!跳起來啦!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快樂。 “便得超越無數憶劫微細生死”:又得超過去無數億劫長時間的微細微細變易生死。


經文:【從是以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恆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從是以來”:從這個到現在,“常所誦持”:我常常誦持<大悲咒>,“未曾廢忘”:沒有一天忘過。“由持此咒故”:因為我念<大悲咒 >的緣故,“所生之處”:所生的地方,“恆在佛前”:常常生在佛前的時候。“蓮華化生”:得蓮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不受父母懷胎的身體。


經文:【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若有比丘、比丘尼”:若有出家的男人、出家的女人,“優婆塞”:在家的男人,“優婆夷”:在家的女人,“童男、童女”,“欲誦持者”:要誦持<大悲咒 >,“於諸眾生”:對一切眾生,“起慈悲心”:應該生出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先對著觀世音菩薩發這十種的願力。


經文:【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這是對著觀世音菩薩面前來發願。“南無大悲觀世音”:什麼叫南無呢?就是皈命,把自已性命交給觀世音菩薩。也就是敬

慧蓮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